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7章 史侯轻佻不可君天下

作者:唯唯而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汉宣帝甘露时期


    刘询嘴角一抽,我大汉是不是和外戚过不去了。


    刚建国就有外戚擅权的诸吕之乱。


    景帝武帝时期,被娘家人也气了很久。


    倒是武帝晚年,做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


    杀母留子!


    “唉,外戚之制有利有弊,就是容易根深蒂固,尾大不掉啊!”


    大汉的两宫制,说到底也是为了托举幼帝。


    外戚手脚再不干净,料他也不敢弑杀自己的权力来源。


    明朝初年


    洪武时期


    “这就咱严禁后宫与宦官干政的缘由啊!”天幕讲到了华夏人津津有道的历史,谁都可以说上几嘴自己的见解。


    朱元璋也是不例外,沉吟了下又道:“宦官本就是祸害天下的根源,一群无根之人做起坏事来没有底线。”


    “汉朝的宦官公然买卖官爵,唐朝的宦官更是跋扈到了敢废立皇帝。”


    “宋朝的六贼也是这群没鸟的人为首的。”


    说罢,朱元璋嗤笑了一声,又面向自己的一群龙子龙孙们,语重心长的教导道:


    “咱纵观史书,就看到了一个道理:天底下头号的祸害就是宦官!”


    “宦官,就是群奴才,奴才就该有奴才的样儿,不得读书不得识字!”


    “所以啊,咱才会专门立个碑:太监不得干政,违者斩,又专门将这条祖训写到了咱《皇明祖训》里,就是要警醒你们啊!”


    “儿臣定然铭记于心。”


    朱元璋心底还是很放心大明的,在他看来,他身为开国太祖皇帝,说话肯定是一言九鼎。


    还专门立了祖训碑文,后世子孙定然不会忽视的。


    太监干政,在咱的大明怎么可能出现。


    皇明祖训,专利子孙!


    老朱就是这般的自信!


    朱老四那个小兔崽子,能治成永乐,肯定也是借鉴了咱的祖训!


    “爹,之前陪崇祯皇帝殉国的那个宦官,应该是个好的吧?”


    朱棣嗫嚅道。


    “呵!”老朱冷哼一声,“奴才陪主子殉国不是应该的吗?”


    「天子驾崩,幼主登基」


    「彼时大将军何进想要独掌乾坤,必然要对瓜分了权力的其他集团开刀,也就是权倾朝野的宦官集团。」


    「亲妹妹是太后,亲外甥是幼主,自己更是手握兵权。」


    「然而,何进却没有他的前辈们一样的精明,将一切都搞砸了。」


    说起汉末三国来,就连市井的百姓们都可以叨叨上几句。


    这一会儿,纵然天幕提起了这段历史,可人们的兴致依然昂扬。


    大多数人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多源于口口相传的故事,以及说书人的话语。


    天幕前的各朝观众们,对大热门话题的情绪很高,这会也纷纷打起精神倾耳等待下文。


    「彼时,灵帝有二子,他认为长子刘辩轻佻不可君天下,但因何皇后受宠,此事终究未决。


    在灵帝病重时,将被董太后抚养的小儿子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蹇硕向来轻视何进,于是与其他常侍们一合计:


    八百人就八百人,八百人先下手为强!」


    唐朝


    李世民嘴角一抽,对这段话感到莫名的熟悉。


    原先天策府的群臣这会儿也感受到了被人促狭调笑的窘迫了。


    “这蹇硕,大约是有些武略的。”李世民回忆了一番当时的史料,沉吟道:


    “长得健壮且力气大,由于彼时黄巾乱起,灵帝就愈发欣赏他,所以灵帝把废嫡立庶的事情付托给了他。”


    想起汉朝的桓灵二帝,尤其是灵帝扶持了宗室、宦官、外戚后,发现没抽到一张SSR卡。


    给他直接整的自闭了,怀疑祖宗是不是把汉室的欧气用光了。


    索性,直接摆烂。


    李世民忍不住轻笑着点评:“桓灵二帝,非庸也。”


    听懂了贞观天子言外之意的房玄龄笑了笑,接道:“灵帝其实也算不上昏,只是过于懈懒罢了。”


    “身为一国之君,受到了一点挫折便松散懈怠,荒废了政事,甚至一股脑将国家往火坑里推。”


    “岂可配为人君?”


    魏征点了点头,“陛下,不能正心克己的君主,皆昏庸之君也。”


    李世民:......


    魏征,你个老匹夫,开个玩笑都要怼我是不是?!


    你当朕真不懂事理了吗?!


    「蹇硕出了一个主意,学吕后之术,诏令何进入宫,趁其不备,乱刀砍死!


    之后,何进没了,也能完成先帝遗愿,立刘协为帝。」


    「一招鲜吃遍天,最能见效的计谋往往简单粗暴。


    但凡何进不是大将军,但凡他妹妹不是太后,但凡他的手脚没有深入宫闱。


    故而,蹇硕的这个谋划被有心之人泄露出去了。」


    西汉初年


    刘邦狐疑的瞥了眼一旁的吕雉,“娥姁?”


    初闻天幕之言的吕雉稍有一滞,随即不动声色的掩饰下去,淡淡道:


    “诸夏的历史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天下姓吕的太后多了去了...”


    说罢,吕雉端起面前的角觞往嘴边递去。


    “额...”刘邦只觉嘴角有些干涩,“天幕好像在讲乃公的大汉吧?”


    “大汉之前有很多姓吕的太后吗?”


    春秋时期,吕氏齐国的女儿肯定不算,那些都是些小国。


    况且,吕氏贵姬们在史书上留下的名声,并不算太好。


    “咳!”


    吕雉刚递到嘴边的水被刘邦的话给噎住了,回头就是狠狠的一瞪。


    北宋初年


    刚觉得椅子坐时间长了有些不舒服,回头再见到诸臣人都站麻了。


    赵匡胤便吩咐内侍给相公们搬张椅子,给自己换了个软榻。


    软榻还没坐热,天幕的话就让感到了后脊发凉。


    越是简单的计谋往往最致命。


    当年的鸿门宴,要不是刘邦多谋胆大,就不会有后来的汉朝了。


    刘邦能破招,还是在有心的情况下完成的。


    无心入局者,必死无疑。


    正因他思绪的延伸,这个冷不丁的哆嗦他才让惊惧。


    好做!好做!


    之前天幕讲过的阴谋论,又在他的心中燃起。


    待他回首看去,还没凉透的晋王梗着个大脸盘子,正冲着他挤出一个难看至极的笑。


    清朝


    养心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