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暗潮

作者:夙夜忧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渝万承的指尖在车窗上划了道浅痕,海雾立刻漫上来,将那道痕迹晕成模糊的水线。窗外的海岸线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姿态往后退,灰蓝色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浪花像碎掉的玻璃,在初秋的阳光下泛着冷光。


    “前面就是基地南门了,渝老师,您再忍忍,这路不好走。”司机老周侧过头,声音裹在发动机的轰鸣里,带着点歉意,“咱们这地方偏,比不得城里,您刚来肯定得适应适应。”


    渝万承收回手,指尖残留着玻璃的凉意,他对着老周笑了笑,眼角弯出温和的弧度,连声音都放得软:“麻烦周师傅了,我倒觉得这儿环境好,离海近,做研究也方便。”


    他这话半真半假。方便是真的——国家海洋研究基地(南海分部),国内唯一能接触到深海极端环境生物样本的机构,他从22岁大学毕业那年起,就把这里当成了最终的目的地。至于环境好,海雾里裹着的咸腥味混着实验室特有的消毒水气息,早在他提前查资料时就刻进了记忆里,此刻闻到,只觉得踏实,像终于踩在了梦寐以求的棋盘上。


    车穿过两道铁门,岗亭里的警卫抬头看了眼车牌,又扫了眼副驾的渝万承,抬手放行。铁门缓缓打开时,渝万承的目光落在门柱上的编号——“NHB-S-07”,这个编号他在过去十年里,在无数份申请材料、文献引用、甚至竞争对手的闲聊里见过,如今终于真切地出现在眼前,他的心跳漏了半拍,却很快被刻意压下去,只剩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摩挲着牛仔裤的纹路,那是他从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用来掩饰情绪波动。


    行政楼在基地的中心位置,米白色的外墙被海风吹得有些发灰,门口的宣传栏里贴着最新的研究成果:“深海热泉区发现新型嗜热菌”“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取得突破”,最角落的一张照片里,是一片漆黑的海水中,隐约能看到一截泛着磷光的生物残骸,下面标着“2023年深海探测任务回收样本,物种待定”。渝万承的目光在那张照片上停了三秒,然后若无其事地移开,跟着老周走进了行政楼。


    “张姐,这是新来的渝万承老师,海洋生物学方向的,昨天跟您约好入职的。”老周对着柜台后的女人说。


    张姐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目光在渝万承身上扫了一圈:“渝老师是吧?材料我看过了,很优秀啊,能从那么多候选人里出来,不容易。”她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叠表格,“先把这些签了,然后我带您去领工牌和宿舍钥匙。”


    渝万承接过笔,指尖握着笔杆的力度刚好,既不会因为紧张而握得发白,也不会显得漫不经心。他低头看表格,目光快速扫过条款,大多是保密协议和安全守则,这些他早就烂熟于心——去年他为了摸清基地的入职流程,特意托人找到了前几年离职的一位助理研究员,花了三个月时间跟对方“请教”,连表格里哪几条是重点、哪几条是常规条款都摸得一清二楚。


    签完字,他把表格递回去,顺便接过张姐手里的水杯:“张姐,您忙了一上午,喝口水歇会儿吧,我自己看也行,不着急。”


    张姐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哎哟,渝老师还挺会疼人。行,那我跟您说下流程,先去三楼领工牌,然后去后勤处拿宿舍钥匙,下午两点在研究部会议室开会,王主任会跟您对接后续工作。”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您的宿舍在4号楼302,朝南,能看到海,就是晚上风大,记得关窗户。”


    “谢谢张姐,麻烦您了。”渝万承把水杯放在张姐手边,又顺手帮她把桌上散乱的文件理了理,动作自然得像是做过千百遍。张姐看着他的背影,跟旁边的同事小声说:“这新来的渝老师,看着挺和气,比上次来的那个刺头强多了。”


    渝万承没听见这话,他正走在三楼的走廊里,走廊两侧的墙上挂着基地的历史照片:1987年成立时的奠基仪式,2005年第一次成功下潜至7000米深海,2020年回收第一具未知深海生物骸骨——那具骸骨的照片他见过无数次,黑白照片里,骨骼的形状介于人类和鱼类之间,肋骨呈扇形展开,尾椎骨细长,末端带着微弱的弧度,当时文献里只标注了“样本编号H-01,发现于南海118°E,15°N海域,深度5200米”,其他信息一概保密。


    他的脚步在那张照片前停了半秒,然后继续往前走,像是只是随意扫了一眼。领工牌的窗口前没人,他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请进。”


    “你好,我是渝万承,今天入职,来领工牌。”他走进来,看到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正对着电脑打字,桌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奶茶。


    女孩抬头,看到渝万承,眼睛亮了一下:“哦!渝老师是吧?我叫林晓,负责工牌制作的。您的工牌昨天就做好了,我给您找找。”她在抽屉里翻了翻,拿出一个蓝色的工牌,上面贴着渝万承的照片,名字下面写着“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编号“Y-037”。


    “谢谢林晓。”渝万承接过工牌,别在胸前,又指了指她桌上的奶茶,“刚买的?这家的珍珠挺有嚼劲,我之前在市区喝过。”


    林晓没想到他会聊这个,笑着点头:“对啊!基地门口新开的,就是有点甜。渝老师您也喜欢喝这个?”


    “还行,偶尔解馋。”渝万承拿出手机,“对了,基地有没有内部的工作群?方便加一下吗,省得之后有通知漏了。”


    林晓立刻掏出手机,扫码加了群,还顺便把他拉进了几个兴趣群:“这个是美食群,大家经常在里面拼单;这个是运动群,周末会组织去海边跑步;还有这个……”她指了指一个叫“深海探秘”的群,“这个是研究部的技术交流群,王主任也在里面,您有问题可以在里面问。”


    “太感谢了,林晓,帮了我大忙。”渝万承笑着说,眼底的温和像是能溢出来。林晓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摆摆手:“没事没事,应该的。您要是还有事,随时找我就行。”


    离开三楼,渝万承去了后勤处。后勤处的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趴在桌上打瞌睡,渝万承没叫醒他,而是先帮他把桌上的报纸理好,又把掉在地上的保温杯捡起来,放在桌边。等老王醒过来,看到这一幕,连忙道歉:“哎呀,不好意思啊,渝老师,年纪大了,一到下午就犯困。”


    “没事,王师傅,我也刚到。”渝万承递过去一支烟——是老王常抽的牌子,他之前从张姐那里打听来的,“您先醒醒神,我不急。”


    老王接过烟,眼睛亮了:“哎哟,渝老师,您还知道我抽这个?”他一边点烟,一边从抽屉里拿出钥匙,“302的钥匙,您拿着。宿舍里有空调和热水器,就是床有点硬,您要是不习惯,可以去楼下超市买个床垫。”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楼下超市的李姐人挺好,您报我名字,能便宜点。”


    “谢谢王师傅,太麻烦您了。”渝万承接过钥匙,又跟老王聊了几句家常,从基地的伙食聊到附近的天气,句句都顺着老王的话说,没一会儿就把老王哄得眉开眼笑,临走时还特意把他送到门口:“渝老师,有事儿随时来找我,别客气!”


    走出行政楼,海风吹得更猛了,渝万承把外套的拉链拉了拉,低头看了眼胸前的工牌——照片上的自己笑得温和,眼神干净,像个刚出校门、对科研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他嘴角的弧度没变,眼底却掠过一丝冷意。


    十年了。


    从22岁拿着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却只能在私人标本馆里给鲸鱼骨骼除锈开始;到25岁进了省海洋研究所,却因为没有背景,只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深海沉积物分析;再到28岁,眼看着竞争对手拿到了基地的面试资格,他在对方提交的实验报告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处数据误差——那处误差其实是他前一晚潜入实验室,用微型仪器修改的,却在提交时,以“关心同事”的名义,“提醒”对方再检查一遍,结果对方因为紧张,又查出了其他几处小问题,错过了提交时间。


    他从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科研本身就是场淘汰赛,想要站在最前面,就得比别人更狠,更会藏。那些所谓的“和善”“体贴”,不过是他披在身上的保护色,就像深海生物身上的发光器官,用来吸引猎物,也用来掩饰自己的獠牙。


    宿舍在4号楼的三楼,朝南的房间,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大海。房间不大,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衣柜,还有一个小阳台。渝万承把行李箱放在墙角,打开一看,里面大多是专业书籍和实验记录,最底下压着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深海生物观测日志”,第一页上画着一条模糊的人鱼轮廓,旁边写着一行小字:“H-01样本,是否为智人分支?”


    他把笔记本拿出来,放在书桌上,然后开始整理东西。书桌上的台灯是基地配的,暖黄色的光,他打开台灯,把书一本本摆好,《深海生态学》《海洋生物解剖学》《极端环境生物适应性研究》……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有他的笔记,密密麻麻,有的是对文献的质疑,有的是自己的猜想。


    整理到一半,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渝万承接起来,声音依旧温和:“您好,哪位?”


    “渝老师吗?我是研究部的王建国,下午两点的会,您别忘了,会议室在研究楼三楼301。”电话里的声音很沉稳,带着点威严。


    “谢谢王主任,我记着呢,一定准时到。”渝万承说。


    “嗯,还有个事,”王建国顿了顿,“下午的会会介绍一下H-01样本的最新进展,您之前提交的研究计划里提到过对深海未知生物的研究,正好可以听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提出来。”


    渝万承的心脏猛地一跳,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机,声音却依旧平稳:“好的,谢谢王主任,我很期待。”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大海。海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看起来平静无波,可他知道,在那片深蓝色的海面下,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和秘密——5200米的深海,没有阳光,压强是海面的520倍,那里的生物以一种人类无法想象的方式生存着,而H-01样本,那具介于人类和鱼类之间的骸骨,或许就是解开深海奥秘的钥匙。


    他拿出手机,翻出林晓拉他进的“深海探秘”群,群里很热闹,有人在讨论昨天回收的深海沉积物样本,有人在问H-01样本什么时候能开放研究。他翻了翻聊天记录,看到一个叫“李曼”的人发了一张照片,是H-01样本的局部特写——那是一块头骨,眼眶很大,额骨突出,下颌骨的形状和人类很像,却在末端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


    “这是上周拍的,刚做了CT扫描,发现头骨里有残留的软组织,王主任说可能能提取到DNA。”李曼在后面补充道。


    渝万承的目光停在那张照片上,看了很久。他想起三年前,他在省研究所的时候,偶然看到过一份关于H-01样本的内部报告,上面写着“样本骨骼密度是人类的3倍,尾椎骨有明显的肌肉附着痕迹,推测该生物具备在深海快速移动的能力”。当时他就觉得,这绝不是普通的深海生物,更像是某种未被发现的智人分支——如果能证明这一点,整个海洋生物学乃至人类学的认知都会被改写。


    而他,渝万承,要做那个改写历史的人。


    下午一点五十,渝万承准时出现在研究楼三楼。走廊里很安静,只有实验室里传来的仪器运转声。301会议室的门虚掩着,他敲了敲门,里面传来王建国的声音:“进。”


    他推开门,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看到他进来,都抬起头看了一眼。王建国指了指靠近门口的一个空位:“渝老师,坐这儿吧。”


    “谢谢王主任。”渝万承走过去坐下,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抬头对其他人笑了笑,算是打招呼。坐在他旁边的是个女人,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看到他,主动伸出手:“你好,我是李曼,负责H-01样本的解剖分析。”


    “你好,渝万承,新来的助理研究员。”渝万承握住她的手,轻轻握了握就松开,“之前在群里看到你发的H-01样本照片,很专业。”


    李曼笑了笑:“都是分内工作。你之前做过深海生物研究?”


    “做过一些深海沉积物里的微生物研究,还有极端环境下生物适应性的分析。”渝万承说,语气很谦虚,“跟你们比,还差得远,以后还要多向你们学习。”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又开了,进来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岁,头发有点乱,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看到渝万承,愣了一下,然后坐在了他的另一边。“你好,我叫赵宇,负责深海探测设备的维护。”年轻人主动打招呼,语气有点生硬。


    “你好,渝万承。”渝万承笑着回应,他能感觉到赵宇的警惕——大概是觉得他抢了原本可能属于别人的名额,这种眼神他见得多了,每次换工作,总会遇到几个这样的人,不过最后,他们要么被他的“和善”打动,要么被他的能力压制,很少有人能成为他的阻碍。


    两点整,王建国站起身,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今天的会,主要有两件事。”王建国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渝万承身上,“第一,欢迎渝万承老师加入我们研究部,渝老师在深海微生物和生物适应性研究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接下来会参与到H-01样本的辅助研究中。”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渝万承身上,有好奇,有期待,也有像赵宇那样的警惕。渝万承站起身,微微鞠躬:“谢谢王主任,也谢谢大家。我刚到基地,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以后请大家多指教,我会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坐下后,王建国继续说:“第二,跟大家汇报一下H-01样本的最新进展。李曼,你来说说。”


    李曼站起身,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H-01样本的全景图。那是一具完整的骸骨,躺在透明的恒温容器里,骨骼呈灰白色,表面有一层微弱的磷光,是深海生物特有的荧光物质残留。“我们上周完成了对H-01样本的全身CT扫描,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点。”李曼指着屏幕上的图像,“第一,头骨内部有残留的软组织,经过检测,是脑组织的残留,虽然已经碳化,但可能提取到部分DNA片段;第二,尾椎骨的末端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推测该生物在生前经常用尾部发力,可能具备快速游动的能力;第三,肋骨之间有细小的骨片,像是某种未发育完全的鳍骨,这说明该生物可能同时具备陆地和海洋生存的能力。”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上的骸骨,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好奇。赵宇忍不住开口:“李姐,那能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什么生物?是鱼类,还是……”他没说下去,但大家都知道他想说什么——是人类吗?


    李曼摇了摇头:“目前还不能确定。DNA提取工作还在进行中,因为软组织碳化严重,成功率不高。另外,我们对比了现有的所有生物数据库,没有找到类似的骨骼结构,所以暂时无法归类。”


    “渝老师,你有什么想法?”王建国突然看向渝万承。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在他身上。渝万承放下笔,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很谨慎:“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样本的实物,只能根据图片和李老师的汇报提一点粗浅的看法。”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首先,尾椎骨的磨损痕迹和鳍骨的存在,说明该生物的运动方式兼具鱼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这在深海生物中很罕见;其次,头骨的结构和人类很相似,尤其是额骨和下颌骨的比例,这让我想到了传说中的‘人鱼’,但科学研究不能靠传说,所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他没有说太多,既表现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又没有显得过于张扬,恰到好处。王建国点了点头:“说得有道理。接下来,渝老师会协助李曼进行样本的DNA提取工作,赵宇负责保障探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其他人继续跟进之前的研究项目。”


    会议结束后,李曼把渝万承带到了标本馆。标本馆在研究楼的地下一层,恒温恒湿,门口有两道门禁。李曼刷了卡,输入密码,门缓缓打开,一股淡淡的福尔马林味道扑面而来。


    “这里就是存放H-01样本的地方。”李曼一边走,一边介绍,“整个标本馆分为三个区域,A区是深海微生物样本,B区是深海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样本,C区是未知生物样本,H-01就在C区。”


    C区在标本馆的最里面,光线很暗,只有头顶的冷光灯亮着。H-01样本放在一个巨大的透明玻璃容器里,容器里注满了特殊的保护液,骸骨在液体里悬浮着,灰白色的骨骼在冷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渝万承走到容器前,停下脚步。他终于看到了实物——比照片上更震撼,头骨比人类的略大,眼眶深陷,像是能看透人心;肋骨呈扇形排列,比人类的更粗壮,能看出生前强大的肺活量;尾椎骨细长,一直延伸到容器的底部,末端的磨损痕迹清晰可见;最让他在意的是那几根细小的鳍骨,从肋骨之间伸出来,像是被人刻意安上去的,却又和骨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靠近玻璃,几乎要碰到容器壁。李曼在旁边说:“这保护液是特制的,能防止骨骼氧化,还能保持软组织的稳定。我们上周试着从脑组织残留里提取DNA,只得到了一点碎片,还在测序中。”


    渝万承收回手,转过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兴奋:“太神奇了,李姐,这绝对是划时代的发现。如果能提取到完整的DNA,说不定能改写我们对深海生物的认知。”


    “是啊,”李曼叹了口气,“就是难度太大了。之前有国外的专家来看过,说这种碳化程度的软组织,能提取到DNA碎片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完整测序,几乎不可能。”


    “那我们可以试试其他方法。”渝万承说,“比如从骨骼的孔隙里提取残留的□□,或者分析骨骼中的同位素,看看能不能确定它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


    李曼眼睛一亮:“你这个想法不错!我们之前只想着提取DNA,倒是忽略了这些。正好,下周有一批新的检测设备到,我们可以试试。”


    “好啊,”渝万承笑着说,“到时候我来帮您打下手。”


    从标本馆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海面上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海浪被镀上了一层金边,看起来格外温柔。渝万承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了行政处的张姐,张姐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看到他,笑着打招呼:“渝老师,下班了?这是我刚买的海鲜,给你带了点,晚上煮个汤喝。”


    “张姐,这怎么好意思?”渝万承连忙推辞。


    “哎呀,客气什么!你刚来,肯定没来得及买东西,拿着吧。”张姐把塑料袋塞到他手里,“这虾是刚捞上来的,新鲜得很,煮的时候少放点盐,鲜得很。”


    “那太谢谢张姐了,改天我请您吃饭。”渝万承接过塑料袋,里面的虾还带着海水的腥味,很新鲜。


    回到宿舍,渝万承把虾放进冰箱,然后坐在书桌前,拿出那个“深海生物观测日志”笔记本。他翻开第一页,看着上面画的人鱼轮廓,又想起标本馆里的H-01样本,拿起笔,在旁边补充道:“H-01样本,头骨结构类似智人,尾椎骨具备运动功能,鳍骨与肋骨融合,推测为水陆两栖生物,可能存在智人基因片段。”


    他写得很认真,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天空变成了深蓝色,海风吹过窗户,带着夜晚的凉意。渝万承放下笔,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灯塔,灯光在海面上一闪一闪,像是在指引方向。


    他知道,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基地里的人都觉得他和善、谦逊、有能力,却没人知道,他为了走到这里,付出了多少代价——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疏远了曾经的朋友,甚至不惜修改别人的实验数据。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只有站在这个地方,只有接触到H-01样本,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至于那些所谓的“不择手段”,他从来不在意。科学需要牺牲,而他,愿意成为那个牺牲一切的人,只要能揭开深海的秘密,只要能证明自己的猜想。


    他拿起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母亲的声音,带着点担忧:“万承,到基地了吗?那边环境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


    “妈,我到了,挺好的,同事们都很照顾我。”渝万承的声音放得很软,和平时在基地里的温和不同,多了点真实的暖意,“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等周末我再给您打电话。”


    挂了电话,他靠在窗边,看着漆黑的海面。海面上没有一丝光亮,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像是深海里的生物在低语。他知道,在那片漆黑的深海里,还有无数的秘密等着被发现,而他,会一步一步地靠近,直到把那些秘密握在自己手里。


    夜深了,基地里的灯渐渐熄灭,只有研究楼的几间实验室还亮着灯。渝万承洗漱完,躺在床上,却没有睡意。他想起明天要去标本馆帮忙,想起要和李曼一起设计新的检测方案,想起H-01样本里可能存在的DNA碎片,心脏就忍不住加速跳动。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H-01样本的样子,那具灰白色的骸骨,像是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着什么。而他,渝万承,就是那个来唤醒它的人。


    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揭开这个深海的秘密,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窗外的海浪声越来越远,渝万承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站在一片漆黑的深海里,周围是泛着磷光的生物,而在他面前,是一条巨大的人鱼,正用深邃的眼睛看着他,嘴里说着什么,他却听不清。但他知道,那条人鱼,就是他要找的答案。


    好了,这本也开了,随便更,已经无所谓了?_?(写文纯个人爱好)


    初次见面,渝老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暗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