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被冻结的消息,像一道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时序的手机上弹出,无声地宣告了他与时家经济纽带的彻底断裂。他没有感到意外,甚至有一种“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的平静。他简单地收拾了留在别墅里的少量个人物品——大多是书籍和那枚一直陪伴他的石子,没有惊动任何人,如同拂去衣角的尘埃,彻底离开了那个地方。
回到与云隙合租的公寓,他将情况坦然相告。云隙的反应比他想象的更加……兴奋。
“太好了!”她几乎要跳起来,眼睛亮得惊人,“这下我们终于再也不用看他们的脸色,不用担心哪笔钱带着附加条件!”她甚至开始翻箱倒柜,找出一个存钱罐,哗啦啦地把里面的硬币和零星纸币倒在桌上,开始清点他们的“启动资金”。
时序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心头那点因骤然失去经济来源而产生的微末不安,也瞬间烟消云散。他加入进去,两人一起清点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包括时序之前自己参加一些小型竞赛获得的奖金,以及云隙做家教、兼职攒下的钱。一笔不大的数目,但对于即将开始的“创业”来说,象征着绝对的独立和纯粹。
他们的第一步,是梳理手中最大的资产——那个获得了国赛大奖的项目。时序负责技术深挖和可行性论证,将实验室的原型,朝着产品化的方向进行重构和优化,剔除华而不实的功能,强化核心优势。云隙则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和社交天赋,她开始疯狂地研究商业计划书(BP)的撰写,搜集潜在投资人的信息,甚至主动去蹭一些本地的创业沙龙和科技论坛。
“我们不能只等着投资人来找我们,”云隙一边在电脑上飞快地记录着某个论坛上听到的行业动态,一边对时序说,“我们要主动出击!要让市场听到我们的声音!”
她开始运营一个技术博客和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分享他们项目中的一些技术见解和应用前景,慢慢积累起一小批关注者。她还主动联系了一些高校实验室和小的科技公司,寻求技术合作或者项目外包的机会,一方面赚取微薄的开发费用维持生计,另一方面也是积累行业经验和人脉。
日子变得异常忙碌和清苦。他们挤在小小的公寓里,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题讨论到深夜,也为了省下几块钱的外卖费而轮流下厨,虽然味道时常不尽如人意。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时序,也学会了熟练地泡面和煎蛋。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骨感。他们接触到的第一批投资人,虽然对他们的技术表示赞赏,但一听到他们团队的背景(两个在校学生,无行业经验,无强大背景支撑),以及了解到他们与时家“割席”的状况后,大多都犹豫了,或者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试图以极低的价格攫取大部分股权和技术控制权。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创业不是过家家。你们这个项目,没有大资源注入,很难做大。”一个穿着考究的投资人,用近乎施舍的语气对他们说,“接受我们的条件,至少你们还能保留一点梦想的火种。”
从投资机构出来,走在傍晚喧闹的街头,寒冷的空气似乎能穿透单薄的外套。连续的被拒绝,让气氛有些沉闷。
“呸!什么狗屁火种,他就是想空手套白狼!”云隙对着那栋写字楼的方向做了个鬼脸,发泄着心中的郁闷,但转过头看向时序时,眼神依旧倔强,“没关系!这家不行就换一家!总有识货的!”
时序看着她被冻得微微发红的鼻尖,以及那双在逆境中反而更加明亮的眼睛,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他伸出手,自然地帮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围巾。
“嗯。”他简单地应道,声音低沉却坚定,“我们不急。技术在我们手里,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
他没有告诉她的是,他隐约感觉到,某些投资人的态度背后,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施加影响。一些原本表现出兴趣的机构,在后续接触中态度会莫名冷淡下来。是时崇远吗?还是不甘心的时知愿?他不确定,但这种可能性像阴云一样悬在头顶。
就在这时,云隙的手机响了一下。她拿出来看了一眼,眼睛猛地瞪大,随即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惊讶和兴奋的表情。
“时序!你看!”她把手机递到时序面前。
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言简意赅:
【对你们的项目很感兴趣。明日下午三点,梧桐咖啡馆,可否一见?——林氏创投,林枫】
林氏创投?林枫?
时序在脑中快速搜索着相关信息。林氏集团,是本地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近年开始大力布局科技创新领域,林枫是林家的长子,也是林氏创投的实际负责人,在投资圈内以眼光独到、作风果断著称。他怎么会注意到他们这两个毫无背景的学生?
惊喜与疑虑同时涌上心头。这是一个巨大的、意想不到的机会,但也可能潜藏着未知的风险。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去吗?”云隙抬头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冒险的光芒。
时序看着那条短信,又看了看云隙充满期待的脸,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去。”
无论前方是机遇还是陷阱,他们都需要亲自去踏足。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路,无论风雨,都必须走下去。而这个突然出现的林枫,或许就是他们打破僵局、真正踏上独立征程的关键人物。新的挑战,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