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什么叫修复

作者:清和雅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旧时月色,照见新愁。


    那天上午,林望刚到事务所,沈知衡就把一大摞卷宗扔到他桌上。


    “北涧路老厂房项目,你去接了。”


    林望愣了一下:


    “不是说拆吗?”


    沈知衡语气有点无奈:


    “昨天下午刚出变动。市里忽然把它列进文化保留名单。开发方急疯了,想你先给个折中方案。”


    林望挑挑眉:


    “开发方不想留,市里非要留?”


    沈知衡叹了口气:


    “北涧路厂房,当年可是瑞丰机床厂,全国多少机械厂都用过他们的设备。虽然厂子倒了,但市里想搞什么‘工业记忆馆’,留一面厂墙做展览背景,说是城市记忆。”


    林望皱了皱眉:


    “留墙只是形式。真留了,又没人去看。”


    沈知衡耸耸肩:


    “你懂的。这几年都在搞城市记忆。老厂房最适合当招牌。”


    林望叹了口气:


    “我最讨厌干这种事。”


    沈知衡拍拍他肩膀:


    “可你干得最好。”


    北涧路厂房,林望很熟。


    那是九十年代国企机器厂,后来倒闭,荒着多年。红砖墙外皮斑驳,桁架屋顶部分坍塌,却也藏着一种粗粝的美感。


    林望记得小时候,家里那台磨刀机上就贴着“瑞丰”两个字。


    “他忽然明白,市里不是为了厂房本身,而是想保留那块牌子——像在说,这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曾经也有属于工人的辉煌。”


    可他心里也清楚:


    真把这玩意儿留着,安全永远是个隐患。


    下午三点,开发方过来开会。


    甲方项目经理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语气有些急:


    “我们不是不尊重历史。但留这面墙,一是安全风险,二是工期影响太大。再说了,这厂子当年是做机床的,虽然在北城算大厂,可现在谁还记得它?留一面墙,除了浪费面积,也赚不到钱。”


    林望轻声说:


    “复制出来的,不是原物。哪怕砖一样,还是新的。”


    “可外人看不出来!”


    林望盯着他,没说话。


    沈知衡开口:


    “其实也不是非黑即白。能不能局部保留?比如只留局部墙面,其它做结构重建。”


    开发方仍旧皱眉:


    “可是留半拉墙,又没法支撑屋顶,浪费面积。到底留它干什么?”


    林望把卷宗合上,忽然开口:


    “留它,是留一种尺度。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瑞丰机床厂,不只是未来的商场。也告诉人,那些年,这座城市不仅靠商场活着。”


    开发方怔住。


    沈知衡看了林望一眼,没说话。


    散会后,沈知衡走到林望身边,拍了拍他肩膀:


    “今天这话,是不是受苏筠影响?”


    林望摇摇头:


    “不全是。苏筠在讲道,我在讲结构。但我们都在讲——到底什么叫修复。”


    沈知衡挑挑眉:


    “所以你想留?”


    林望没回答。他心里却在想:


    “修复,到底是为了留住过去,还是为了让未来有可能更好?”


    他忽然想起陆真曾说过的话:


    “不是所有东西都要修回去。可有些东西,就算塌了,也要告诉人,它曾经在。”


    林望闭上眼。


    他明白自己站在一个缝隙上:


    太修,就成了假象;不修,就什么都没了。


    傍晚,他走出事务所。街上灯刚亮,风里带着一点早夏的热度。


    他忽然想起,那座北涧路厂房里,有一道斜射的光,常年透过屋顶桁架的破洞,照在厂房中央。


    那光像是城市心脏里,一处永远没被彻底堵死的出口。


    林望低声自言自语:


    “哪怕只留那一道光,也算修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