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光影边界与未竟的触碰

作者:井九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晴离开后,李哲在“时光咖啡书店”又坐了许久。窗外的阳光逐渐变得柔和,将街道染成一片温暖的橘黄色,水汽蒸腾,让一切都带着光晕。他胸前的口袋里,那枚樱花书签的存在感异常清晰,像一枚微型的、跳动的心脏,时刻提醒着他刚才那几个小时非同寻常的交流,以及她匆匆离去时留下的空白。


    他最终起身,漫无目的地再次走入古城。夕阳下的雨江比白天更添了几分韵味,灯笼次第亮起,倒映在潺潺的河水中,碎成一片流动的光影。但李哲却有些心不在焉。周围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玻璃,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回味着与苏晴的每一句对话,她说话时的神态,她眼神中的光彩。


    那种精神上高度契合带来的兴奋感久久不散,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深的迷茫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负罪感。与一个陌生女子如此深入地交谈,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吸引,这在他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是久违的,甚至是被刻意遗忘的。他想到了妻子林薇,想到了女儿朵朵,一种熟悉的、带着责任与温情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但与此刻内心的澎湃相比,那画面似乎蒙上了一层薄纱,显得有些遥远和不真实。


    这种认知让他感到不安。他试图将思绪拉回现实,专注于眼前的景致,但苏晴的影子,连同那枚樱花书签的微光,总是不期然地闯入。


    晚餐他随便在河边找了家小馆子,点了当地特色的菌菇汤锅,味道鲜美,却吃得有些食不知味。饭后,他继续在古城里闲逛,试图用疲惫来驱散脑海中的纷乱。不知不觉,他走到了古城中心的广场。


    广场上比街道更热闹些,有跳广场舞的当地人,有嬉戏的孩子,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游客。而广场的一角,拉起了一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似乎正在准备露天电影。几张长条凳和许多折叠椅随意地摆放着,已经零星坐了些人。幕布上正在调试设备,光影变幻。


    李哲对看什么电影并无所谓,只是觉得走累了,需要找个地方坐下。他在后排找了张没人的折叠椅坐下,身体陷入轻微的疲惫,目光放空地看着幕布上跳跃的光斑。晚风带着凉意吹过,稍稍平息了他内心的躁动。


    电影开始了。是老片,画质带着年代的颗粒感。当片头打出《爱在黎明破晓前》的英文名时,李哲微微一怔。这部关于火车上偶遇、一夜漫游与灵魂对话的电影,在此刻此地播放,带着一种过分巧合的、近乎宿命的意味。


    影片里,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在火车上初次交谈,机智、试探,充满了年轻时代对爱情与生命的灼热思考。李哲看着,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与苏晴在飞机上、在咖啡馆里的对话,虽然情境、年龄不同,但那初识时小心翼翼的试探,思想碰撞时迸发的火花,却有着某种奇妙的相似性。


    就在这时,身旁的空位上,一个人影轻轻坐了下来。


    一阵熟悉的、清雅的栀子花香,先于视觉,悄然钻入他的鼻腔。


    李哲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他几乎是屏住呼吸,缓缓侧过头。


    苏晴也正转过头看他。幕布上闪烁的光影在她脸上明明灭灭,映照出她同样写满惊讶的眸子,以及那惊讶深处,一丝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浓烈的、近乎无奈的宿命感。


    “……真没想到。”她先开了口,声音很轻,几乎被电影的音效淹没,但李哲听得清清楚楚。


    “我也……没想到。”他回应,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这接连不断的巧合,已经超出了“偶然”的范畴,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刻意地将他们推近。


    他们没有再多的寒暄,默契地将目光重新投向幕布。但空气已经完全改变了。之前独自观看时,电影只是背景;现在,身边多了一个她,电影里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交汇,似乎都成了他们之间无声的注脚和催化剂。


    影片中,男女主角在维也纳下车,开始他们仅有的一夜漫游。他们在电车上谈论死亡与前世的记忆,在唱片试听间里共享暧昧无声的凝视,在摩天轮上迎着夕阳接吻……


    当银幕上,朱莉·德尔佩饰演的塞利娜说:“我喜欢的,是这种尝试接近对方的过程,这种交流……它让我感觉到,自己并不仅仅是这具躯体。”时,苏晴微微动了一下,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李哲低声问,声音压在喉咙里:“你觉得,这种瞬间迸发的、极致的理解和吸引,能对抗得了漫长而平凡的岁月吗?”


    苏晴没有立刻回答,目光依然停留在银幕上,光影在她清澈的瞳仁里流动。过了一会儿,她才轻声说,像是在回答他,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或许不能。但它的意义,不在于能否持续,而在于它曾经如此真实、如此强烈地存在过。像一颗流星,划破夜空的那一刻,它的光芒是真实的,即使转瞬即逝。”


    “即使转瞬即逝?”他追问,心跳莫名加速。


    “即使转瞬即逝。”她重复道,语气带着一种温柔的坚定,“光芒的价值,不在于它能燃烧多久,而在于它被看见的那一刻,有多么耀眼,多么……动人心魄。”


    这段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李哲心中那个连自己都不敢轻易触碰的盒子。他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以及一种更深沉的悲哀。因为他们都明白,他们此刻正在经历的,或许就是这样一颗“流星”。


    电影的气氛越来越暧昧,男女主角之间的吸引力几乎要溢出银幕。当他们在聆听流浪诗人的诗句,在草地上依偎着等待黎明时,黑暗的观影环境中,李哲能清晰地感受到苏晴近在咫尺的呼吸,温热而轻柔地拂过他的耳廓。他能闻到她身上那令人安心的栀子花香,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清晰。他的手就放在身侧的椅子上,离她的手只有几厘米的距离。一种强大的、几乎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空气中凝聚,具象化成一种想要触碰、想要靠近的原始冲动。


    他的手指微微动了动,几乎要失控地、不着痕迹地覆上她的手背。


    就在他的指尖即将碰触到那微凉皮肤的最后一刻,银幕上,男女主角在日出前深情拥吻,电影配乐达到**,周围隐约传来观众低低的惊叹。


    这声惊叹像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李哲。


    理性如同冰冷的潮水,迅速回涌,淹没了那片刻的意乱情迷。他想起了林薇,想起了朵朵,想起了自己身处的现实,以及那条绝对不能逾越的界限。


    他猛地收回了几乎要越界的手,动作快得甚至带起了一丝微风。


    苏晴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瞬间紧绷又骤然松弛的气氛,她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僵硬了一下。


    黑暗中,李哲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浪潮。他没有看她,而是将手伸向自己衬衫的口袋,动作缓慢而郑重地,掏出了那枚樱花书签。


    金属的书签在幕布反射的微光下,泛着清冷的、细腻的光泽。


    他将它轻轻递到苏晴面前。


    “这个,”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昨天落在咖啡馆了。”


    苏晴的目光从银幕上移开,落在那枚书签上,怔住了。她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她似乎才意识到书签丢了),有恍然,有某种类似于“果然如此”的叹息,或许,还有一丝与他相同的、被理性强行按压下去的失落。


    她伸出手,指尖在接触到书签冰凉的金属表面时,有轻微的、但李哲能清晰感知到的颤抖。


    “谢谢。”她接过书签,低声说,声音比刚才更加沙哑。


    这两个字,像一句咒语,瞬间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透明而坚固的墙。所有的暧昧、所有的悸动、所有未竟的可能,都在这一递一接之间,被清晰地界定,然后,被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


    他们没有再说话,也没有再看对方。直到电影结束,灯光并未亮起,只有广场其他地方的零星光源。观众开始喧闹着散场。


    他们随着人流站起身,依旧沉默。走到广场边缘,灯火相对明亮的地方。


    “我回酒店。”苏晴先开口,语气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温和,但带着一丝刻意保持的距离感。


    “嗯,我也回住处。”李哲点头。


    他们站在路口,像两个标准的、刚刚看完电影的陌生人。


    “再见。”


    “再见。”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眼神的纠缠,他们转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李哲没有回头。他知道,她也没有。那枚物归原主的书签,仿佛一个仪式,象征着某种冲动和可能性的终结。这一次,命运的低语似乎格外响亮,但他们的回应,是沉默的、克制的告别。


    然而,胸口中那份被强行按压下去的悸动,真的能就此平息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