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阿姨,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说什么客气话,你就是我半个儿子。”陆母拉着陈浩坐下,“来,尝尝这个红烧肉,是按你的口味做的。”
饭桌上,陆父询问起诺威集团的事。
“这种事情不少见。”陆父夹菜,“改革开放这些年,不知道多少外国公司想来占便宜。有的是真心合作,有的就是来偷技术的。”
“爸,那我们这次的计划…”陆寻看向父亲。
“大胆去做。”陆父放下筷子,“商场如战场,既然对方先动手,我们就不用客气。不过…”
他看向陈浩:“小浩,你确定要参与这件事吗?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
陈浩想都没想:“当然要参与。这种吃里扒外的事,我看不惯。”
“好!”陆父拍桌子,“有魄力!那我们就好好教教这些人,什么叫华夏智慧!”
年夜饭后,三人在书房里详细讨论起收购计划。
“山田集团目前市值大约五十亿美元,我们要控股至少需要三十亿。”陆父在纸上画着示意图,“资金方面,陆家可以出二十亿,剩下的…”
“我来出。”陈浩说道。
“你确定?”陆寻惊讶,“这可是十亿美元。”
“确定。”陈浩点头,“这段时间的投资收益不错,拿出十亿美元没问题。”
陆父深深地看了陈浩一眼:“小浩,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知道。”陈浩的声音很平静,“这意味着我们要和一个百年企业正面交锋。”
“不只是交锋。”陆父摇头,“是要彻底吞并他们。一旦成功,你就不再是普通的投资者,而是真正的商业巨头。”
陈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陆叔叔,有些事情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陈浩看向窗外的夜空,“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人小看华夏人。”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钟,然后陆父突然笑了。
“好!说得好!”他站起来,“既然这样,我们就大干一场!”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制定了详细的收购计划。
首先,他们通过几个不同的海外投资基金,分批收购山田集团的股份,避免引起对方注意。
其次,他们会配合诺威集团的“合作”,给对方一些看似有用的技术资料,让对方放松警惕。
最后,在收购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后,他们会突然发起全面收购,让对方措手不及。
“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时机。”陆寻分析道,“太早了容易打草惊蛇,太晚了可能被对方发现。”
“那就定在春节后一个月。”陈浩做出决定,“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准备,也给对方足够的时间上当。”
计划制定完毕,三人举杯庆祝。
“为了华夏商人的尊严!”陆父举杯。
“为了让那些小看我们的人刮目相看!”陆寻举杯。
“为了证明华夏人不是好欺负的!”陈浩举杯。
三个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一刻,一个足以震撼国际商界的计划正式启动。
而陈浩也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商业冒险。
春节过后,收购计划正式开始。
陈浩和陆寻兵分两路,陈浩负责和诺威集团“合作”,陆寻负责在海外进行股份收购。
“陈总,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合作提议。”诺威集团的代表田中一郎笑得很热情,但陈浩从他眼中看到了贪婪。
“合作共赢嘛。”陈浩也笑得很真诚,“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
“您说。”
“我希望能实地考察一下贵公司的技术实力,毕竟这关系到合作的深度。”
田中一郎眼神闪烁了一下:“这个…我们的核心技术涉及商业机密…”
“我理解。”陈浩摆手,“那这样吧,我们先进行小规模的技术交流,看看彼此的诚意。”
“好的好的。”田中一郎松了口气,“我们会准备一些技术资料给您参考。”
会议结束后,陈浩立刻给陆寻打电话。
“怎么样?”
“鱼上钩了。”陈浩冷笑,“这个田中一郎就是个小角色,估计连山田集团的真实意图都不知道。”
“那正好,我们这边进展也很顺利。”陆寻的声音很兴奋,“已经收购了百分之八的股份,而且没有引起注意。”
“继续保持,记住分散收购。”
“放心,我比你想得还要小心。”
挂断电话,陈浩开始准备“技术资料”。
当然,这些资料都是特制的。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要么是过时的技术,要么就是故意留下漏洞的假资料。
一周后,双方进行了第一次技术交流。
“陈总,您这个新能源电池的技术很有前景啊。”田中一郎看着资料,眼睛都亮了。
“还行吧,我们实验室的最新成果。”陈浩谦虚地说,“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能否透露一下具体的技术参数?”
“这个…”陈浩故意犹豫,“涉及核心机密,不太方便。”
“我理解我理解。”田中一郎赶紧说,“那我们是否可以先签署保密协议,然后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可以考虑。”
接下来的半个月,双方你来我往,陈浩不断地“泄露”一些技术资料,而田中一郎也越来越兴奋。
与此同时,陆寻在海外的收购行动也在加速进行。
“已经收购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陆寻在电话里汇报,“而且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
“什么情况?”
“山田集团内部出现了分歧。老董事长想要坚持传统业务,但他儿子山田太郎却想要激进转型。”
陈浩眼睛一亮:“这是个机会。”
“没错,如果我们能争取到山田太郎的支持,收购会变得更容易。”
“那就想办法接触他。”
“已经在安排了。”陆寻笑道,“我们在欧洲的合作伙伴正好认识他。”
事情的发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山田太郎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接受过欧美教育,思想比较开放。当他听说有华夏投资者想要收购公司时,并没有表现出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