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6章 让给他们又何妨

作者:乌鸦掀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镜州战场上。


    锦衣卫麾下精锐细作,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镜州城内。


    在城内不断散播谣言。


    “听说了吗?”


    “秦国和大梁已经秘密结盟了。”


    “是啊!听说玉门关已经危在旦夕,秦军攻破玉门关之后,会前后夹击镜州。”


    “等秦军从西边打过来,咱们镜州就危险了。”


    “朝廷的援军呢?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朝廷已经放弃我们了。”


    …


    城中军民迟迟不见援军,城外梁军攻势也日益猛烈。


    镜州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守军士气动摇,百姓议论纷纷。


    都觉得要大难临头了。


    青龙汇报锦衣卫散播的谣言已在镜州城内彻底发酵起来了,搅得人心浮动


    胡汝贞知道施加最后一把压力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当即下令,几千支绑着书信的箭矢被弓弩手射入镜州城内。


    这上面是一封劝降信。


    将之前虚无缥缈的谣言全部坐实。


    一时间城内的恐慌达到了顶点。


    此举兵不血刃,就将镜州城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又过了数十天,镜州城爆发内乱。


    内外夹击,应声而破。


    攻下镜州城后梁军势如破竹,而镜州北部各城望风而降。


    大军一直推到了大渝京畿地界。


    来到了大渝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天龙山防线。


    天龙山由西部、南部的两座大山组成。


    两座大山遥相呼应。


    易守难攻。


    大渝在此布置了最后的重兵。


    由皇室最后一位高手郑重统帅。


    胡汝贞肃立在大营前方的高地上,双手负后,目光投向远处的天龙山防线。


    险峻的双峰就是一道天然屏障。


    其间营垒相连,旌旗隐约。


    构成了一道近乎完美的防御体系。


    若大渝方面有擅于用兵之人据此天险坚守。


    想要攻克天龙山防线,恐怕至少也需要耗时一两年。


    付出巨大代价方能攻克。


    就在他凝神思索破敌之策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身后传来。


    一名亲兵躬身禀报道。


    “大帅,国师到了。”


    胡汝贞闻言眼中骤然闪过一丝光亮。


    他立即转身往中军大帐赶去。


    “来得正是时候,速请国师至中军大帐。”


    “是!”


    亲兵领命,快步离去。


    胡汝贞步履生风,极速踏入中军大帐。


    帐内,张太岳和几位将领正围在沙盘前激烈地讨论着。


    “天龙山双峰夹峙,隘口狭窄。”


    “敌军居高临下,营垒坚固,而我军兵力难以展开。”


    一名将领指着沙盘上的地形,语气沉重道。


    “强行仰攻,无异于让士兵前去送死。”


    众人闻言皆面露难色。


    就在这时,张太岳的声音再次响起。


    他手指点向沙盘上天龙山的西翼,冷静清晰地分析道。


    “秦军破玉门、夺松州,兵锋正盛。”


    “其下一步必然是直扑大渝京畿。”


    “而天龙山西翼,正是他们挥师东进的必经之路。”


    “既然如此,我军何必在此地单打独斗,空耗兵力。”


    “倒不如与秦军合作,合力撕开这道防线。”


    张太岳此言一出,众将领不禁面面相觑,脸上都写满了错愕。


    与秦军合作进攻?


    这个念头他们从未想过。


    因为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合作,但谁心里都清这不过是因利而聚。


    本质上仍然是互为对手。


    前一秒握手言和,后一秒说不定就会在背后捅刀子。


    当然不能轻信。


    “与虎谋皮,风险太大。”


    “即便暂且合作打下了天龙山,那到手的地盘又该如何分配呢!”


    …


    帐中响起一片附和。


    联军之策最大的难点就是在利益分配。


    谁也不想辛苦一场,到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


    “诸位,眼光需放长远。”


    “眼前这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过是蝇头小利。”


    张太岳淡淡的说道。


    “即便将这天龙山防线,乃至整个大渝京畿核心地带,都让给秦国又如何?”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质疑,张太岳便继续剖析道。


    “此战之后,天下必将三分。”


    “诸位需清醒认识到,以我大梁目前的国力,能吞并大溪全境并拿下大渝南境之地,已是极限。”


    “若再贪图京畿,便是蛇吞象。”


    “不仅难以消化,还会导致我国国力透支。”


    “一旦引来四方觊觎,就会后患无穷。”


    说到这里,他的指尖重重落在大渝京畿位置上。


    “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丢给秦国,才是上上之选。”


    “一来可让秦国去直面大渝残余力量最疯狂的反扑。”


    “二来,秦、渝双方在京畿地界长期纠缠、互相消耗,我大梁的压力便会骤减。”


    “接下来至少可以多出数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一时的退让,是为了将来更广阔的天地。”


    “说得好,不愧是名扬天下的鬼才。”


    就在众人为张太岳的战略构想所震撼时,一道清冷空灵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大帐中央响起。


    帐内所有人闻言皆是心神一阵。


    下意识的猛然抬头。


    只见大帐里的空气突然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


    一道青白色太极阴阳鱼虚影缓缓旋转。


    浮现在大帐之内。


    而在虚影上方,青气不断升腾。


    其中道韵玄之又玄。


    在这光影流转之间,一道曼妙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阴阳鱼虚影中心。


    白发青袍,正是晓梦。


    她手持拂尘,只是随意地轻轻一挥。


    霎时间,那惊人的太极异象被瞬间抹去。


    消散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唯有她那遗世独立的身姿,静静地立在沙盘旁。


    这时,一直在帐外静听的胡汝贞连忙快步走入,对着晓梦行礼道。


    “下官胡汝贞,参见国师大人。”


    晓梦位比三师,胡汝贞以下官自称再合适不过。


    帐内诸将闻言这才恍然回过神来。


    纷纷收起脸上的惊疑,齐齐躬身行礼。


    “参见国师大人!”


    晓梦大师依旧神色淡然。


    只是微微颔首,算是受了此礼。


    她清冷的目光越过众人,最终落在方才语出惊人的张太岳身上。


    声音空灵的响起。


    “大梁有你这等目光深远之士,实乃国之大幸。”


    张太岳闻言,连忙躬身回应道。


    “不敢当国师如此盛赞。”


    晓梦听闻此言,随即便收回了目光。


    她天性高傲,目无余子。


    自然也欣赏那些身负真才实学、敢于恃才傲物之人。


    张太岳此时表现得过于圆滑谦卑,失了那份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气魄。


    反倒让她觉得索然无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