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2章 挥舞铁拳的赵大

作者:唯唯而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这...这这,还有老夫的戏份啊?


    “官家。”


    赵普朝着赵匡胤的方向拱了下手,还没待他再开口,赵匡胤便摆了摆手,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


    赵普脸色虽然一喜,还是分出了一部分注意力去偷偷观察着赵大的神态。


    永乐年间


    “你们皇爷爷时期的建国元勋韩国公李善长,最后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也是如这赵普一样咎由自取。”朱棣回忆起前朝旧事,颇有感慨的叹然道:


    “赵普虽遭到赵大的贬斥,可人家认真的进行了反思,改过了错误,在太宗时期得到了相召。”


    “历史就摆在眼前,李善长却不知道悔改。”


    “猜妒擅权、包庇亲信、枉法横行,东瓯王得知情报后私下劝阻他多次都未能做出改变。”


    “最后事情被揭露大白,就怪不得你们皇爷爷手下无情了。”


    朱高炽他们连连点头,给足了情绪价值。


    “爹,赵二召唤赵普不是因为他需要赵普这个太祖心腹帮他圆谎吗?”汉王朱高煦一脸的鄙夷神色,“您老儿还是皇帝呢。”


    “怎么看史书还没我这个儿子读得明白。”


    “哟,汉王爷,长大咯,会读书了?”


    朱棣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开宝六年,除了赵普失势外,赵德昭也被加封了检校太傅,首次官职大小超过了赵光美,并另加了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着赵德昭前往地方。


    这也是宋代出阁皇子的必经之路,实务磨练。


    再者说,宋朝从开朝起,赵匡胤的几个弟弟和他的儿子们的官职一直是以年龄大小,依次来授予的。


    也就是在这一年,传统的规矩被打破了。


    此外,依照开宋以来的传统,接待受降国的国主都是由晋王赵光义来负责的。


    开宝六年,吴越国主钱俶纳土归宋,赵匡胤一反常态的额外下达旨意:着皇长子德昭督办此事。


    足以可见,在开宝年间,赵匡胤对培养儿子当继承人有很明显的倾向。


    也可能正是赵大开始培养儿子当接班人起,赵二才有了大肆培植亲信,勾连党羽的后续动作。


    太宗登基后,赵普虽然得以重返开封,但屡屡遭受排挤和打压。


    子任先生评价赵光义是小人心思还挺恰当的。


    当年赵普打杀了赵光义的人,在晋王登基后便将赵普的妹夫给冤杀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赵普清晰的认知到了自己的情况,这才有了他后来为赵二献上《金匮之盟》的事儿,目的就是借此翻身。


    总结一下,赵大暴毙后的大宋朝:


    顺位继承的嫡长子赵德昭浑然不知父皇的驾崩。


    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水月的宋皇后,属意和自己关系好的小儿子赵德芳上位。


    很早之前便布局深广的赵炅,在太祖驾崩后临危不乱的入宫摘桃子,尘埃落定。


    史书自然不会去记载各种波诡云谲的计谋。


    所以,


    在我们后世人看来再怎么行为、动机可疑且充足,


    充满了诡异的宋初传位之迷


    这些都只能说赵炅具有弑兄的嫌疑


    历史早已尘埃落定,无论我们再怎样的进行推测和议论,胜利者是改变不了的


    大宋还是迎来了它新的皇帝


    未来举世瞩目的:


    高粱河车神!」


    《金匮之盟》......


    一手炮制了陈桥驿兵变的赵普,自然很清楚这个东西干什么用的。


    这一刻,他也麻了。


    躺在地砖上晕头转向,脸也没有人样的赵光义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在偷偷看一下端坐椅子上的赵匡胤,一脸的冷意和漠然。


    赵普的心就像是被人用手猛然一抓,差点一口气呼吸不过来。


    当即就是叩拜下去,道:


    “陛下,臣惭愧啊!”


    年轻的内侍们伺立在一旁,虽然注意力都放在手上的摘抄上,耳朵可是听着文德殿的八方动静,此时的他们闻到赵普的叩首,升起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样的:


    赵相公的脑门可没有晋王爷的脆!


    殿中的人们自然都是人精,虽然不太理解《金匮之盟》是个什么东西,可他们结合天幕的上下文,都能隐隐的猜测后来赵普献上的应该不是好玩意。


    “嘿嘿...嘿嘿嘿......”


    自己的政敌受挫,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事儿了。


    赵光义此刻丝毫不顾自身的惨状,也要在一旁阴恻恻的嘲笑两声。


    “陛下,臣受您重视,得以有今日,却做出丧心之举,实是惭您之颜面!”


    赵匡胤望着天幕摸了摸下巴,脑海里正是在思考消化着天幕里的内容。


    虽然未能详细讲《金匮之盟》的是什么。


    经历了“点检做天子”、陈桥兵变的赵大自个也明白,其内容是什么。


    赵大自己登基之后就禁止了民间“跳大神”的行为,不就是他也害怕别人有样学样吗?


    赵普献上的能是什么好东西?


    这老书生可是玩弄跳大神手段的好手了。


    不过,赵大心底也没太多的气愤。


    依照当时赵普自身的处境,说是被逼无奈也是对的。


    而且赵普跟随他多年,做事得当,不少事都是实打实的在出力的。


    “嘿嘿......”


    赵匡胤眉头顿蹙,抄上了腰间的玉斧对着椅子上的副手轻砸了几下。


    “你个公然侮辱他人良家妇的阿堵烂货,也有脸在这笑?”


    现在的赵光义跟天幕上的宋皇后一样,相当的光棍,这会被兄长辱骂,居然显得十分洒脱惬意。


    甚至挪了挪身上,往上首的台阶处一靠,嘴里讥讽道:


    “怪臣弟吗?”


    “兄长至死未立德昭或者德芳一人,和那秦始皇何其相像?”


    “兄长此举,不也是在给臣弟机会吗?”


    “臣弟这个高粱河车神,不也是兄长所成就的吗?”


    高粱河车神,听着不太像是个好词,天幕先前所言抛弃十万大军,就足以让他丧尽颜面了。


    在赵普惊恐的眼神中,接下来的画面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只有三个字可以形容:


    帝再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