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兵家和农家的安排

作者:盛世天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众人检查了一下清水,确认这只是普通的清水,甚至有人用手搅动了几下。


    “大公子,这确实是清水,但是你要如何让清水结冰?”邹阳问道。


    扶苏还没有回答,蒙毅抢着说道:“诸位看好了。”


    旋即,将布包放入水桶中。


    “奇迹的时刻即将出现,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项梁等人看猴子一样拉着耍宝的蒙毅,扶苏抚了抚额头,对此很无语。


    蒙毅却没事人一样,道:“诸位,这制冰之法是高人传授,我们不好公布于众。


    但是你们冰块的话,大公子府倒是可以少量供应。”


    扶苏颔首道:“确实如此,你们需要,我可以少量供应给你们。”


    “多谢大公子的好意。”项梁说道,“不知道这清水多久才能凝结成冰?”


    扶苏说道:“需要等会儿,不如我们边等边说。”


    道家的道一说道:“道家讲究顺应自然,人工制冰,乃是逆天之能力,如果真能成功。


    天下万民都会称呼其为神迹,万民将会认为大秦天命所归。


    恐怕我等已经帮不上大公子。”


    扶苏摇头道:“此乃不是逆天之行,而是科学。乃是高人所教之学派。


    讲究的是探寻宇宙奥秘,将其变为现实,给我们人类提供便利。


    探寻冰块之奥秘,从而破解其奥秘,从而研究出制冰之法,可以让百姓们在炎热的天气颔首凉意。


    探寻粮食生长之奥秘,从而破解其奥秘,从而让粮食增加产量。


    探寻阴阳五行之奥秘,可帮助人类提前预知灾祸,躲避和预防灾祸。”


    众人闻言,全都震惊不已,这科学未免太强大了,可以说是他们的学问的进阶版一般。


    许印说道:“真的只要破解了粮食生长规律就能提高粮食产量?”


    扶苏颔首道:“没错,高人曾说过杂交水稻,可以亩产上千斤。


    朝廷已经根据先生所说的办法交给了投靠朝廷的农家。


    今日找大家过来,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些科学上的见解,给你们一些帮助。


    当然,也是招揽你们的意思。”


    所有人都皱起眉头,扶苏的话很直白,就是给大家好处,然后投靠朝廷。


    不投靠朝廷,就不给好处。”


    李左车作揖道:“大公子,我是兵家李左车,李牧之孙,我想知道大公子能给我什么好处?”


    扶苏说道:“兵书,弟子,或者将你们书籍印刷成册,广传天下,青史留名。


    不仅如此,我还会将世上有名望的将军,编成一本《将军录》,上面会记录孙武,孙膑,白起,李牧,廉颇等大将。


    我会派人去打探这些人的平生事迹,撰写下来,收录到《将军录》中,让其青史留名。


    不仅如此,还会将他们的兵书广泛印刷,让喜欢兵书之人,学习他们的兵法。”


    “我祖父没有兵法传世。”李左车十分可惜地说道。


    “我项家倒是有项氏兵法,可是这是我项氏一族的兵法,不宜公开。”项梁说道。


    然而话虽然如此,但是他心动了。


    史上留名的诱惑太大了。


    《将军录》的诱惑也非常大。


    扶苏说道:“有没有兵书都无所谓,要的是战绩,能为天下人所知的战绩。


    而《将军录》我会交给兵家之人负责。


    你们二位是兵家之人,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的记录天下名将?”


    “大公子。”项梁说道,“恐怕我不能接受此任务。”


    李左车想了想,道:“大公子,这么大的任务,恐怕我一人无法完成。”


    “我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兵家之人来负责此事,你们两位是咸阳城的兵家代表。


    所以请你们过来,希望你们能完成兵家剧作。”扶苏说道。


    “那为何不找尉缭,王翦,蒙骜等几个大将,他们才是兵家德高望重之人。”李左车问道。


    “因为他们是朝廷之人,我不希望此事由朝廷的人出面。”


    “如果两位不愿意,那么细节方面,我们就不用再讨论。我另外再找人。”


    扶苏说完就看向众人,道:“兵家有《将军录》,你们其他李家也有自己的著作。”


    众人闻言,全部露出了兴趣之色。


    扶苏继续说道:“儒家,我会重修《论语》并且给论语进行注释,集天下大儒对论语逐字逐句的进行注释。


    让天下人有一个准确的标本。


    而这件事当然是孔家人来负责最好,当然,你们不愿意,我就会交给其他大儒。”


    孔家的代表立马表示:“此事我孔家当仁不让。”


    明知道扶苏可能另有目的,但是这件事他们不得不承接下来,论语可是记录了他们先祖的一言一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利用这件事,让他这个孔家分支,变成孔家主脉。


    “不过,我希望此事全权由我孔家负责。”


    “可以,不过验证时,我需要大量的大儒和儒生来检查,如《吕氏春秋》一般。”


    “可以。”


    扶苏颔首道:“既然如此,《新论语》就交给孔家了。”


    “义不容辞。”


    扶苏接着看向农家许印:“农家,奉行的是重农抑商之策,然而不是。


    高人说过,农业虽是国家的根本,无可取代,然而生产力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必定会让农业得到发展。想要发展农业,必然少不了商业的帮忙。


    因为,农业不仅仅只是种田,还有畜牧,养殖,种植果林等等。


    想要提高百姓收入,不仅仅要种粮食,瓜果蔬菜,还要养殖畜牧等等。


    其中养殖鸡,鸭,鹅,猪的方法应该已经公布了。


    而且我小范围的已经开始养殖起来。


    可是经过我的调查,农家,还有无数百姓都没有怎么在意这个养殖之法。


    究其原因就是不信任这养殖之法能成功,还有就是那些家禽卖给谁。


    所以我想到了农商结合,就是百姓们产出后,直接卖给商人。


    因此我打算成立农商协会。


    由农家负责农商协会的具体事宜,同时负责上的事情,而商人则会有我来安排。


    我会让商人跟农民签订一份买卖合约,给双方一个保障。


    如此,农民多了一份收入,商人赚到了财富,属于双赢。


    这种模式一旦成功,农家将彻底转型,史上留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