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长安幻夜

作者:荀霂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离开三界客栈的第七日,漆雕烟霏与扎西平措踏入了一条流光溢彩的时空通道。通道尽头,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城渐渐显现在他们眼前。


    城墙高耸入云,城楼飞檐翘角,护城河如玉带环绕。城内传来鼎沸的人声、悠扬的乐音,还有各种美食的香气随风飘来。


    “这是...”漆雕烟霏望着城楼上“长安”两个鎏金大字,难掩惊讶,“大唐长安?”


    扎西平措感受着四周的时空波动:“确实是长安,但时间节点有些异常。我能感觉到多个时代的长安在此重叠。”


    两人随着人流走进城门,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街道宽阔笔直,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行人如织,服饰各异:有身着唐装的士子仕女,有胡商打扮的西域人,甚至还有几个穿着明显是宋明服饰的百姓。


    “时空又重叠了,”漆雕烟霏低声道,“就像三界客栈那样,但范围更大。”


    他们沿着朱雀大街前行,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喧闹。一群人围在一座宅邸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已经是第七天了,”一个老者摇头叹息,“杜府上下全都昏迷不醒,连太医都束手无策。”


    漆雕烟霏与扎西平措对视一眼,走上前询问。原来这是诗人杜甫的府邸,七天前全家突然陷入昏睡,无人能唤醒。


    “此事蹊跷,”扎西平措感应着府内的能量波动,“有异常的时空波动。”


    正在这时,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几位太医。男子看到围观的群众,皱眉道:“诸位请散开,莫要妨碍公务。”


    漆雕烟霏上前行礼:“大人,我们或许能帮助杜先生。”


    官员打量了他们一番,见他们气度不凡,便问道:“二位是?”


    “在下漆雕烟霏,这位是扎西平措。我们略懂一些...特殊的医术。”


    官员犹豫片刻,最终点头:“本官是京兆尹李岘。既然二位有把握,不妨一试。”


    进入杜府,他们看到了一幅诡异的景象:杜甫及其家人都安静地躺在床上,面色红润,呼吸平稳,仿佛只是熟睡。但无论怎么呼唤、摇晃,都无法将他们唤醒。


    扎西平措闭目感应,片刻后睁眼:“他们的意识被困在了梦境中。更准确地说,是困在了一个由诗歌构筑的异度空间。”


    “诗歌构筑的空间?”漆雕烟霏若有所思。她走到书案前,看到上面摊开着一卷诗稿,正是杜甫的《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她轻声诵读着诗句,忽然感到一阵眩晕。


    扎西平措及时扶住她:“小心!这诗稿是入口!”


    漆雕烟霏稳住心神,再次看向诗稿。这一次,她看到诗句中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在纸面上流动、重组,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漩涡。


    “我明白了,”她恍然大悟,“杜甫在梦中与李白相会,他们的诗意太过强烈,无意中打开了一个连通梦境与现实的空间。现在,不仅杜甫全家,连他自己都被困在了这个诗境中。”


    扎西平措点头:“我们必须进入诗境,带他们出来。”


    在京兆尹李岘的见证下,两人决定冒险进入诗境。漆雕烟霏将手放在诗稿上,扎西平措则握住她的另一只手,将自己的时空能量导入。


    刹那间,天旋地转。当两人再次站稳时,已置身于一个完全由诗歌意象构筑的世界。


    天空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明媚春色,远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河流中流淌着“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浩荡江水,岸边却开着“感时花溅泪”的带露鲜花。


    这个世界的景象随着诗歌的意境不断变换,时而明快,时而沉郁,充满了矛盾与不协调。


    “这就是诗境,”漆雕烟霏惊叹,“完全由诗意构筑的空间。”


    他们沿着一条“青泥何盘盘”的小径前行,不久就看到了一座草堂。草堂前,杜甫正与一位白衣胜雪、飘逸如仙的男子对饮。那应该就是李白了。


    “杜先生!”漆雕烟霏呼唤道。


    杜甫转过头,惊讶地看着他们:“二位是?”


    扎西平措上前解释:“杜先生,您和您的家人被困在了诗境中。现实中的你们已经昏迷七天了。”


    李白闻言大笑:“昏迷?我等在此畅饮抒怀,何等快活,何来昏迷之说?”


    漆雕烟霏环顾四周:“这里确实美好,但终究是虚幻。您的家人还在现实世界中等待苏醒。”


    杜甫面色犹豫:“可是...在这里,我能与太白兄朝夕相处,畅谈诗艺。回到现实,又要面对战乱流离,民生疾苦。”


    就在这时,诗境突然剧烈震动。远处的山河开始崩塌,天空出现裂痕。


    “怎么回事?”李白站起身,酒醒了大半。


    扎西平措面色凝重:“诗境开始崩溃了。因为现实中的诗稿正在被损坏!”


    原来,在现实世界中,京兆尹李岘见两人久久不归,以为法术失败,正准备烧毁诗稿以破除“邪术”。


    “我们必须立刻带他们离开!”漆雕烟霏急切地说。


    但杜甫却犹豫不决:“让我与太白再饮最后一杯...”


    李白却洒脱一笑:“子美兄,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若有缘,他日自会重逢。”


    就在诗境即将完全崩溃的瞬间,四人通过即将关闭的通道返回了现实。


    杜府中,李岘正要将诗稿投入火盆,突然看到四人凭空出现,惊得连连后退。


    “鬼...鬼神啊!”


    漆雕烟霏上前解释:“大人莫惊,杜先生和家人已经苏醒了。”


    果然,床上的杜甫和家人陆续醒来,对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


    杜甫看着手中的诗稿,若有所失:“太白兄...”


    漆雕烟霏轻声安慰:“诗境虽美,终是虚幻。现实虽有苦难,却也有真实的温暖。”


    杜甫长叹一声,最终点头:“多谢二位指点。”


    离开杜府,漆雕烟霏和扎西平措继续在长安城中漫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安的夜景更显迷人。


    他们走到曲江池畔,看到湖面上漂浮着无数莲花灯,犹如星河落人间。岸边,士子仕女们吟诗作对,笙歌不绝。


    “这就是大唐的气象,”漆雕烟霏感叹,“繁华中透着诗意。”


    扎西平措却微微皱眉:“我感觉到另一股异常的时空波动。”


    他们循着波动来到大雁塔下。只见塔顶散发着一圈圈奇异的金光,与夜空中的星辰相互呼应。


    “有人在借助佛塔之力进行时空实验。”扎西平措判断。


    两人登上大雁塔,在最高层发现了一位老僧。老僧面前悬浮着一面铜镜,镜中映出的不是塔内的景象,而是一片浩瀚的星空。


    “二位施主终于来了,”老僧头也不回,“老衲等候多时了。”


    漆雕烟霏惊讶:“大师知道我们要来?”


    老僧转身,露出一张慈祥而睿智的面容:“老衲一行,略通时空之道。三日前观星象,便知有异时空来客将至。”


    扎西平措警惕地看着铜镜:“大师在用佛塔之力做什么?”


    一行法师微笑:“观察。观察时空的流转,观察因果的循环。”


    他指向铜镜:“请看。”


    镜中的景象开始变化:他们看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长安陷落,杜甫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看到了李白在流放途中对月独酌;看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这是...未来?”漆雕烟霏震惊。


    一行法师摇头:“是可能发生的未来。时空如河流,有主流,有支流。老衲在观察的,是各种可能性。”


    扎西平措若有所思:“大师是想改变历史?”


    “非也,”一行法师叹息,“因果循环,自有定数。强行改变一处,必在别处产生更大的混乱。老衲只是...想为这个时代保留一些火种。”


    他取出一卷经书:“这是老衲翻译的《大日经》,蕴含密教真义。在未来的某个时代,它将帮助佛法度过劫难。”


    漆雕烟霏忽然明白了什么:“您想让我们带走它?”


    一行法师点头:“时空的旅人啊,请将这份智慧带到它该去的地方。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会找到自己的归宿。”


    扎西平措接过经书,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能量:“我们答应您。”


    离开大雁塔,两人心情复杂。他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卷经书,更是一个时代的寄托。


    走在长安的夜色中,漆雕烟霏忽然想起一件事:“平措,我们来到这个时代是偶然吗?”


    扎西平措沉思片刻:“时空守护者议会曾告诉我,重要的时空旅行往往受到因果的牵引。我们来到这里,或许正是为了完成一行大师的托付。”


    第二天,他们决定离开这个时代。在城外的时空通道前,漆雕烟霏回头望向雄伟的长安城。


    “那一天,我们踏入诗境,见证了李杜的千古友情;


    那一月,我们漫步长安,感受了盛唐的繁华气象;


    那一年,我们接受重托,承载了佛法的智慧火种;


    那一世,我们穿越时空,只为守护文明的传承。”


    她在《三界见闻录》上记下了这段经历。


    扎西平措握住她的手:“每个时代都有其光辉与苦难,有其值得传承的智慧。”


    漆雕烟霏点头:“而我们,就是这些智慧的传递者。”


    两人携手踏入时空通道,离开了这个梦幻般的长安之夜。


    通道中,漆雕烟霏轻声问:“下一站会是哪里?”


    扎西平措微笑:“无论去哪里,我们都在一起。”


    前方,新的时空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而他们手中的《大日经》,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找到它真正的归宿。


    时空旅行者的使命,就是在无限的时空中,传递智慧的火种,连接过去与未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