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风离开了那片偏僻的竹林,但林野的话语,却如同魔音灌耳,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挥之不去。
“阻止犯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犯罪发生之前,剥夺犯罪者的能力!”
“宗门的规矩,是用来保护活着的人,而不是给潜在的杀人犯做挡箭牌!”
“或许粗暴,但至少,有效!”
这些离经叛道的言论,与他从小接受的“导人向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道理念格格不入,甚至可说是背道而驰。按照师门教诲,他应该严厉驳斥,甚至出手制止林野的“错误”行为。
可是……为什么他心中会有一丝动摇?
他想起了傅沉渊。那个天赋异禀,却性情乖戾,眼神中总是带着毁灭**的师弟。宗门不是没有尝试过“引导”和“感化”,掌门、诸位长老,包括他自己,都曾多次找傅沉渊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赐下丹药功法,期望他能走上正途。
结果呢?
傅沉渊依旧我行我素,身上的戾气与日俱增,私下里的行为也越发肆无忌惮。那次山林中的杀戮,他虽然未曾亲眼所见,但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若非林野突然介入,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将傅沉渊控制住,谁能保证他不会酿成更大的祸事?
等到祸事发生,执法堂再行处置?那之前牺牲的人呢?他们的冤屈又由谁来偿还?
顾清风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宗门那套看似完备的规矩体系,在应对傅沉渊这种“**型”存在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迂腐?
“顾师兄,你口口声声大局为重,可曾想过那些可能被牺牲的‘蝼蚁’?”林野那带着嘲讽的质问,如同尖针,刺破了他一直以来坚守的某些东西。
他一直以为,维护宗门稳定、照顾大多数弟子的利益便是大局。可林野却将一个残酷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当“大局”需要牺牲少数无辜者时,这个“大局”,还值得维护吗?或者说,维护这样的“大局”,与助纣为虐有何区别?
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和自我怀疑,涌上顾清风的心头。
他行走在返回内门的山路上,脚步不再如往日那般沉稳,显得有些沉重。沿途有弟子恭敬地向他行礼问好,他也只是心不在焉地点头回应,脑海中依旧在与林野的理念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难道……林野的方式,才是对的?
不!不可能!以暴制暴,终究不是正道!只会滋生更多的仇恨和暴力!
可是……如果善意的引导和规劝无效呢?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
顾清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逻辑的死胡同。
他想起林野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那里面没有疯狂,没有偏执,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和对自身行为的绝对自信。
她似乎……真的相信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并且有能力掌控局面。
这种自信,来源于何处?仅仅是因为那诡异的格斗技巧和那根能释放雷电的短棍吗?
顾清风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他第一次,对一个外门弟子,产生了如此浓厚的探究欲,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对自身信念的动摇。
或许,他需要重新审视很多事情。
包括宗门的规矩,包括“正道”的定义,也包括……那个名叫林婉儿的,谜一样的少女。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林野,在送走顾清风后,只是平静地回到木屋,继续她的训练和“看守”工作。
她并不知道自己那番话给顾清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即便知道,她也不会在意。
理念之争,从来不是靠嘴皮子就能分出胜负的。
最终,还是要靠事实说话。
她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