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银行开户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他的资产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Mr。,your assets are quite substantial for someone ye。”银行经理说,“We o verify the source of your funds。”
虽然最终顺利开了户,但是整个过程让陈浩感受到了明显的不信任。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租房、购物等各种场合。
陈浩意识到,在这个国家,他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但是陈浩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相反,他把这当作一个挑战。
既然这些人看不起中国人,那他就要证明给他们看,中国人也可以很厉害。
陈浩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课堂讨论、学术研讨、商业竞赛,他都表现得很出色。
渐渐地,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开始改变。
“陈,你的观点很有意思。”Tom在一次课后对他说,“我以前对中国了解太少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陈浩说,“了解不同的文化对我们都有好处。”
除了学习,陈浩还开始关注美国的投资机会。
他发现,美国的金融市场比中国更加成熟,但是也更加复杂。
“陈,你对美国股市有什么看法?”在一次投资俱乐部的聚会上,一个叫David的同学问道。
“我觉得现在的市场有些过热。”陈浩分析道,“特别是科技股,估值已经严重偏离了基本面。”
“你的意思是会有调整?”
“很可能。”陈浩点头,“而且调整的幅度可能不小。”
当时是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陈浩凭借前世的记忆,知道这个泡沫很快就会破裂。
果然,几个月后,纳斯达克开始大跌,科技股更是一片狼藉。
而陈浩早就做好了准备,不仅没有损失,反而通过做空获得了不少收益。
“陈,你太厉害了!”David佩服地说,“你是怎么预测到的?”
“经验和直觉吧。”陈浩谦虚地说。
这次成功的预测让陈浩在同学中的威望大增。很多人开始向他请教投资问题。
但是陈浩很快发现,光在学校里混是不够的。他需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通过一些华人朋友的介绍,陈浩开始接触波士顿的华人商业圈。
“陈先生,久仰大名。”在一次聚会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华人商人和陈浩握手,“我是李建成,在这边做进出口生意。”
“李先生,您好。”陈浩礼貌地回应。
“听说您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李建成感叹道。
“李先生过奖了。”
“不过奖,不过奖。”李建成摆手,“像您这样的年轻人,我们华人圈子里需要更多。”
通过李建成,陈浩认识了更多的华人商人。
这些人大多是早年移民到美国的,在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基础。
“小陈,你刚来美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一个叫张伟民的餐厅老板说道,“我们华人要互相帮助。”
“谢谢张叔叔。”陈浩很感激这些华人前辈的照顾。
但是陈浩也发现,这些华人商人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大多还是在做一些传统的生意,比如餐厅、超市、进出口等。
很少有人涉足高端的金融和科技领域。
“为什么华人在这些领域发展得不好?”陈浩问李建成。
“语言、文化、关系网。”李建成叹了口气,“这些都是障碍。而且美国人对我们还是有偏见的。”
“偏见?”
“是的。他们觉得我们只会做一些低端的生意,不适合搞高科技。”李建成苦笑,“所以我们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
陈浩若有所思。看来华人在美国的处境确实不容易。
但是这也给了他机会。如果他能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就能为华人争光,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
陈浩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
首先,他要在学校里建立更好的关系网。不仅是和中国同学,更要和美国同学、教授建立良好关系。
其次,他要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美国的市场比中国大得多,机会也更多。
最后,他要逐步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不能只是做投资,还要有实业。
这个计划很宏大,但是陈浩有信心。他有前世的经验,有足够的资金,还有年轻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不服输的心。
既然这些美国人看不起华人,那他就要证明给他们看,华人也可以在他们的地盘上取得成功。
而且是巨大的成功。
接下来的一年里,陈浩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推进。
在学校里,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同学、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投资方面,他抓住了几次重要的机会,资产又增长了不少。
在商业方面,他开始涉足一些新兴领域,比如互联网、生物科技等。
虽然进展不算很快,但是陈浩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陈浩的名气在网上持续发酵,各种媒体的采访邀请如雪花般飞来。他的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微信好友申请更是多到爆炸。
“哥,你现在可真是大明星了。”陈浩的室友张磊羡慕地看着他的手机,“这些记者都疯了,连我们宿舍楼下都蹲点了。”
陈浩关掉手机,揉了揉太阳穴:“麻烦死了,我就想安静地上个学。”
“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另一个室友李小东笑道,“多少人想红都红不了,你倒好,嫌弃起来了。”
正说着,宿管阿姨敲门进来:“陈浩,楼下又有记者找你,我都快烦死了。你到底什么时候能消停点?”
“阿姨,不好意思,我这就想办法。”陈浩无奈地说。
他拿起手机,给父亲陈明打了个电话。
“爸,帮我联系个公关公司,专门处理这些媒体的事。”
“好好好,爸这就安排。”陈明在电话那头兴奋得不行,“儿子,你现在可真是为咱家争光了!”
“行了爸,别兴奋了。对了,那个杨志最近怎么样?”
“你说那个搞电子的?他现在可是天天念叨你的好呢。公司融资成功后,他说要请你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