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9章 暗香浮动

作者:王胤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门被推开,进来的是党政办主任老陈,他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丝困惑:“乡长,县府办刚来电话,通知您明天上午去马副县长办公室,说……说是要专门听取柳湾乡生态项目的最新进展汇报,态度非常客气。”老陈顿了顿,压低声音,“这风向,变得可真快啊。”


    周砥从窗外收回目光,神色平静:“知道了。按正常程序准备汇报材料,数据要扎实,成效要突出,困难和请求也要提,但语气要把握好。”


    老陈点头应下,又迟疑道:“乡长,这次……真是险啊。背后递材料的那位,可是救了咱们……”


    周砥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组织上会查清楚的。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他不想,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讨论那个神秘的信息源。


    老陈会意,不再多言,退了出去。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寂静。周砥的心却无法平静。马副县长的“客气”,在他的预料之中。孙伟突然落网,伪造证据的阴谋败露,势必引起其背后势力的恐慌和策略调整。暂时的退让和拉拢,是为了争取时间,重新布置防线,甚至寻找新的替罪羊。这场较量,远未到收官之时。


    他坐回办公桌后,再次点开那个加密邮箱。发件地址是一串毫无规律的乱码,显然经过伪装。邮件内容已被他下载保存,原件则按照纪律要求做了处理。他反复看着那几张照片和那段录音,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线索。


    拍摄角度刁钻却清晰,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的盯梢。录音质量很高,背景噪音很小,像是在密闭空间内放置了专业设备。对方对孙伟的行踪、谈话对象乃至伪造证据的细节都了如指掌。这绝不是普通举报人能做到的。


    是纪委?公安内部?还是……孙伟身边的某个人,早已被策反或本身就是卧底?


    周砥更倾向于后者。纪委或公安直接介入,通常会有更正式的程序,而非这种戏剧性的匿名投递。而且,对方选择将证据直接给他这个风暴中心的人物,而非上级纪委或公安机关,用意深远——既提供了破局的利器,也将最终揭露真相、引发地震的主动权,交到了他的手上,或者说,逼到了他的手上。


    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考验,更是一次精准的借力打力。


    会是她吗?沈清荷的身影再次浮现在周砥脑海。只有她,既有这个能力调动资源获取如此核心的证据,也有足够的动机和立场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同时又能严格遵守纪律,不直接插手案件,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方向。


    但他无法确认,也不能去确认。


    第二天,周砥准时来到马副县长办公室。出乎意料,办公室里不止马副县长一人,还有县纪委书记和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这场面,不像简单的汇报工作,更像是一次非正式的组织谈话。


    马副县长一改往日的严肃,笑容可掬,亲自给周砥倒了杯茶:“周砥同志来了,快坐。这次叫你过来,一是听听项目进展,二是代表县委,对你近期受的委屈表示慰问。孙伟一案,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县里一定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纪委书记接过话头,语气严肃中带着肯定:“周砥同志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党性原则,顶住压力,果断揭露犯罪行为,保护了集体利益,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展现了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难能可贵。”


    组织部的副部长则微笑着询问了周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言语间透着考察的意味。


    周砥心中了然。这是一次安抚,也是一次评估,更是一次试探。评估他在此次风波后的状态和价值,试探他手中是否还掌握着更多、更致命的材料,以及他接下来的态度。


    他稳坐如山,汇报工作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回应慰问谦逊得体,只谈职责,不诉委屈;面对考察,态度端正,目光坦诚。绝口不提背后的较量,更不流露出任何居功自傲或乘胜追击的意图。他知道,此刻表现得越沉稳、越识大体,反而越能让对方感到高深莫测和不安。


    果然,他的表现让在场的几位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稍稍松了口气,但眼底的谨慎并未减少。


    谈话结束,马副县长亲切地将他送到门口,拍着他的肩膀:“周砥啊,好好干!柳湾乡的工作,县委是支持的!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我汇报!”


    周砥恭敬地答应着,转身离开。走廊里阳光明媚,他却感到一丝寒意。表面的和气之下,是更深的忌惮和算计。


    回到柳湾乡,各种利好仿佛约好了一般接踵而至。县财政局之前卡住的补偿资金迅速拨付到位,还额外追加了一笔项目扶持资金。市农业局也发来通知,之前“原则性通过”的生态示范园区项目,被正式列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项目清单,首批扶持资金不日下达。之前那些关于周砥的流言蜚语,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柳湾乡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只有周砥知道,这些“糖果”背后,藏着怎样的警惕和代价。


    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全力推进生态养殖互助小组的规范化建设,扩大试点范围(这次再无人阻拦),与省所专家团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启动人才培训计划。他将所有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用业绩巩固阵地,回应所有的支持和质疑。


    期间,县公安局传来消息,“刀疤”在试图潜逃外省时被抓获,对受孙伟指使偷排和参与伪造证据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孙伟案和财政科科长案,已由县纪委移交司法机关,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周砥始终没有放松警惕。他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孙伟案在深挖过程中,遇到了无形的阻力,许多线索查到某个层级就无法继续,仿佛有一层厚厚的隔膜保护着更深层的人物。那位“老领导”依旧安然无恙,马副县长也位置稳固。


    他知道,风暴只是暂时平息,而非结束。


    半个月后的一個周末,周砥回县城与母亲和妻子小聚。返程前,他鬼使神差地绕道去了县城边缘的昭苏河畔。这里相对僻静,是他小时候常来散心的地方。


    初夏的河边,杨柳依依,微风拂面。他沿着河堤漫步,思绪纷杂。


    忽然,他停下脚步。前方不远处,一個穿着浅灰色风衣、身形高挑清瘦的女子,正凭栏而立,望着流淌的河水出神。傍晚的夕阳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侧脸线条清晰而冷静。


    周砥的心跳漏了一拍。那个背影,他只在几年前的同学聚会上见过几次,却印象深刻。


    沈清荷。


    她似乎察觉到身后的目光,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如水,落在周砥身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仿佛早知道他会来。


    两人隔着十几米的距离,无声对视。河风吹拂着她的发梢,也搅动着周砥的心绪。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沈清荷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确认了什么,然后几不可察地微微点了点头。


    随即,她转过身,沿着河堤,不疾不徐地向远处走去,身影渐渐融入暮色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自始至终,两人没有说一句话。


    周砥站在原地,心中却如同昭苏河的河水,波澜骤起。那个点头,是什么意思?是认可?是提醒?还是告别?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残留着一丝极淡的、冷冽的清香。


    暗香浮动,剑影犹存。


    他明白,沈清荷用这种最隐秘的方式,给了他一个信号:她知道了柳湾乡发生的一切,她也出手了。但游戏,还远未到终点。


    周砥转身,走向停在不远处的车子,脚步沉稳而坚定。


    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且布满荆棘,但他已不再是孤身奋战。至少,在某个他看不见的战场上,有一双清冷的眼睛,正注视着同样的敌人。


    这就够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