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濒临破产的海天投资

作者:鲸鱼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陈浩记得,前世这家公司曾经投资过一个项目,虽然当时不被看好,但最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叫杨志,是个很有眼光的人。只是运气不太好,几次投资都差了一点火候。


    如果能帮助杨志抓住一些机会,不仅能学到东西,还能积累人脉。


    海天投资的办公室在青州的金融大厦十二层,面积不大,只有两百多平米。


    陈浩来到前台,对接待员说:"你好,我想见一下杨总。"


    "请问您有预约吗?"前台小姐礼貌地问。


    "没有,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杨总谈。"


    "不好意思,杨总很忙,没有预约不能见面。"


    陈浩想了想,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写了几个字,递给前台:"麻烦你把这个给杨总看一下,就说有个高中生想和他谈谈''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前台小姐看了看纸条,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拿着纸条走向了总经理办公室。


    几分钟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匆匆走出来。


    "你就是写纸条的那个高中生?"杨志打量着陈浩,眼中满是好奇。


    "是的,我叫陈浩。"


    "跟我来。"


    杨志的办公室不大,但很整洁。墙上挂着几个项目的介绍,桌上堆着厚厚的商业计划书。


    "坐吧。"杨志给陈浩倒了杯水,"说说看,一个高中生为什么会对投资感兴趣?"


    "因为我觉得投资是这个时代最有意思的事情。"陈浩没有拐弯抹角,"杨总,我想在您这里实习两个月,不要工资,只想学习。"


    "实习?"杨志笑了,"小伙子,投资可不是过家家。你连基本的财务知识都不懂,能学到什么?"


    "那不一定。"陈浩从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资料,"杨总,您看看这个。"


    杨志接过资料,刚看了几行,脸色就变了。


    这份资料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几家主要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分析的深度和专业程度,完全不像是一个高中生能写出来的。


    "这是你写的?"杨志抬头看着陈浩。


    "是的。"


    "不可能。"杨志摇头,"这种水平的分析报告,就算是我们公司的分析师也未必能写出来。你到底是什么人?"


    陈浩淡淡一笑:"我就是一个对商业很感兴趣的高中生。杨总,如果您觉得这份报告有价值,能不能给我一个实习的机会?"


    杨志沉默了很久。


    说实话,这份报告确实让他震惊。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他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但仔细一想,却很有道理。


    特别是关于"移动互联网"的部分,虽然现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但这个概念确实值得关注。


    "好吧。"杨志最终做出了决定,"我给你一个机会。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投资行业很辛苦,而且风险很大。你确定能承受得了?"


    "我确定。"


    "那就明天开始上班。记住,我这里没有特殊照顾,该做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少。"


    "没问题。"


    走出海天投资的大楼,陈浩心情不错。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接下来的两个月,他要在这里好好表现,争取在杨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杨志,将来可是会成为国内知名投资人的。现在提前建立关系,对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


    更重要的是,海天投资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陈浩记得,这家公司马上就要遇到一个转机。


    如果他能帮助杨志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拯救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还能为自己积累第一笔资本。


    想到这里,陈浩加快了脚步。


    时间不等人,他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第二天上午八点,陈浩准时出现在海天投资的办公室。


    让他意外的是,偌大的办公区里只有三个人在工作。除了前台小姐,就是两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分析师。


    "早上好。"陈浩向前台打招呼。


    "你就是昨天那个高中生吧?"前台小姐笑着说,"我叫小雯,欢迎加入海天。不过我得提醒你,我们这里的工作强度很大哦。"


    "没关系,我不怕累。"


    杨志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看到陈浩,点了点头:"来了就好。小雯,带他熟悉一下环境。"


    在小雯的介绍下,陈浩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


    海天投资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一千万,主要从事早期项目投资。公司全职员工只有八个人,除了杨志这个老板,还有两个项目经理,两个分析师,一个财务,一个前台,一个司机兼保安。


    "我们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投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小雯自豪地说,"去年投资的那个电商项目,现在估值已经翻了三倍。"


    陈浩没有接话。他知道,小雯说的那个项目确实不错,但问题是海天投资当初投资的金额太少,只有五十万,就算翻三倍也就一百五十万,对公司的整体收益影响有限。


    真正的问题是,海天投资的其他几个项目都失败了,亏损超过六百万。如果再找不到新的盈利点,这家公司很快就要破产了。


    "陈浩,你过来一下。"杨志在办公室里喊道。


    陈浩走进办公室,杨志指着桌上的一堆资料说:"这些都是最近收到的商业计划书,你帮我整理一下,把有价值的挑出来。"


    "好的。"陈浩拿起资料开始翻阅。


    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这些商业计划书的质量普遍很低。要么是想法过于超前,缺乏可行性;要么就是老套的模式,没有创新点。


    但在这堆资料的最底层,陈浩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项目名称——"绿色食品电商平台"。


    他的心跳瞬间加快了。


    这个项目,前世他有印象!当时这个项目在青州找投资,但因为电商概念还不成熟,被所有投资机构拒绝了。


    结果两年后,这个项目在上海拿到了天使投资,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国内有机食品电商的龙头企业,估值超过十亿。


    如果海天投资能抓住这个机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