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藏经阁内悟真法,晚课殿中诵玄机

作者:一只Feng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宋道长带我穿过几重回廊,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院门是厚重的木门,上面挂着块“藏经阁”的匾额,字迹苍劲,透着股沉郁的古意。他推开木门,一股混杂着旧纸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跟着他迈进去,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张大了嘴——整座阁楼足有两层高,四壁立满了高大的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房梁,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书,线装的、胶装的,泛黄的纸页间隐约能看见朱砂批注的痕迹,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照进来,在书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连空气中都浮动着细小的尘埃。


    “哇塞!”我忍不住低呼一声,眼睛都看直了,“这么多书!”


    宋道长背着手,带着几分得意道:“这就是凌霄观的藏经阁,里面藏的全是道家经典,从《道德经》《庄子》到历代祖师的手札、符箓秘法,应有尽有。”


    我凑近书架,手指轻轻拂过一本封面磨损的线装书,抬头问:“师傅,这里真的全是道家的书?”


    “那当然。”宋道长正翻着一本《黄庭经》,闻言轻嗤一声,语气里满是笃定。


    我刚要再问,目光忽然扫到旁边一层,倏地顿住了——那排古朴的道经中间,竟赫然立着一本红色封皮的书,封面上“毛□□选集”五个金字格外显眼。


    “那这里怎么会有本《毛□□选集》?”我指着那本书,满脑子疑惑。


    宋道长顺着我指的方向看了一眼,脸不红心不跳地说:“你这娃娃懂什么?修道之人最讲究与时俱进,根正苗红才能走得长远,这书里的道理,比某些故弄玄虚的经文实在多了。”


    我眨了眨眼,又往旁边挪了挪,视线落在另一格:“那这本《鲁迅散文集》呢?总不是道家经典吧?”


    “这你就更不懂了。”宋道长放下手里的书,走到我身边,一本正经地说,“鲁迅先生的文字,针砭时弊,字字珠玑,读了能清心明志,这叫修生养性,跟咱们道家的‘澄心’之道异曲同工,怎么不算经典?”


    我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手指继续往下滑,忽然停在一本黑色封皮的书上——《活着》,作者余华。


    “那……道家之人还看小说?”我举着那本书,实在忍不住问。


    宋道长的脸终于僵了一下,随即抬手敲了敲我的脑袋,梗着脖子道:“你懂个蛋!余华的书能叫普通小说?这里面写的是人生百态,是活着的根本,读了能悟透生死,比你死啃那些炼丹术有用多了!这些都是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懂不懂?”


    我看着他理直气壮的样子,又看了看书架上混杂着的《菜根谭》与《红楼梦》、《周易参同契》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忽然觉得这藏经阁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原来我这师傅的“道”,竟藏在这么多稀奇古怪的角落里。


    正跟宋道长拌嘴的工夫,阁楼门口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瞧,只见大师伯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走了进来,紫袍一角扫过门槛,带起些许尘埃。


    宋道长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着》,迎上去:“师兄怎么来了?”


    大师伯目光扫过满架书籍,最后落在我身上,笑道:“刚听小道童说你带师侄来藏经阁了,过来瞧瞧。这地方虽静,却最能养心性,年轻人多来看看是好的。”


    我赶紧躬身行礼,想起宋道长先前闲聊时提过大师伯的雷法,便顺势说道:“早就听师傅念叨,说大师伯的雷法出神入化,能引天雷诛邪祟,今日得见,真是晚辈的福气。”


    这话显然说到了大师伯心坎里,他朗声笑起来,胡须都跟着颤:“你这娃娃,倒比你师傅会说话。”他上前两步,拍了拍我的肩膀,掌心带着股温润的力道,“既然你有这份心,正好我今日得闲,便教你一招入门的。说吧,想学什么?”


    我眼睛“唰”地亮了,脑子里瞬间闪过先前在太和观书房翻到的那本《凌霄雷法》,其中“五雷掌”的图谱记得最清,据说能聚气于掌,威力极强。当下也顾不得拘谨,脱口便道:“弟子想学五雷掌!”


    宋道长在旁边“啧”了一声:“你这小子,眼高手低!五雷掌哪是说学就……”


    “无妨。”大师伯抬手打断他,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有冲劲是好的。这五雷掌虽属高阶法诀,但先教你入门的运气法门,打个根基也好。”他转头对我道,“来,随我到院中,我教你如何引气入掌。”


    我心里一阵狂喜,赶紧应了声“是”,跟着大师伯往外走,路过宋道长身边时,还得意地朝他挑了挑眉——刚才还说我懂个蛋,现在大师伯都要亲自教我了!宋道长被我这眼神气的,在后面低声骂了句“臭小子”,却还是跟了上来。


    大师伯领着我走到藏经阁外的空院里,宋道长也跟了出来,靠在廊柱上抱着胳膊看热闹。


    “五雷掌,讲究的是引天地正气入体,聚于掌心,再借雷部讳令发力。”大师伯站定身形,先是缓缓运气,双手掌心相对,我隐约看见他指缝间似有微光流转,“你先凝神静气,试着感受周遭的气脉——就像你踩在内院八卦图上时那种感觉。”


    我依言闭上眼睛,摒住呼吸。起初只觉得风拂过耳畔,蝉鸣聒噪,可没过片刻,忽然想起先前在太极八卦图上那股若有若无的流动感,顺着这感觉往下寻,竟真的察觉到一丝微弱的气,像游丝般缠上指尖。


    “凝神,将气往掌心引。”大师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股沉稳的力量。


    我集中精神,试着将那丝气往掌心聚。刚一动念,指尖突然传来一阵麻痒,像有细小的电流窜过,紧接着掌心竟微微发烫,仿佛揣了颗小火星。


    “哎?”我惊得睁开眼,摊开手掌,虽没什么异象,那股温热感却真切得很。


    大师伯抚着胡须,朗声笑起来:“好!好!‘阴阳交替命格’果然不同凡响,这才多大工夫就摸到门窍了!”他转头看向宋道长,故意扬高了声音,“宋师弟,你瞧瞧,人家这悟性,比你当年强多了吧?想当年你学五雷掌,愣生生耗了一个礼拜,连气都聚不起来,最后急了眼瞎运气,差点被天雷引了去,头发都燎焦了半茬,还记得不?”


    宋道长的脸“腾”地红了,从廊柱上直起身,挠着后脑勺尴尬地笑:“大师兄你这记性……我那不是对雷法向来不感兴趣嘛,心思没在这上面,学不会也正常。”他说着还瞪了我一眼,“这小子也就是运气好,刚入门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


    我正摸着发烫的掌心偷乐,听他这么说,赶紧收了笑,装作一脸严肃地拱手:“全靠大师伯指点有方,弟子还差得远。”


    大师伯被我这模样逗乐了,摆摆手:“行了,今日就到这。这运气法门你且回去多练,等根基稳了,我再教你后续的手诀。”他看了眼日头,“时候不早了,该去前殿准备晚课了,你俩也来吧。”


    宋道长“嗯”了一声,趁大师伯转身的工夫,快步凑到我身边,压低声音咬牙道:“臭小子,别得意太早,五雷掌后面的关隘多着呢,有你哭的时候!”


    我心里偷着乐,嘴上却乖乖应着:“知道了师傅,我一定好好练。”心里却忍不住想,原来这看似厉害的宋道长,当年学雷法还有这么一段糗事呢。


    晚课的钟声在前殿响起时,夕阳正往山坳里沉,金辉透过三清殿的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一众道士和道童排班站定,我跟着宋道长挤在人群里,手里也捏了本薄薄的经卷,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


    “开始吧。”大师伯站在殿中,声音透过殿宇传得很远。


    霎时间,整齐的诵经声起,高低错落的调子混着香炉里飘出的檀香,在大殿里盘旋。我跟着念了两句,很快就卡了壳——那些拗口的咒文像绕口令,前半句刚勉强跟上,后半句早已被众人的声浪卷走。


    偷眼瞅了瞅旁边的宋道长,他闭着眼,嘴唇动得飞快,念得虔诚又流畅,仿佛那些文字早就刻在了心里。再看周围的师兄弟们,不是颔首低眉,就是单手掐诀,个个神情肃穆。只有我捧着经卷,像个误入的外乡人,手指在字缝里胡乱划着,嘴里支支吾吾地跟着哼哼,纯属滥竽充数。


    念到后半段,经卷上的字越发生僻,我索性放弃了挣扎,趁众人都专注于诵经,悄悄往后挪了挪,溜到了大殿最后面的柱子旁。这里光线暗,又有梁柱挡着,倒像是个天然的藏身地。


    可耳朵里灌满了旁人的吟诵声,自己一张嘴就露馅,总不能一直闭着眼装样子。我盯着供桌前摇曳的烛火,脑子里忽然闪过大学地理课本的样子。


    犹豫了一下,我凑到柱子后,对着冰凉的青砖,压低了声音念起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念着念着,倒也找到了点节奏,跟大殿里的诵经声莫名地能搭上几分调子。正念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后颈突然被人轻轻拍了一下。


    我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只见宋道长不知何时站到了身后,正瞪着我,嘴唇却还在动,显然没耽误前面的诵经。他用口型无声地骂了句“胡闹”,随即又转身回到原位,只是那眼神里的无奈,隔着几排人都能瞧见。


    我吐了吐舌头,赶紧收了声,假装认真地盯着经卷,心里却忍不住想:等回去了,高低得把那些咒文背熟了,总不能下次还念气候表吧?


    晚课结束的钟声终于敲响,最后一句经文的尾音在大殿里袅袅散去。我像被抽去了骨头似的,猛地直起身,胳膊往天上一伸,腰杆“咔吧”响了两声,嘴里忍不住嘟囔:“可算解放了……”


    话音刚落,后颈就传来一阵熟悉的凉意。我心里“咯噔”一下,缓缓转头,果然见宋道长站在身后,眉头拧成个疙瘩,眼神冷飕飕的。


    没等我开口认错,他突然问:“海南是什么气候?”


    我脑子一抽,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热带季风气候!”


    “啪!”后脑勺结结实实挨了一下,力道不重,却足够让我龇牙咧嘴。


    “气候你记那么熟,经卷上的字你是一个没往脑子里去啊!”宋道长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我额头,“明儿就是中元斋醮,正经事不上心,净琢磨些没用的!”


    我捂着后脑勺,缩着脖子不敢吭声,心里却暗暗叫屈——那些气候名是顺嘴就来,哪像经卷上的咒文,绕得舌头都打结。


    宋道长看我这模样,气也消了大半,整了整道袍下摆,语气缓和了些:“我跟你李师叔他们得去前殿布置法坛,准备明天的斋醮事宜,你回房早点歇着,明儿起早些,别误了时辰。”


    “知道了师傅。”我赶紧应着,看着他转身跟几位师叔往三清殿后走去,背影在廊灯下被拉得老长,手里还攥着卷写满符咒的黄纸。


    夜风从殿门灌进来,带着山里的凉气,吹得我打了个哆嗦。摸了摸还在发烫的后脑勺,我往厢房的方向走,心里盘算着:回去先把大师伯教我的五雷掌练一练,至于经卷……明天起早再背也不迟。


    其实文中的“凌霄雷法”也就是“s霄雷法”只不过嘛…不能直接用,所以就换个名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藏经阁内悟真法,晚课殿中诵玄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