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浙江后,昭昭开始找工作。镇上有一家轮胎内胎厂正在招工,昭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应聘。
厂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看到昭昭的时候,上下打量了一番,眼中闪过明显的失望。
"你这么小个人,能干得了这个活吗?"厂长毫不客气地说,"我们这里的活很重,要搬橡胶片,要压制,不是你们女孩子干的。你看你这小身板,瘦得跟麻杆似的,哪有力气?"
"师傅,您让我试试吧。"昭昭恳求道,"我真的不怕吃苦,我从小就干农活,力气不小的。而且我学东西很快,您给我一个机会吧。"
厂长摇摇头,态度很坚决:"不行不行,我这里要的是能干活的,不是来玩的。你还是找别的工作吧。"
昭昭被拒绝了,心里很失落。但她没有放弃,第二天一早又来到厂门口,站在那里等着厂长。
"师傅,求求您了,就让我试试吧。"昭昭看到厂长就迎上去,"就试一天,如果我干不好,我马上走,绝不耽误您的事。"
厂长看着昭昭恳切的眼神,想了想,最终还是心软了:"那行吧,就试一天。但是丑话说在前头,干不好别怪我辞退你。"
"谢谢师傅!"昭昭如获至宝。
轮胎内胎的制作确实不容易。要先把橡胶片裁剪成合适的尺寸,然后贴合在一起,再用压制机压实。整个过程需要很强的技巧,要把橡胶片贴得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气泡,否则产品就是次品。
昭昭虽然身材瘦小,但她真的很用心。她仔细观察老员工的操作,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手法。她的手很巧,动作也很细致,虽然力气小,但却能把橡胶片贴得非常平整。
第一天结束时,昭昭做出来的产品质量竟然比一些老员工还要好。厂长检查后,眼中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小姑娘,没想到你还真行。"厂长难得地夸奖道。
"那...那我明天还能来吗?"昭昭小心翼翼地问。
"明天再说吧。"厂长没有明确答复。
昭昭回到家,心里忐忑不安。她不知道厂长会不会要她,但她真的需要这份工作。
第二天中午,昭昭正在家里做午饭,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厂长!
"师傅,您怎么来了?"昭昭惊讶地问。
"昭昭,你还是来上班吧。"厂长直接了当地说,"你的活干得漂亮,我看着都舒服。就你了,明天正式上班。"
昭昭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谢谢师傅!谢谢师傅!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样,昭昭正式成为了内胎厂的员工。
在轮胎厂工作的日子很辛苦。每天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中间只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工作强度很大,一天下来,昭昭的腰酸背痛,手也因为长时间接触橡胶而变得粗糙。但是每个月能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对于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真正让昭昭疲惫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回到家后还要面对的一切。
婆婆虽然帮忙照看明轩,但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娶回家的媳妇,就该赚钱干活。我帮你们看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家里的事情你得自己做。"
所以,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婆婆一概不做。每天早上,昭昭匆匆做完早饭就去上班。中午回来,看到早上的碗筷还堆在水槽里;晚上下班回来,中午的碗又加上去了,一大盆等着她洗。
第一次看到堆积如山的碗筷时,昭昭愣住了。她在工厂干了一天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还要面对这一大盆油腻腻的碗。
"妈,这些碗......"昭昭试探着说。
"你看你回来了,赶紧洗了吧。"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头也不抬,"我带了明轩一天,累死了。"
昭昭看看正在玩耍的明轩,又看看那一大盆碗,心里涌起一阵委屈。但她想着,婆婆毕竟帮忙带孩子,自己多做点家务也应该。于是她弯下腰,开始洗碗。
就这样日复一日。昭昭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洗碗,然后做晚饭,再收拾厨房,拖地,洗衣服。等忙完这一切,往往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她才能陪明轩玩一会儿,给他洗澡睡觉。
有一天傍晚,隔壁的刘大妈来串门,正好看到昭昭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洗那一大盆碗。
"昭昭啊,你这孩子太可怜了。"刘大妈忍不住说,"在外面上班辛苦一天,回来还要做这么多家务。你婆婆也真是的,就不能帮帮忙?这姑娘多累啊!"
婆婆听到了,脸色有些不好看,但也没说什么,继续看她的电视。
昭昭尴尬地笑笑:"没事的,刘大妈,我年轻,干得动。"
刘大妈摇摇头,叹了口气离开了。
那天晚上,昭昭看着那一大盆碗,心里第一次涌起了强烈的愤怒。她想把这些碗一个一个摔碎,想大声发泄出心中的委屈和不满。她的手都在颤抖,紧紧握着碗沿,指节都发白了。
但最终,她还是忍住了。她深吸了一口气,继续一个一个地洗着碗。因为她知道,摔碗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家里的气氛更糟。而且,她还要为明轩着想,不能让孩子在一个充满争吵的环境中长大。
王建国这个人,说起来就让昭昭头疼。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稳定收入,因为他根本没有耐心去做好一份工作。
今天在这家工厂干两天,觉得太累;明天换到那家店里干几天,觉得工资太低;后天又去别的地方试试,总是嫌这嫌那。工作换来换去,从来没有一份能坚持超过三个月的。
"建国,你好好找份工作,踏实做下去行不行?"昭昭劝过无数次。
"我在找啊,现在好工作不好找。"王建国总是这样回答,"再说了,我这不是在找更好的机会吗?"
但实际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牌、和朋友玩,或者在家睡觉。他吃不了苦,做不了体力活;又没有技能,做不了技术活。最终就是一年到头基本不赚什么钱。
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昭昭一个人。她赚来的钱,要养活一家三口,将来要买房,要存钱应急。王建国呢?实际上就是在啃老和啃老婆。
婆婆虽然对昭昭刻薄,但王建国也从父母那里拿钱。有时候昭昭发现家里的钱少了,一问才知道是王建国又去找父母要了。
"建国,你能不能别总找你妈要钱?家里本来就不富裕。"昭昭无奈地说。
"我也没办法啊,手头紧嘛。"王建国理直气壮。
这么多年下来,王建国几乎没有为家里贡献过什么经济收入。家里的规划、存钱、开支,全都是昭昭在操心。
但是,王建国有一样本事——嘴巴甜。
"昭昭,你辛苦了。"他总是这样说。
"昭昭,你真好。"这是他的口头禅。
每当昭昭累了,他就会说:"来,我给你按按肩膀。"然后象征性地按两下。
每当昭昭不高兴,他就会百依百顺:"好好好,都听你的。"
他很会口头上的关心和体贴,说起甜言蜜语来一套一套的。他认为,只要嘴巴够甜,就能把年轻的昭昭哄住,就能让昭昭继续养着他。
"昭昭,你是我见过最好的女人。"
"昭昭,我这辈子最对的决定就是娶了你。"
"昭昭,你放心,我以后一定好好赚钱,让你享福。"
这样的话,昭昭听了无数遍。一开始她还会相信,还会感动。但时间长了,她明白了,这些话只是话而已,永远不会变成现实。
昭昭对王建国的感情,早就从当初的爱恋,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说爱,已经谈不上了;说恨,又恨不起来。更多的,是一种可怜。
她可怜这个男人,没本事却不自知;好吃懒做却还觉得理所当然;啃老啃妻却毫无愧疚感。
但她又离不开他。倒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明轩。明轩需要一个完整的家,需要爸爸。虽然王建国不赚钱,但他对明轩还算不错,至少不会打骂孩子。
而且,王建国对她是百依百顺的。虽然这种"顺从"是建立在他需要她养活的基础上,但至少家里不会有大的争吵。
昭昭有时候想,也许这就是她的命吧。遇到这样一个男人,只能认命,为了孩子坚持下去。
明轩在奶奶的照顾下健康成长,虽然奶奶对儿媳妇刻薄,但对孙子还是很疼爱的。昭昭每天忙完所有家务后,已经很晚了,但她还是要抽时间陪儿子,给他洗澡、讲故事、哄他睡觉。
"妈妈,你去哪里了?"明轩学会说话后,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妈妈回家。
"妈妈去工作了,赚钱给明轩买好吃的。"昭昭抱着儿子,心里满满的都是爱,所有的委屈在儿子的笑脸前都变得不重要了。
明轩确实很乖很懂事,很少给大人添麻烦。他长得越来越像昭昭,大眼睛、长睫毛,特别可爱。邻居们都夸他聪明懂事。
就这样,昭昭在内胎厂一干就是两年多。当初开始工作时,她才19岁,还是个孩子。两年多下来,她也才21岁,但经历的辛苦却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得多。
两年多的工厂生活,让昭昭的手变得粗糙,腰也因为长期弯腰工作而经常酸痛。虽然工资还算不错,但她开始思考,这样的工作能干多久?她还这么年轻,难道要一辈子在工厂里干这种体力活吗?
更重要的是,明轩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如果她继续在工厂上班,就没办法好好照顾儿子的学习。
就在这时,一个转机出现了。
有一天,一个亲戚突然来到家里,神秘兮兮地对昭昭说:"昭昭,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昭昭好奇地问。
"镇上的中心小学有个后勤岗位空缺,我认识那里的人,可以介绍你去。"亲戚说,"在学校工作多好啊,比在工厂轻松多了,而且还有社保,是正式的编制外员工。"
昭昭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明轩也可以在那里上学吗?"
"当然可以!你在那里工作,明轩上学就方便了,你还能就近照顾他。"亲戚说,"而且学校工作稳定,不像工厂那么辛苦。"
昭昭心动了。虽然工资可能会少一些,但能够照顾儿子,对她来说更重要。
"那我去试试。"昭昭下定了决心。
几天后,亲戚带着昭昭来到了中心小学。学校环境很好,绿树成荫,操场宽阔,看起来比工厂的环境好太多了。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看起来很和蔼。他亲自接见了昭昭,在办公室里和她谈话。
"昭昭,你来我们学校,主要是做后勤服务工作。"校长说得很详细,"比如有客人来了,你要负责接待;学校有什么活动,你要帮忙布置;教务这一块也需要你协助。总之,就是学校需要你哪里,你就去哪里。"
昭昭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校长特别强调道,停顿了一下,看着昭昭的眼睛,"你记住,只有校长室安排的工作,你才做。其他部门、其他人叫你做什么,你要懂得拒绝。明白吗?"
"明白,校长。"昭昭点头答应,但心里有些疑惑,为什么校长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那好,你下周一就可以来上班了。"校长满意地说。
昭昭高兴地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满怀期待地开始了学校的新生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上班第一天,昭昭就发现,校长说的"只做校长室安排的工作"根本做不到。
早上刚到学校,教务主任就打电话过来:"小昭,你来帮我整理一下这些文件。"
昭昭想起校长的话,犹豫了一下:"主任,这个......"
"怎么,不愿意?"教务主任语气有些不悦,"这是学校的工作,你不做谁做?"
昭昭不好意思拒绝,只能去帮忙。
中午,食堂主管又打电话来:"小昭,今天来了很多客人,你过来帮忙端菜。"
昭昭刚整理完教务那边的文件,又赶紧跑到食堂。
下午,总务处的老师又找她:"小昭,仓库里的东西要整理一下,你来帮忙。"
就这样,昭昭一整天都在学校各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因为她性格好,不懂得拒绝,各个部门的人都觉得她好说话,有什么事都会叫她。
"小昭,你来一下。"
"小昭,帮我个忙。"
"小昭,这个你来做。"
昭昭的电话几乎没停过。她想起校长说的话,也试着拒绝过几次,但每次别人都会说:"这也是学校的工作啊,你不帮忙谁帮忙?"或者"就这么一次,下次不会了。"
昭昭心软,总是答应下来。渐渐地,所有人都知道,找小昭帮忙,她不会拒绝。
明轩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但昭昭根本没时间去看他。她每天忙得团团转,有时候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更让昭昭失望的是工资。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的时候,昭昭看着工资单,整个人都懵了。
扣除社保、公积金等各种费用后,到手只有1900块钱。
"怎么这么少?"昭昭拿着工资单去找财务,"我记得说的是两千多啊?"
"这就是两千多啊,扣完社保就是这个数。"财务头也不抬地说,"后勤工资本来就不高,你想要高工资,应该去考编制。"
昭昭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冷水。1900块钱,比在工厂少了好几百。她仔细算了一下,加上每年的过节费和年终奖金,一年到手大概也就不到三万块钱。
而工作量却比工厂大得多。在工厂虽然累,但下班就下班了。在学校,经常有人在下班后还打电话来叫她做事。有时候周末休息,也会被叫回学校帮忙。
最让昭昭委屈的是,她做了这么多事,却没有人感激她。很多人觉得这都是她应该做的,甚至有时候做得不够快,还会被抱怨。
有一次,昭昭实在忙不过来,教务主任的文件没来得及整理完,主任就在办公室里抱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不知道在忙什么。"
昭昭听到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明明从早忙到晚,为什么还要受这种委屈?
晚上回到家,昭昭拖着疲惫的身体推开门,立刻听到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妈妈回来了!"
明轩从房间里冲出来,张开小手要抱抱。昭昭弯下腰,把儿子抱起来。明轩立刻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然后用小手摸着昭昭的脸说:"妈妈辛苦了。"
昭昭的心瞬间被融化了。所有的疲惫和委屈,在这一刻都变得不重要了。
明轩是个特别可爱、特别漂亮的男孩子。他长得像昭昭,大眼睛、长睫毛,皮肤白净,五官精致。走在街上,经常有人夸他:"这孩子长得真好看,跟个洋娃娃似的。"
但让昭昭最骄傲的,不是明轩的长相,而是他的聪明懂事。
明轩很小的时候就特别认人,昭昭出去一会儿回来,他就能认出妈妈,立刻咧开嘴笑。吃饭的时候,明轩也特别乖,从不挑食,吃得又香又干净,从来不像别的小孩那样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
"明轩真是个好孩子。"邻居们都这样夸他。
更让昭昭感动的是,明轩特别体贴妈妈。每天昭昭上班回来,明轩总是第一个迎上来,要亲亲抱抱。学会说话以后,他一天到晚都在喊"妈妈、妈妈",好像永远喊不够似的。
有时候昭昭累得坐在沙发上不想动,明轩就会用小手给妈妈捶背,嘴里还说着:"妈妈累了,明轩帮你。"
虽然一家三口住的还是结婚那天的那间小房间,晚上三个人挤在那张唯一的床上,空间很局促。但是有明轩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充满了温馨。
明轩睡觉的时候总是要挨着妈妈,小手紧紧抓着昭昭的衣服,好像生怕妈妈跑了。昭昭看着儿子安静的睡脸,心里涌起一阵温暖。
有时候夜深人静,昭昭躺在床上,想着白天受的委屈,想着家里的经济压力,想着婆婆的刻薄,也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没有嫁给王建国,也许她的生活会更好一些?
但这时候,明轩总会在睡梦中动一动,小手摸索着找到妈妈,然后满足地继续睡。昭昭看着儿子,心里的后悔就消散了。
为了明轩,她要坚持下去。明轩需要妈妈,她不能放弃。
随着明轩慢慢长大,他变得更加懂事,更加体贴。
有一次,昭昭带着明轩走在街上,明轩突然拉着妈妈的手,把她往内侧拉。
"妈妈,你走里面。"明轩认真地说。
"为什么啊?"昭昭笑着问。
"因为外面有车,不安全。"明轩仰着小脸,"老师说了,男子汉要保护妈妈。我是男子汉,我要保护妈妈!"
昭昭听了,眼泪差点掉下来。这个才几岁的小男孩,已经知道要保护妈妈了。
从那以后,每次走在街上,明轩都会坚持让妈妈走在内侧,自己走在外面。虽然他人还小,但那副认真的样子,让昭昭心里既感动又心疼。
"明轩,你真是妈妈的小男子汉。"昭昭摸着儿子的头说。
"嗯!我要保护妈妈!"明轩骄傲地挺起小胸膛。
看着明轩,昭昭觉得,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不管受多少委屈,只要有这个孩子在,一切都值得。她要努力工作,要赚更多的钱,要给明轩更好的生活。
她为了能照顾儿子,放弃了工资更高的工厂工作,来到学校。但现在,她既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工资又少,工作量还更大。
而王建国呢?基本没有收入。家里的经济压力全部压在昭昭一个人身上。她一年到手不到三万块钱,要养活一家三口,压力可想而知。
"建国,你能不能找个正经工作,好好干下去?"昭昭有一次忍不住说道。
"我在找啊,急什么。"王建国毫不在意地说,"再说了,我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去做那些苦力活吧?得找个体面的工作。"
昭昭听了很无奈。在王建国眼里,体力活太累,技术活没能力,普通工作不体面。到最后,就是什么都不做。
他更喜欢在朋友面前吹牛,说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大生意,要赚大钱。但都是空谈,从来不脚踏实地地去做。
昭昭心里明白,这个家,只能靠她自己了。但仅凭她一个人的收入,想要改善生活条件太难了。她开始怀念在轮胎厂的日子,至少那时候收入更高一些。
但是为了能够照顾明轩,昭昭还是坚持了下来。她每天早上送明轩上学,然后去工作,下午接明轩放学,晚上辅导他做作业。虽然忙碌,但看到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明轩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优秀,老师们都很喜欢他。这让昭昭感到很欣慰,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