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校园咖啡馆总是格外热闹,但角落靠窗的位置却相对安静。Junior正低头翻阅着一份研究报告,手边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图表。
“教授,抱歉我来晚了!”
Junior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简约但带着设计感T恤的年轻人站在桌前,背包斜挎在肩上,脸上带着些许奔跑后的红晕,眼神明亮中透着歉意。
“没关系,Dunk同学,我也刚到。”Junior温和地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坐吧。”
Dunk,先皇大学软件工程系大四学生,也是Junior目前负责的“社交媒体与青年文化”跨学科研究项目的核心成员。他利落地放下背包,拿出笔记本电脑,动作间透着理科生特有的利落。
“我重新优化了数据采集模块,增加了对非文本内容的情绪分析。”Dunk一边开机一边解释,语速稍快但逻辑清晰,“之前我们只分析了文字,但像Aou学长的舞社账号,很多爆款内容都是纯视频。如果忽略这些,数据会失真。”
Junior赞许地点点头:“这个思路很好。所以你是想……”
“我想引入一套视觉情绪分析的算法,虽然不能百分百准确,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Dunk调出代码界面,熟练地展示着,“我参考了最新的几篇论文,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不过……”他顿了顿,眉头微皱,“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训练模型,这涉及到数据**和算力的问题。”
两人就技术细节深入讨论了十几分钟,Dunk严谨的思维和跳跃的创意给看似枯燥的研究注入了活力。正事谈得差不多了,Junior合上笔记本,随口问道:“对了,你怎么会想到参与这个社科类项目?这和你本专业关系不算太紧密。”
Dunk闻言,眼睛一亮,身体不自觉地前倾:“我觉得很有意思啊!代码是逻辑,但文化是混沌。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这比单纯写个完美的程序有挑战多了。”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而且,通过分析Aou学长的舞社数据,我甚至帮他们优化了视频发布时间,互动率真的提升了!”
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让Junior想起了另一个人。
“你这种跨领域折腾的劲头,倒很像你Boom学长。”Junior笑道,“他当年也是软件工程系的,却跑去和Aou搞舞社运营。”
“Boom学长是我的偶像!”Dunk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钦佩,“他让我看到,代码不是唯一的路。他之前还教我很多实战经验,比我上过的很多课都有用。”他眨了眨眼,带着点狡黠,“不过,我可没他那么厉害,能直接和Aou学长称兄道弟。我最多也就算是个……高级技术顾问?”
就在这时,Junior的手机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正是“Boom”。
“说曹操曹操到。”Junior笑着接起电话,“喂,Boom?”
“Junior,在哪儿呢?Aou吵着要吃街角那家船面,晚上一起?”Boom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背景音里还隐约能听到Aou的嚷嚷声。
“我在咖啡馆和Dunk同学讨论项目。”Junior说着,看了一眼对面的学生。
“Dunk?我那个直系学弟?”Boom提高了音调,“正好!叫上他一起啊,这小子好久没见了,我顺便拷问拷问他的学业。”
Junior捂住话筒,用目光询问Dunk。Dunk显然从对话里猜到了内容,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
“好,那我们等下过去找你们。”Junior挂断电话,看向Dunk,“看来你的‘偶像’要检查作业了。”
Dunk一边利索地收拾电脑,一边笑着说:“那我得好好表现。不过教授,等下在Boom学长和Aou学长面前,能不能别叫我‘Dunk同学’,听着太生分了,就跟他们一样叫我Dunk就好。”
“好,”junior从善如流地应下,他拿起自己的东西,“那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