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9章 神奇的太宗第二期

作者:唯唯而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幕上的画面仍在持续播放着。


    洪水在冲垮了人们的一切后,仍不知足的没有退去。


    而天空也好像开了道口子,向地面泼水个不停。


    幸存下来的人们散落在一个个高处上,更像是在困守孤岛,无助和随时袭来的恐怖都时刻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一个父亲双眼无神的瘫在山顶边上,他恨自己的无力,没有捞上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无声的沉痛早已席卷了他的全身,丧失了活着希望的他距离洪流越来越近。


    岸边,没有人在意他。


    人们冷漠、恐慌。他们也是一样的失去了家园。


    然而当男人想要一跳图个痛快时,又有人上前死死的拉住他。


    死,没有意义!


    男人无声的痛哭着,眼前的洪流摧毁了他的所有,天地中尽是激荡的嘀嗒和轰鸣声。


    恍惚间,他好像听到了身后有人在呼喊。


    那道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身边拉着他的人也略显动容。


    男人跟随着同伴,缓缓的回过头去。


    “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


    “乡亲们,解放军来了!”


    “我们有救了!”


    一道道的呼喝声袭来的远处,那一抹绿色长城隐隐出现,身影逐渐清晰。


    幸存下来的人们目光纷纷投去,一瞬间他们的眸中迸发出了异样的光彩,脸上的笑容出现了,眼眶也在笑容里不知不觉的红了。


    「灾情就是命令!」


    「这也是战场!」


    「荆江原先参战部队全部上堤!」


    「军民团结,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决堤的安全!」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天幕画面一转,来到一处军营中。


    接到命令的部队在一道道紧急集合的声浪中,迅速集结到一起。


    他们的长官站在队列的前方,目光肃毅:


    “谁是独生子,出列!”


    队列中,鸦雀无声。


    “谁是独生子!”


    “再问一遍,谁是独生子!”


    队列中回应长官的仍是沉默。


    “谁不是独生子,出列!”


    哗啦!一声动静,所有人自动的向前一跨步。


    长官走到一名士兵面前,斥责道:“你怎么不是独生子了?给我退下。”


    士兵的身形坚毅挺拔,纹丝不动:“报告!”


    “我就不是独生子!”


    哗啦啦啦啦~


    淅沥沥的雨声掩盖不住这一道年轻有力的声音。


    画面一转


    将士们整装待发,坐上了一辆辆的运输工具向着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而去。


    镜头逐渐拉伸,模糊又转为清晰,直到车辆的尽头,一个写满了名字的黑板出现:


    “生死碑”


    “我向党和人民保证:......”


    天幕前,各时空的古人们脸上动容,他们不解,还有困惑,到底是怎样的一股力量驱使着他们的?


    一些行伍的士卒倒是颇有心得,“定然是他们的将军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好人,赐给他们土地、美人、钱财,才带出来了这群精兵的。”


    “说明这个朝廷也是个舍得砸钱的啊!”


    清朝


    乾隆目露不屑,纵然被天幕减少了寿命,他依然改不了毛病,看着天幕上的场景,嘴中强硬道:


    “汉人居然连黄河都修不好,这中原就是得我们旗人来坐才行!”


    “我皇爷爷当年修的黄河工程,二百年都不会决口!”


    朝中的大臣一时沉默,他们不敢回应万岁爷的话,怕自己被天幕的神仙给惦记上。


    哪有人嫌弃自己活得长的。


    不要命啦?


    一时间,乾隆的话落后,乾清宫显得一片寂寥。


    乾隆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咳咳一声,“和珅,你说对吧?”


    “嗯?万岁爷...”


    您叫我啊?


    和珅显然心不在焉的,他很清楚乾隆就是在放屁话。


    乾隆十八年黄河还决口了呢。


    靳辅大人当年定下的修河工程,修好了后面也不是没人维缮,但维缮了后质量一年比一年差,就该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和珅嗫嚅了下,很快调整好状态,谄媚的一笑道:“万岁爷您说的对!”


    “天下还是我们旗人最优秀了。”


    乾隆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自得的指点道:“怪不得皇阿玛总让我学学汉人怎么治理国家的经验。”


    他的脸上带着一抹看破谜团的微笑:“朕现在就看懂了。”


    “洪灾过后,灾民就是一个大问题,后世的那个朝廷肯定没能力治理。”


    “所以他们让几十万当兵的过去,就是为了解决后患的!”


    “妙啊!”


    “竟然有这种道理?”和珅脸上带着后知后觉的震惊,一脸崇敬的看向乾隆。


    老天爷,都说上行下效,您睁开眼,要清楚我和珅是被迫的啊!


    乾隆微微点头,一副高人模样。


    衣角微皱,抚平,功成。


    九江大坝,这里是抗洪最关键的地方,尽管指挥部早就派兵入驻,紧急抢修堤坝了。


    可该来的还是来了。


    波涛汹涌的洪流冲垮了九江大坝,一个巨大的缺口豁然出现。


    然而,令天幕上的各朝观众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了。


    那群后世的士兵们,居然一个个手拉着手,义无反顾的向着洪流跳下。


    那可是洪流啊!流速湍急,暗流涌动,一个不注意,人眨眼就不见了。


    可他们仍是那样的坚毅。


    “勇斗洪水,誓死不退!”


    “九江大堤,人在堤在!”


    “全体将士,誓与堤坝共存亡!”


    那群战士们,居然真的在履行临行前的誓言:请全国人民放心。


    天幕下的观众们,看到此处眼眶也忍不住红润了。


    世界上最朴素的劳动人民便是诸夏的百姓们。


    这群年轻的士卒们,又是谁的孩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呢?


    纵然隔着千秋万代的时空因素,但相同的文化、语言、肤色、信仰和血脉相连下,他们的心在此刻仿佛隔着时空与后世天幕上的将士们相连了。


    每当这个国家这个文明出现危难时,总有人会挺身而出。


    他可以是你的老师,你的儿子,你的叔叔,甚至也可以是你的女儿,你的母亲!


    画面仍在继续着,站在边上的诸夏百姓有的刚刚被将士们解救,有的是过来出一份力的。


    但见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们的动容更加动情了。


    百姓们流着泪哭喊道:“求求你们了,别跳了!”


    “你们快上来吧,快撤退啊!”


    “家没了我们重建就是。”


    “可命没了就真的没了啊!”


    “求你们了,我们什么都不要了,快上来啊!”


    画面上,将士们接二连三的向着洪流一跃而下,他们的手拉着手身形挺拔,眼神坚毅。


    三十万将士愣是用肉体结成了一道血肉的城墙。


    他们守护着的不止是身后的百姓,也是在守护着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就如同苍莽北方的雄厚长城守护中华文明一样,这一刻,他们就是丰碑!


    「这次抗洪救灾,共有三十多万将士和五百多万民兵参与其中,全国各地的民众们皆是自发的前来帮忙。」


    「一场百年难遇的洪灾,倒在了诸夏人民不屈的意志前。」


    「人定胜天!」


    「诸夏人是永远不会屈服任何敌人的!」


    此时,天幕前的质疑声全都消失了,没有人再敢去诋毁这样的一支军队了。


    向来喜欢武力和爱护军队的刘彻更是一时失声,他迫切的想要知道,后世的朝廷到底用了怎样的制度,能将百姓和士卒心连心。


    当一支军队的军心能够凝聚成这样,装着百姓必然装着这天下的同时,他们便是打不倒的。


    “我大汉用的军功制,效果都没有后世的好啊!”


    “他们的将士,居然真的不怕死,而且宁死不退!”


    <img srovel-pic-r/88f6c54244b01fae665f2566ae4ddf54~tplv-noop.jpeg?lk3s=8d963091&amp;x-expires=1855565040&amp;x-signature=8wt1IYAcAgssU3amrdYhIe%2Bi8LQ%3D" img-width="470" img-height="470" alt="" media-idx="1"/>


    汉承秦制,二十级,正所谓“策书十二转”


    唐朝


    二凤陛下的眼角又湿润了,他动情的叹道:“朕常提百姓之重如何如何。”


    “三令五申,屡次重提。”


    “也说过君臣若水舟的道理。”


    “可朕的大唐仍然无法做到后世这样军民一体啊!”


    魏征出列,出乎意外的一番好言劝解道:“陛下,希望您知道自己的差距后,好好努力,争取也赶超后世的水平。”


    李世民:???


    人言否?


    大明朝


    朱元璋呲着大牙,“咱可算是知道,后世人打趣各朝的底气是什么了。”


    就这样一群站在他们身后的军队,谁的底气能不大呢?


    这群士卒是要军心有军心,要战斗力有战斗力啊!


    古代评价军队的核心标准就有一条便是服从力。


    从天幕中窥到的整齐划一的动作,义无反顾的听令行事,就知道这是一支强军。


    “好啊!好啊!”


    “咱汉人能有这样的军队守护,就不怕鞑子欺辱了吧?”


    北宋初年


    赵匡胤总觉得心中有些惶惶。


    奇怪,俺心底最近咋老不踏实呢?


    该不会是赵玖那孩子出了什么事儿了吧?


    黑汉子抬眼而下,正巧碰上文武百官对天幕的叹然情色。


    他倒是爽朗的一笑,“俺观绍宋,我大宋军民与君父也是一体同心啊!”


    “后世的军队模样,我那赵玖孩儿,必定也能带出这样一支强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