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章 相互促进

作者:芝芝脆薯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办公楼各区域整体风格内敛雅致,线条流畅简洁,巧妙融合了现代工业的粗犷与未来科技的灵动。


    乘坐电梯到达地下一层,这里是智能餐厨系统所在区域。


    墙面采用纳米材料,可自动调节光线与温度。干净整洁的桌椅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香气。


    智能厨房位于最深处,一排保温柜整齐排列,每个柜体上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菜品信息与温度。玻璃隔层清晰可见各类菜品状态。


    智能机械臂在烹饪区灵活运作,根据预订数据精准完成每道菜品的制作。取餐窗口旁设有自动配送区,配送机器人按设定路线将餐食送至点餐人所在餐桌区域。


    智能餐厨系统支持预先定制菜单,设定用餐时间,自动规划烹饪顺序,确保每道菜品在最佳口感时出餐。


    地下二层为智能车库,工作人员在厂区规定道路停车后,智能停车辅助车会托举车辆底部,将其转移至智能车库内已规划好的存放位置。


    取车时只需呼叫厂区AI系统,车辆便由智能停车辅助车送至指定取车点,整个流程无需人力介入,极大优化了厂区交通效率,显著提升了停车空间利用率。


    地下三层采用全封闭式设计,设有三组能源模块,集成光伏储能、地热转换,并可定时更换储能电池组,确保厂区能源供应稳定可靠。


    地下四层的厂区数据中心作为整个厂区的窗口,巧妙掩饰了智能化工厂背后由AI掌控的奥秘。


    数据中心外观采用全息投影幕墙设计,实时展示厂区运行数据与生产动态,吸引来访者目光。内部布置了虚拟导览系统,通过沉浸式影像呈现智能化生产流程。


    AI匠心独运,打造出“数字孪生”系统,实时反映工厂设备状态与生产进度,使参观者如临其境,却又安全隔离于核心控制逻辑之外。


    虚拟导览中的互动问答环节均由AI根据预设场景精准回应,既体现专业性,又巧妙规避敏感信息,整个导览流程高效流畅,无需人工介入,完美展现智能化工厂特有的接待体验。


    秦明搭乘电梯回到地面,前往办公楼后方的生态花园。


    这里是厂区的绿肺,种植多种净化空气植物,搭配智能化灌溉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植物生长状态,自动调节水量与养分供给。


    中央是一座小型人工湖,湖水清澈,水面上漂浮着智能清洁装置,默默清理落叶与悬浮物。


    花园围墙采用垂直绿化设计,墙体覆盖密集绿植,穹顶仿真天空光照系统,模拟晨曦到黄昏的自然光影变化,营造四季更迭的舒适视觉感受。


    花园一侧是休息区,几张原木色长椅错落摆放,搭配柔和背景音乐,为员工提供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


    休息区连接一排睡眠舱,外观简洁流畅,舱门触控式开启,内部配备智能调节灯光、香氛系统与轻柔白噪音,帮助使用者快速放松进入浅层休眠状态。


    休眠区门禁通道管控人员进出联排的睡眠舱,仅限内部人员进入个人专属睡眠舱休息。


    专属睡眠舱内部空间约十平方米,与标准宾馆客房相近,配备卫生间和基础生活设施,墙壁嵌有智能显示屏,可调节环境与播放助眠内容。


    舱内还配备独立空调与新风系统,确保体感舒适,空气流通清新。


    厂区内的保姆型服务机器人提供全时段生活服务,包括更换洗漱用品、被褥、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等日常生活需求。


    秦明对这些设备并不感到陌生,灾难世界严苛的生存条件使人类对智能化设备产生了高度依赖。


    由此催生的智能化生活方式渗透到每个角落,连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都被精确计算与优化。


    加工厂的改造完成时,已临近午餐时间。秦明借助废墟空间回到孩子们身边,与他们一同享用午餐。


    在儿童安全屋二层的小饭桌上,智能保姆正从送餐机中取出温度适宜的菜品,轻轻摆放在孩子们面前,顺手回收已空的餐盘。


    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这种一菜一品、井然有序的供餐方式。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口感丰富多变,营养搭配得当,让他们忍不住大快朵颐。


    大黑与小花分别在自己专属的用餐区等待着智能喂食装置的投喂,机械臂精准地根据它们的进食习惯调整食物的投放位置与速度。


    “食不语”的习惯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环境中悄然形成,实在无暇浪费在无意义的交谈上,每一秒都在味蕾和精神的双重满足中被高效利用。


    在AI技术的辅助下,孩子们在餐桌旁专注进食,周围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孩子们。


    这些孩子在AI系统的管理下,不仅能进行语言交流,还能通过微表情互动。AI作为虚拟伙伴,参与并引导孩子们进行认知训练与情感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秦明坐在小饭桌旁,看着孩子们安静吃饭的样子,不时询问菜品的味道是否合口味。


    孩子们敷衍地点头,嫌弃这位父亲语言能力的单调,每次吃饭都问同样的问题。秦明的问题仅为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他其实并不需要孩子们的回应。


    每天,他都会无数次出现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父爱的温度。


    即便孩子们已习惯于智能设备的陪伴,秦明仍旧执着地坚持着他那看似“多余”的问候。


    小黑与小花的存在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动物伙伴让孩子们在情感交流之外,还能体验到生物陪伴的温暖与不可预测性。相比AI的精准与高效,小黑与花的行为往往更加随性且充满情感色彩。


    例如,小花会因为孩子们的讨好而高冷地跳上猫爬架,居高临下地俯视,或因心情愉悦而突然翻个身,露出柔软的肚皮邀孩子们轻抚。


    这些毫无逻辑可循的行为反而成为孩子们情绪释放的出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