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笔友见面

作者:香巴拉的老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25年5月14日,陵城江州小区。


    第二天是周日,是社畜们的“法定续命日”。林小朵醒来时,窗帘缝隙透进来的光像一张旧底片,把尘埃照成雪。第一件事是摸日记本——纸页平整,没有新字。周屿那边大概是早读课,钢笔被班主任收缴的高危时段。她把本子塞进帆布包,坐地铁去公司加班,一路攥着包带,像攥着一张单程船票。


    午后,KPI地狱暂时熄火。林小朵躲在茶水间,把日记本摊在膝盖上,写:“周屿,我在想,按我们这个码字速度。这本子估计也扛不住多久了,万一哪天本子真被写满了,我们怎么办?——2025焦虑症患者上线。”


    她故意把字写得潦草,像开玩笑,却忍不住在句尾画了个小小的插座,插头悬在半空,没有对应的插孔。对面直到午休结束才回复,墨痕淡而匆忙:「放心好了,就算本子写满了,我也会买第二本的;


    实在不行,我还可以用涂改液嘛。反正我们这里是有文具店的。」


    林小朵盯着那行字,嘴角不由自主上扬,又压下去——“说得轻巧,那万一你一不小心把这本日记弄丢了怎么办?”


    林小朵写完后收起笔,目不转睛地盯着下方空白处。对面沉默了许久,终于又有一行字慢慢浮出,


    「嗯,你说的是


    ……


    所以,为防万一,有些重要的事得提前交代一下。」“你要交代什么啊,银行卡密码?”


    林小朵笑出声,茶水间的感应灯被惊亮。她捂着嘴,把笑咽回去,却听见胸腔里“咚”的一声——像有人在外面敲门,门后写着四个小字:“我喜欢你。”


    她愣住,笔尖停在纸面,晕出一颗蓝色小星星。那四个字她没敢写,只在心里默背一遍,像把一颗糖藏进抽屉,等深夜再拆。


    傍晚,她下班,地铁2号线依旧拥堵。车厢摇摇晃晃,她一手吊环,一手翻日记,忽然想起什么,写:“周屿,你这是在向我表白吗?”「没啊,只是提前交代下重要的事。」“嘿!你个小屁孩才多大点,就在这里学别人谈恋爱……”


    「小屁孩?你别搞错了,我1980年的,要论起真实年龄,我可比你大。」


    对呀!林小朵快速心算:2025减1980,等于——“到2025年,你45岁,大叔啊。”对面画了一个拄拐的火柴人,头上飘着气泡:「小姑娘,叫叔叔。」林小朵被挤成沙丁鱼,却笑到弯腰:“那也是2025年的你,但按你现在的年龄算,你18,我22,我可比你大4岁,姐弟恋风险高,劝你谨慎。”「你放心,我谨慎得很,


    在一起之前,我肯定会偷偷观察你一段时间……」偷偷观察……


    林小朵连忙抬起头,四周看了看,确定没人在偷偷观察自己后,才又低下头。”行了,不想跟你个小屁孩多说话!


    你赶紧抓紧时间复习吧。”


    「你不是说要发□□给我吗?那我还复习个什么啊。」


    ”……那你也得多看书,不然AI铁定踩死你”


    「好了!好了!知道了!」


    和周屿聊完,林小朵合上日记,她脑子中总是不自觉地就浮现出那四个字,心中不由一阵小鹿乱撞。


    她越发好奇起来,周屿,现在是什么样的呢?他要变成个油腻大叔怎么办……


    想到这里,林小朵用力锤了锤自己的脑袋。二十分钟后,林小朵站在“陵江中路”地铁口的台阶上,傍晚的风把她的刘海吹得乱七八糟,却怎么也吹不散脑子里那四个字——偷偷观察。


    “观察个头啊,隔着二十七年,你难道还能翻进1998年的教室后门?”她自嘲地拍了拍脑门,把日记本往帆布包里塞得更深,像要把悸动也一并锁进拉链。


    可脚步却背叛了大脑。


    她转了个弯,上了辆去老城区的公交。车窗外的霓虹一路后退,像倒带的磁带,把她带回一周前“奔现”失败的纪念碑前。那时她给周屿留了一杯速溶咖啡,这次她决定干一件更疯狂的事——不给预告,直接去“周屿”曾经住过的地方,看看那个“45岁的大叔”到底长什么样。


    公交在“陵江路尾”站停下,再往前就是拆迁围板。林小朵踩着碎石板,七拐八绕,钻进一条只剩半边屋顶的老巷子。门牌锈蚀,她对照聊天记录里的关键词——“红砖楼、公共阳台、三楼窗台有盆仙人掌、隔壁是收音机修理铺”。


    巷子尽头,一栋上世纪的筒子楼颤巍巍立着,墙体刷着大大的“拆”字,红漆淌下血泪。林小朵仰头,果然在三楼窗台看见一盆干瘪的仙人掌,像坚守最后一班岗的老兵。


    “就是这儿。”她深吸一口气,踩着昏暗的楼梯上到三楼。木门斑驳,门楣上用红漆写着“302”。门把上缠着一圈早已褪色的电线,像有人怕门自己跑掉。


    林小朵抬手,又放下。她突然怂了——要是真开门的是个45岁秃顶大叔,她该说什么?“嗨,我是你2025年的笔友,顺便来看看你头发还剩几撮?”


    太社死。


    她转身想逃,却听见隔壁“吱呀”一声。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奶奶探出头,上下打量她:“小姑娘,找谁?”


    “我……”林小朵急中生智,“我是个记者,正在做一篇《城市变迁》的采访,可以跟您聊聊吗?”


    老奶奶半信半疑,还是把门打开:“进来吧,我正好要歇脚。”


    屋里是旧式木窗、搪瓷缸、缝纫机,墙上挂着90年代的明星挂历。林小朵一边假装记录,一边把话题往隔壁引:“奶奶,302这家以前是不是姓周?”


    “呃……是的”老奶奶眯起眼,陷入回忆,“以前住这儿的确实姓周,我们以前是一个院里的,大家都很熟。”


    “哦,那他们家现在呢?”


    “唉……早就搬走咯。”


    “搬走了?”


    “嗯,自从他们家那孩子出事后,没多久就搬走了。”


    “出事……孩子……是周屿吗?”


    “对!那孩子是叫周屿。唉,周屿那孩子,模样好看,长得又高,人还懂礼貌。可惜喽——”


    林小朵心口猛地一跳:“可惜?”


    “嗯,98年那年夏天,为救一个被流氓骚扰的女同学,被人捅了……”老奶奶摇头,“送到医院没救回来。那孩子才18岁,多好的年纪啊。”


    磁带“咔”地一声,在林小朵脑子里断带。


    她听见自己声音发飘:“您……没记错?”


    “怎么会错?那年整个巷子都敲锣打鼓给他送葬,锦旗还是我去缝的边。”老奶奶叹了口气。


    林小朵的手在桌下死死掐住大腿,疼,却远不及胸腔里那股坠胀感。她勉强扯出笑,把录音键按停:“谢谢您,我……我先走了。”


    下楼时,她脚步虚浮,最后一级台阶直接踩空,膝盖磕在水泥地上,磨破一层皮。她却顾不上疼,一路冲到巷口,才扶住墙,大口喘气。


    脑子里像有人按了循环播放键——“98年夏天……没救回来……才18岁……”


    他立马把手机拿出来,手指发抖地搜索1998年、周屿、见义勇为。


    手机中弹出一则新闻《陵城少年周屿:血染江岸,感动全城》。


    “骗子。”她喃喃骂了两句,“周屿你这个骗子。”


    林小朵抖着手掏出日记本,纸页被路灯照得惨白。她捏着笔,却怎么也落不下去。墨水在笔尖积成一滴,摇摇欲坠,像悬了二十七年的眼泪。


    最终,她只写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周屿,你已经不在了……?”


    「什么不在了,莫名其妙的,


    先不跟你说了,我先去帮老林布置蜡烛去了。」


    蜡烛……江边浪漫告白……


    林小朵想到了日记本中周屿的计划。


    “不!周屿,别去!


    赶紧回家!不然你会死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