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清第一万零一次,走进这家旧书店。
时间之于他,像是书店里永远清扫不净的微尘,在不断更迭的书封上反复沉积、褪色。这家店藏在一棵老槐树的荫蔽下,门上的铜铃锈迹斑斑,响声嘶哑,仿佛一声疲惫的叹息。他熟悉这里每一寸木头纹理里浸润的陈旧纸墨气息,这让他感到安全。在这里,变化被延缓到几乎静止,与他很相称。
他是这里的“老”主顾,用了几十年时间,让自己从“年轻的熟客”自然过渡成“气质沉稳的老朋友”。店主人换了两任,无人深究他的过往。
今日,他目标是角落书架上那套《明清杂俎》,老板前日电话里说,替他寻着的残卷到了。他步履无声地穿过狭窄的通道,目光习惯性地放空,掠过那些承载着人类短暂智慧与情感的斑驳字句。
然后,他看见了那个人。
一个青年,正蹲在哲学区的书架前,指尖快速而轻盈地扫过一排排书脊,像一束跳动的光斑,无意间闯入了砚清黑白默片般的世界。那人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旧的浅蓝色衬衫,袖口随意挽到手肘,露出一截线条流畅、充满生命力的小臂。
太亮了。砚清下意识地想。
那是一种过于蓬勃的、甚至带着点吵闹意味的生命力,与这间暮气沉沉的书店格格不入。砚清能清晰地“听”到对方身上时间流淌的声音——急促、喧哗,像夏日骤雨,迫不及待地要砸向地面。
他本该像往常一样,漠然地移开视线。但今天,他的目光却被钉住了。
青年抽出了一本《存在与虚无》,封皮是刺目的亮黄色。他翻了几页,眉头微蹙,低声嘟囔了一句:“翻译得还是有点拗口啊……”
那声音清朗,带着点年轻人特有的、不加掩饰的挑剔。
砚清站在原地,感觉自己像一座被藤蔓悄然缠绕的古碑。他看见对方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注视,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撞了过来。
那是一双极其明亮的眼睛,瞳仁是纯粹的黑色,里面没有任何历经世事的浑浊与审慎,只有纯粹的好奇,以及一种……近乎无畏的坦荡。
砚清的心脏,在胸腔里极其缓慢、又极其沉重地跳动了一下。那感觉,并非悸动,而是一种更古老的、近乎警示的嗡鸣。像沉睡的冰川,听见了远方第一声春雷。
青年看着他,非但没有避开视线,反而嘴角扬起一个非常自然的、友好的弧度。他甚至朝着砚清的方向,幅度极小地点了点头,像是在分享一个只有他们俩才懂的、关于这本书的小秘密。
砚清立刻移开了目光。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近乎狼狈的局促。他习惯于被无视,被遗忘,而不是被如此直接、如此鲜活地“看见”。
他加快脚步,走向书店深处,试图将那片过于明亮的“盛夏”甩在身后。木质地板在他脚下发出轻微的呻吟。他终于找到了那套《明清杂俎》,老板细心地用牛皮纸包好了,放在一个纸袋里。
完成此行的目的,他应该立刻离开。但鬼使神差地,他绕了远路,从另一个方向走向门口。他的眼角的余光,不由自主地瞥向哲学区。
那个青年还站在那里,正低头看着手机屏幕,手指飞快地打着字,表情有些苦恼,又有些兴奋。
砚清走到收银台,付了钱。老板笑着和他寒暄:“砚先生还是这么喜欢这些老古董啊。”
他含糊地应了一声,拿起纸袋,转身向门口走去。铜铃再次发出嘶哑的响声,预告着他的离开。
就在他一只脚踏出店门的瞬间,身后传来了那个清朗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急切,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入了他古井无波的心湖。
“先生,请等一下!”
砚清的脚步顿住了。槐树的阴影落在他身上,带着清凉的湿意。门内,是陈旧书卷和昏暗光线构成的世界;门外,是车水马龙、日光晃动的现代都市。
他站在明暗交界线上,第一次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他该离开,立刻。与凡人产生不必要的交集,是漫长岁月里他学会的首要法则。他们的生命太短,情感太烈,如同流星,只会灼伤习惯于永恒黑暗的眼睛。
然而,他握着纸袋的手指,却无声地收紧了些。
他缓缓转过身。
那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青年,就站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手里拿着那本亮黄色的《存在与虚无》,脸上依旧带着那种毫无阴霾的笑容,眼神明亮得惊人。
“抱歉,冒昧打扰您了。”青年开口,语气自然得像是对一位相识已久的朋友,“我看您刚从里面出来……是想问问,您知不知道这家店,有没有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老板说他这里没有,但也许您会见过……”
他的话语像夏日溪流,轻快而顺畅。砚清沉默地看着他,看着光线下对方脸上细微的绒毛,看着那双眼睛里倒映出的、自己略显苍白而疏离的脸。
在这一刻,砚清清晰地感知到,某种他维持了许久的、坚硬的平衡,被打破了。
他张了张嘴,发现自己需要调动一些许久不用的力气,才能让声带发出正常的声音。
“莱布尼茨……”他重复着这个名字,声线是他自己都感到陌生的低沉与缓慢,“或许,你可以去街角那家‘求知书店’看看。”
说完,他并未停留,对着青年微微颔首,便再次转身,融入了门外喧嚣的、流动的日光里。
槐树的叶子在他头顶沙沙作响。他能感觉到,那道明亮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拐过街角,彻底消失。
手中的纸袋沉甸甸的,里面是百年前的故纸。
而他的鼻尖,却仿佛还萦绕着刚才那一瞬间,从青年身上传来的、如同阳光晒透青草般的,干净而炽热的气息。
那是……生命的气息。
属于盛夏的,短暂而浓烈的生命。
砚清抬起头,望向城市上空被高楼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第一次觉得,这永恒的时光,似乎泛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
这一章旨在奠定砚清疏离、旁观的气质,并通过他与林序的第一次相遇,埋下那颗即将打破他永恒平静的石子
下一章就会切入林序的视角,展现他眼中的砚清描绘[三花猫头][三花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旧书店与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