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还看今朝

作者:唯唯而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忘川河畔


    千古帝王悠悠


    诸夏的文明火种从未熄灭


    每一个朝代,都会拥有让我们难忘的瞬间


    自炎黄伊始,诸夏五千年的岁月长河里


    哪一句话才最能打动你?」


    一时间,天幕的问题一出,各个时期的古人纷纷陷入了思考之中。


    “太白兄,哪一句话最能打动你啊?”高适端着美酒问道。


    李白哈哈大笑,“自然是大唐的盛世巅峰,这样的盛世长安才让人心驰神往啊!”


    “高兄,希望我等早日在长安大放异彩!”


    “承太白兄吉言。”高适举杯回敬。


    三国


    “从炎黄开始五千年的诸夏文明,”刘备沉吟道。


    “以太史公的《史记》而论,黄帝距我朝近三千年!”诸葛亮拿着笔在桌案上计算,沉吟道。


    “也就是说,天幕上的后人距离我们有两千年!”庞统道。


    “炎黄到我朝,三千年未见大地之变化。”刘备想起赵飞在阳台时,屋外的惊鸿一瞥。


    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就像书籍中的神话,让他难以想象。


    “不过两千年时间,竟恍如隔世,后人之地如仙境乎?”


    公事堂一时陷入了沉默。


    良久,刘备抬眼看了一圈的众人,才朗朗笑道:“莫论两千年岁月,两百年的时光,我大汉的天下便不同往日。”


    “诸位,这诸夏文明悠悠千载,每一朝每一代皆有其独特风采。


    我们此刻虽处乱世,但亦当有开创盛世的雄心呀!”


    刘备目光坚定,扫视众人。


    诸葛亮起身,拱手道:“主公所言极是。三千年前之炎黄,到如今之大汉,虽历经变迁,但文明之根始终未断。


    我等当立足当下,兴复汉室,重造大汉。


    才好为这诸夏文明添砖加瓦。”


    庞统也笑道:“这天幕虽问哪句话最能打动后人,但我等更应思考如何让我等之言行、功绩,能为后人所铭记。”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刘备接着说道:“我等当齐心协力,匡扶汉室,让这大汉之荣光再次闪耀,如此方能不负这悠悠诸夏文明。”


    一时间,公事堂内士气大振。


    乾隆:“怎么转移话题了?我大清的千古一帝为何没有盘点?”


    养心殿中,乾隆顿时恼怒,天幕欺人太甚,明朝说完了,后面居然转移了话题。


    “此天幕定是汉人作祟,祸乱我大清的妖术!”


    “不说朕的十全之功了。”


    “单是朕的皇爷爷文治武功,怎么就配不上一个千古一帝?”


    和珅在一旁讷讷的点头,万岁爷说的都对。


    「


    是秦始皇的“一扫六国,天下归秦”


    是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是汉武帝的“寇可往,我亦可往”


    是汉朝的一汉当五胡?


    是宋朝的富賈天下?


    是唐朝是盛世巅峰?


    是明朝的铮铮铁骨?」


    究竟是哪个朝代,哪个瞬间更能打动自己的心灵?


    随着天幕的不断发问,各朝的先辈们愈发沉思。


    就在观众们陷入沉默之时,刚才黑掉的黑幕再次发生变化。


    「“小娃娃,你可愿意跟我走哇?”」


    平淡的一句湘南话落地,如同激起湖面的石子。


    霎那间,天幕的视频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更加高亢的音乐声响起,将整个视频推向高潮。


    一轮火红的大日冉冉升起,灼烈的大字也随之浮现。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抑扬顿挫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般,击破了时空的壁垒,穿梭了时间的界限,震撼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咸阳宫中,众人沉默不语,他们不知是谁在点评历代的诸帝王。


    如此磅礴的笔调,到底是怎样伟大的抱负和胸怀才能写下。


    嬴政眯缝着眼睛,死死的盯着天幕里的评词,同样没有言语。


    他一向如此,像山岳一样沉稳,像山水一般不显情绪。


    众人无法琢磨皇帝的心情,他们始终难窥嬴政的此时的想法。


    “好诗!”


    就在殿内众人以为嬴政沉默无语的时候,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随后赞道。


    紧接着,嬴政的语气平静又不失威严,朗朗道:


    “朕之文采,确实没有风骚,这不是朕擅长的事情。”


    “但大秦的天下,是朕亲手建立牢牢掌握的!”


    嬴政声如洪钟,环视殿内众人,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信。


    “这诗虽点评了朕等历代帝王,却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此时,天幕上的诗句仍在回荡,各朝先辈们的思绪也被这激昂的话语深深触动。


    刘彻:“朕的文采自问还是有些水平的,如果和这首词的作者相比,朕稍逊一筹啊!”


    身为皇帝的他,深深的明白,能写出此等作品的人,足够让他仰望。


    “若能有机会,当与此人结识,共饮大白啊!”


    大唐。


    李世民心底一黑,刚才天幕说了他一堆风流事,可是丢人丢到家了。


    现在又在说他不够风流,还有没有天理了。


    “咳咳,朕觉得《威凤赋》还要润色一番。”李世民望向大舅哥,说道:


    “辅机啊,朕赐你的那幅墨宝你还回来吧!”


    长孙无忌:......


    陛下,送人的东西怎么能有收回来的道理!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魄十足啊!”朱元璋赞赏道。


    同时,他心底有些庆幸,辛亏没写他。


    肯定是词牌名的篇幅不够了。


    凭他的傲气,让人点评稍逊一筹,肯定心底会有不爽。


    一旁朱标也附和道:“爹,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啊!”


    “还看今朝!”


    “不但总结了全词,还以一种磅礴大气的手法将读者的目光放在了现代。”


    “一句话总结了过去,告知读者不要拘泥于过去,未来在每一个读者的手中!”


    “当真是豪情万丈,立意深远!”


    朱元璋连连颔首,对朱标的话充满了赞赏,紧接着他又臭着一张脸,对其他皇子说道:


    “你看看你们大哥,再看看你们,一个个不学无术,哪还有一点皇子的模样?”


    众皇子低头丧气耷拉着脑袋,小朱棣也是如此,他的双手互相角力着,嘀咕道:


    “真学一身本事了,你又不高兴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满脸的怨气看着天幕,“还看今朝!上天的神仙啊,能不能告诉朕,这大明朝到底有没有挽天倾之臣!”


    ......


    当那轮大日燃烧着烈烈的红色升起时,赵飞的嘴角就在止不住的上扬。


    每一条关于伟人的真心夸赞,都让他的心中升起了一股傲气和自豪感。


    “奇怪,我的眼睛怎么酸了。”


    他一边点开相关推荐,一边心情激荡的感慨道:


    “真是应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历代先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明瑰宝。”


    “而如今,你在史书上所轻轻翻过的一页,便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


    天幕下各个时空的先辈们,再次因为接下来的一番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