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渐歇,先皇大学校园里重现勃勃生机。社会学系的研讨室内,Junior和Dunk正站在白板前,上面画满了复杂的社会网络图谱和数据模型。
“所以,如果我们把Aou舞社的线上社区视为一个微型社会……”Junior用笔尖轻点着白板,“你的算法能够识别出其中的意见领袖吗?”
Dunk熟练地调出代码界面:“完全可以。我改进了聚类算法,现在能更精准地识别出三种关键节点:内容创作者、信息扩散者和社群凝聚者。”
他展示着动态可视化图表:“看,这个叫‘小鱼’的用户,她发布的舞蹈教学视频转发率不高,但评论区异常活跃——这就是典型的社群凝聚者。”
Junior点头:“这个发现很有价值。传统的社会网络分析往往过度关注转发量,却忽略了这种促进深层互动的角色。”
“这让我想到格兰诺维特的‘弱连接优势’理论。”Dunk眼睛发亮,“在这些线上社区里,弱连接反而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渠道。”
窗外传来下课铃声,两人却浑然不觉。这几个月来,他们的跨学科合作已经结出硕果。
Dunk的技术能力让Junior的研究如虎添翼,而Junior的理论指导则让Dunk的算法设计更加人性化。
“教授,我有个新想法。”Dunk调出一个新的界面,“如果引入时间维度,追踪用户行为模式的演变,也许能预测社群的发展趋势。”
“很有意思。”Junior若有所思,“就像我们观察到Mark的粉丝群,从他转入职业后发生了明显分化……”
提到Mark,两人都沉默了一瞬。自从奶奶去世后,Mark已经恢复训练,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给予他更多空间。Junior每周会去球场看他两次,有时带着Dunk研发的运动数据分析软件,用另一种方式支持着他。
这时,Dunk的手机响了起来。看到来电显示“P''Joong”,他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P''Joong?……好的,我这边刚好结束了,马上过来。”
挂断电话,Dunk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P''Joong说要测试新的镜头,让我去帮拍照。”
Junior了然地微笑:“快去吧。记得周一前把数据分析报告发给我。”
Dunk离开后,Junior独自整理着研讨资料。看着白板上那些交织的社会网络图谱,他不禁想起这几个年轻人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网——
每个人都在彼此的生命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就像Dunk算法中那些不可或缺的节点。
---
校园另一头,Dunk小跑着来到艺术学院的摄影棚。Joong正在调试一架中画幅相机,身边堆满了各种镜头。
“P''Joong!”Dunk气喘吁吁地打招呼。
Joong头也不抬:“来得正好。帮我测试这个新镜头的光斑效果。”他扔给Dunk一个遥控器,“站到那个位置,我要拍逆光。”
这几个月来,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常态。Joong在专业上对Dunk要求严格,却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着多年的摄影心得。而Dunk的技术背景也常常给Joong带来新的灵感。
“P''Joong,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写个程序来量化分析镜头的成像质量。”Dunk一边按照指示调整位置,一边提议。
“不用。”Joong按下快门,“有些东西,数据永远测不出来。就像这张——”
他让Dunk看取景器。逆光中,Dunk的轮廓被柔化,背景的光斑如同梦幻的泡泡。
“感觉到了吗?这种氛围是算法永远无法计算的。”
拍摄间隙,Dunk兴奋地和Joong分享研究进展:“今天我们发现,线上社区中的弱连接比强连接更能促进信息流动。这和传统理论完全相反!”
Joong擦拭着镜头,轻笑:“这不就和我们一样?不同专业,弱连接,但合作得还不错。”
“P''Joong和我才不是弱连接。”Dunk认真反驳,“我们已经是强连接了。”
Joong挑眉,不置可否,但眼角的笑意透露了他的心情。
测试结束后,两人在校园里边走边聊。夕阳西下,将他们的影子拉长。
“教授说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发表在国际期刊上。”Dunk的声音充满期待,“要是真能发表,第一个告诉P''Joong。”
“要是真发表了,我请你吃顿好的。”Joong将他揽祝,“不过现在,先去把报告写完。我可不想被Junior说耽误了他的得意门生。”
Dunk笑着跑开,又回头喊道:“P''Joong,下周的摄影展,我会准时到的!”
Joong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
在校园的另一端,Junior站在办公室窗前,正好看到这一幕。他微微一笑,低头继续修改论文。
生活确实仍在继续,在悲伤与希望之间,静静地向前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