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天幕现

作者:唯唯而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六国已经被真正统一,老秦人盼了多年的夙愿终于在秦王政这一代完成。


    昔年,献公召开国人大会,选择二公子登基,并向国人立誓:


    公子渠梁是寡人为你们选的国君,他能带领秦国强大,让老秦人复河西之仇,让秦人东出!


    如今百年转眼逝去,六世国君奋烈,煌煌春秋大业过去。


    所有老秦人勒紧裤腰带走过的艰难日子终于过去了,他们种出的籽儿在秦王政这一代开了花。


    而他嬴政,一个在赵国诞生的质子之子,从小饱受他人白眼冷落的民间皇子。


    从八岁归秦,到十三岁继承大宝。


    二十二岁便铲除国内所有反抗者,彻底掌握了大权。


    三十九岁这一年,齐王建出城跪奉国玺,王贲率军入临淄城,最后一个诸侯国也堙灭了。


    他终于可以在咸阳宫的祭天高台上,祷告上天,告慰祖宗,他嬴政做到了。


    几代老秦人的奋斗,在他这代一统了六国,完成了千秋大业。


    天下,从此只有一个国家:秦!


    “陛下!”一个黄门郎低垂着脑袋,走入了大人们开会的咸阳宫中。


    玄色大殿的上首,始皇帝嬴政正闭眼聆听着臣子的讨论。


    突然闯入的小黄门郎无疑是打断了大人们的思绪。


    无礼!


    殿内大臣们停下话,纷纷将不悦的目光投向小黄门。


    “陛下,殿前沉寂许久的天幕有动静了。”


    小黄门话音刚落,嬴政猛然起身,龙行虎步,走向殿外。


    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咸阳宫的祭天台上,始皇帝嬴政刚刚诵完祭文,宣布了大秦的建立。


    在他正式登基皇帝位时,天空忽然间一阵紫电乍生,金光浮现。


    当日所有参加大会的人都亲眼所见,天被雷电撕开了一道缝隙。


    霞彩的光芒从黑缝中窜出,飞到祭天台上,将当时刚念完祭文的嬴政紧紧环绕。


    秦王,不,秦始皇陛下被上天带来的霞彩祝福了!


    无论是秦人还是六国的遗老贵族,他们都亲眼见证了嬴政“得了天命”!


    直到霞光向着祭天台上空飞去,不断萦绕,逐渐散去,最终在半空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黑幕。


    “此为神迹!这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祝福,我大秦始皇帝陛下乃是上天钦定的天下之主!”


    “吾皇万岁万年!”


    李斯率先出队,对着祭天台上的皇帝当即跪下大呼。


    秦朝的臣僚们还在目瞪口呆中,没有反应过来。


    这等马屁...衷心话就被李斯抢了先,心里直骂:难怪你小子受宠。


    嬴氏宗族的不少人仍是不忿,心里嘀咕外人就是会拍马屁,陛下不分封我们,将来如何治理天下。


    呼啦啦的一大片人,在李斯带头喊话后,跟着跪在地上,口呼万岁。


    这时候管他是不是真的神迹,跪就完了。


    你不跪下不会显得你清高、鹤立鸡群。


    皇帝虽然不会记住跪在地上的都有谁,但谁没跪在地上,这就不好说了。


    嬴政看着台下山呼海啸的众人,虽然激动,但心中起伏不断,仍是无法宁静。


    大秦虽然刚刚统一了宇内诸国,统一的战争结束了,可大秦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天下,还有很多很多的任务,亟待他去完成。


    此时恭敬的喊着万年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心向新帝国的,又有多少贼子暗地里企图复国。


    大秦光鲜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啊!


    嬴政仰头看向天空中的黑掉的天幕,心中喃喃:若真有神迹,苍天能否让朕再活五百年?


    ......


    一路急匆匆的向着天幕走去,嬴政才结束了关于那天的种种思绪。


    大唐甘露殿。


    作为帝国最高权力所在,太极宫的正宫大殿,这里是皇帝平时召见大臣,商讨政务的地方。


    更是帝国的颜面所在。


    却被一块黑乎乎的荧幕堵着大门已有些时日了。


    起初,大唐的君臣以为是神迹浮现,个个心中激荡,一连着数月过去,那块神迹也没个动静。


    “大家,神迹有画面了!”最先发现天幕发生变化的长孙无忌惊呼道。


    他突然间的惊呼,打断了正和皇帝商讨着出兵草原问题的众人。


    李世民望向殿外,本来黑乎乎不甚美观的天幕此时竟出现了画面。


    “此时神迹再次变化,莫不是告知我大唐,征伐颉利可汗一战,必胜乎!”长孙无忌再次出口说道。


    李世民果真闻言哈哈大笑,面色惊喜,“善!”


    “诸位臣工,随朕前去看看神迹为大唐带来了什么祝福吧!”


    说罢,李世民走在最前,身后跟着一众臣工往天幕走去。


    明朝。


    洪武十三年的冬至,没有下雪。


    民间常说瑞雪兆丰年,今年的这个冬天格外的冷,也没有雪花降下。


    紫禁城里也没有去年冬至那么热闹 ,宫人们行色匆匆,丝毫不敢耽误手中的活计,生怕触动了圣人,给自己惹来大祸,宫墙内到处都是冷郁的氛围。


    冬至日,这是汉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清朝之前仅次于正日。


    它不但象征着一年的终焉,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往往冬至时,皇帝便会率领臣子举行祭天大典,向昊天上苍祷告,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顺便,给忙了一年的打工人放个冬至休沐假歇一天。


    对于大明的官僚而言,冬至更是难得的法定假期。


    在老朱手底下干活,不止要随时备好遗书棺椁,还要领低工资,还要无休。


    刚刚在前朝领着三品以上的大臣祭完天地的朱元璋,步履匆匆,正要去后宫换身衣服。


    大臣们还在谨身殿等皇帝赐宴,他也不能耽搁太久。


    “重八,今天冬至了,就别绷着那张臭脸了。”马皇后温和的眼神看着老朱被宫人换着衣服,她上前顺了顺领子。


    “今天还臭着张脸,多不吉利?”


    朱元璋冷哼一声,“咱臭着脸还能因为啥?不都是前朝的那帮贼臣一个个忤逆君父!”


    “胡惟庸这头狼心狗肺的东西,咱看重他,重用他,他就这么回报咱!”


    “那群读书人围绕在胡惟庸身边,谁眼里还有咱?”


    马皇后不悦,“大臣是贼臣,那你这个皇帝不就成了贼人头子?哪有这么说自己臣子的?”


    “呵!就他们那帮人干得事,足够咱诛了九族了!”朱元璋吹鼻子瞪眼的,明显不服,还要继续和自己妹子说叨。


    “好啦好啦。”马皇后先是“啧”了一声,她瞪了眼小嘴巴哆嗦个不停的朱元璋,温声说道:“该杀的都杀了,今年都要过去了,不说那么多了。”


    “标儿还在前朝等着咱俩呢。”


    老朱哼哼唧唧的,还是听话的收拾下心情。


    这群狗娘养的读书人,就是打心里瞧不起咱这个泥腿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谨身殿上,太子朱标率领着一众皇子和大臣,对着上座的朱元璋帝后恭敬的跪道。


    “都起来吧!”朱元璋道:“今个喜庆,没那么多规矩了。”


    殿内众臣纷纷起身谢恩。


    就在这时,殿外一声轰鸣响过,无数道金光乍现。


    “出什么事儿了?”


    突然的闷响声,让殿内的群臣一时间议论纷纷。


    太子朱标眼神示意侍从出去查看情况。


    朱元璋坐在上面,眉头直跳。


    还真能是妹子说的,咱杀孽太重了,刚祭完天地,上苍的警示就来了吗?


    不可能,咱行事光明磊落,贼老天除非瞎了眼才会惩戒咱洪武朝。


    “陛下!好事!好事啊!”出去的禁卫很快折返回来。


    “之前出现的神迹上面有变化了?”


    神迹,数月前忽然出现在奉天殿广扬上的一道巨大的黑幕,起初伴随着五彩霞光降临。


    霞光散去,众人发现那真的只是一块黑乎乎的幕布,悬在天中,也没个动静。


    恰此时,胡惟庸案爆发,有人私下传言,这是上天给大明朝的警示,那黑幕上面全是不甘瞑目为民请命的清官。


    散出谣言的人很快被内卫带走,顺带着又是一连串的株连案。


    朱元璋自然对此不屑,胡惟庸身边都是些什么货色,自己断然不会杀错。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今日,沉寂许久的天幕终于有了变化。


    “去看看!”


    老朱拉起身旁的马皇后,往奉天殿的位置径直走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