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章 我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作者:鲸鱼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们想邀请你加入华兴资本。”李总监直接说道,“薪资待遇绝对让你满意。”


    陈浩摇摇头:“谢谢,但我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为什么?”李总监有些意外,“华兴资本的平台更大,你能学到更多东西。”


    “我现在的状态挺好的。”陈浩说,“而且我还是学生,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学习上。”


    李总监有些失望,但还是留下了联系方式:“如果你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


    送走李总监后,石岳忍不住问:“陈浩,你为什么不去?华兴资本可是大公司。”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陈浩说,“在这里,我能更自由地发挥。”


    石岳点点头,心里对陈浩更加佩服。能够拒绝华兴资本的邀请,这需要多大的定力。


    就在这时,陈浩的手机响了。


    “陈浩,我是张教授。”电话里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张教授,您好。”陈浩立刻站起来。


    张教授是管理学院的知名教授,在金融界很有声望。


    “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聊聊。”


    “当然有时间。”


    “那你现在过来我办公室一趟。”


    挂了电话,陈浩对石岳说:“我去见张教授。”


    “张教授找你?”石岳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他可是很少主动找学生的。”


    陈浩来到张教授的办公室,发现里面还坐着另外两个教授。


    “陈浩,来,坐。”张教授热情地招呼,“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李教授,这是王教授。”


    两位教授都很和蔼,对陈浩很客气。


    “陈浩,我们都听说了你的事迹。”张教授说,“十八岁就有这样的投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


    “老师过奖了。”


    “我们今天找你来,是想问问你的学习计划。”李教授说,“有没有考虑读研究生?”


    “研究生?”陈浩有些意外,“我才大一。”


    “我们知道。”王教授笑道,“但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考虑跳级或者提前规划。”


    “我们几个都很愿意收你做研究生。”张教授直接说道,“你可以考虑一下。”


    陈浩没想到三位教授会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这在学院里是很少见的。


    “老师们,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不着急。”张教授说,“你慢慢考虑。”


    走出办公室,陈浩心情有些复杂。三位教授都是学院的权威,跟着任何一个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但他也知道,选择导师是个重要决定,不能草率。


    回到宿舍,室友们都围了过来。


    “陈浩,听说张教授找你了?”


    “是啊,还有李教授和王教授。”


    “天哪,三个教授一起找你?”室友们都很震惊,“他们找你干什么?”


    陈浩简单说了一下情况,室友们更加羡慕了。


    “陈浩,你真是太厉害了。”室友感叹道,“我们想见教授一面都难,你倒好,教授主动找你。”


    “运气而已。”陈浩谦虚道。


    但他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运气。是他的能力和成就,让这些教授看到了他的价值。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仔细了解了三位教授的情况。


    李教授专攻理论研究,学术成果丰富,但比较严肃。王教授偏重实践,有很多企业合作项目,但工作强度大。


    张教授则比较特别,他不仅学术水平高,还很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他家底殷实,有很多资源。


    经过深思熟虑,陈浩做出了决定。


    “张教授,我想跟您学习。”


    张教授办公室里,陈浩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张教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孩子。”


    “为什么选择我?”张教授好奇地问。


    陈浩想了想:“您的研究方向和我的兴趣比较吻合,而且我觉得跟您学习会很有趣。”


    “哈哈,有趣?”张教授大笑,“这个理由倒是很特别。”


    张教授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很好。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知名企业家,自己也在学术界很有声望。


    “既然你选择了我,那我也不会让你失望。”张教授说,“不过我先说明,我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


    “我明白。”


    “好,那我们先从一个项目开始。”张教授拿出一份文件,“旧城区改造项目,政府刚刚批下来的。”


    陈浩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这是一个大型的城市改造项目,涉及资金数十亿。


    “这个项目很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张教授说,“正好可以锻炼你的综合能力。”


    “我需要做什么?”


    “先做调研,了解项目的各个方面。”张教授说,“然后我们一起去参加项目会议。”


    接下来的一周,陈浩全身心投入到项目调研中。他跑遍了旧城区的每个角落,了解当地的情况。


    “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老上海人,对拆迁有抵触情绪。”陈浩在调研报告中写道,“需要做好沟通工作。”


    “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需要引入更多的商业项目。”


    “交通规划需要重新设计,现有的道路无法承受改造后的人流量。”


    张教授看了陈浩的报告,很满意:“分析得很全面,考虑得也很周到。”


    “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陈浩谦虚道。


    “不,已经很不错了。”张教授说,“很多研究生都写不出这样的报告。”


    项目会议在市政府的会议室举行,参会的都是各方面的重要人物。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陈浩跟着张教授走进会议室,立刻感受到了紧张的氛围。


    “各位,今天我们讨论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主持会议的是市规划局的局长。


    各方代表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有的支持快速推进,有的主张稳妥进行。


    陈浩仔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心里暗暗分析着各方的利益诉求。


    “张教授,您有什么看法?”局长问道。


    张教授站起来,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建议采用分期实施的方案,既能保证进度,又能降低风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