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4章 东坝

作者:我是黑猩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来北京,没宿舍。


    那么,租房子就是最重要的,可是这实报实销的价格太低了,余磊一连摸索了几天,才发现了一个地方。


    没商场,没地铁,没配套,唯一的就是景色不赖,当然没啥用,这地方依然是东坝。


    四千多,60平,一室一厅一卫,勉强能够满足上班需求,至少得给人一个上厕所,洗澡的地方吧。


    对比力源里附近的精致小资与灯红酒绿的生活,东坝就像是一块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在北京朝阳区地铁线路图中为数不多没被涵盖的“处女地“。


    “你也成北漂了?”


    “你还没回清远?”


    “北京才是我家,我在前期项目组,就是专门跑批文的。”


    “真是个好差事。”余磊羡慕,既能够照顾家庭,还能够一边工作,“还是你们厉害,”毕竟李玩酷,房子都不用发愁,这可是人生大事。


    虽说力源里的房子,已经十几二十年,马赛克都一片片脱落了,但是也是自己家,有个自己能呆的地方啊。


    不像余磊,跟个丧家犬一样,今天被赶到这里,明天被赶到哪里?


    哪里便宜,哪里去。


    啥户型,南北通透,风水宝地,通通跟他无关,有个小屋一个厕所,就足够了,能够遮风挡雨,别提多开心了。


    蜗居,北漂。


    余磊深有体会。


    第一周就好难。


    东坝距离四惠不太远,公交车一个小时,这算是最好的的福利了,而且环境也不错,号称北京的“阿勒泰”。


    主要有一条坝河。


    但对于新北漂来说,这里租房,买房都是最便宜的,但是老北京会嗤之以鼻,“那是人待的地儿吗?”


    所以说,满清误国,你的祖上大清都亡国一两百年了,还以你的地,你的胡同自居。


    要晓得,你祖上在吉林嘛。


    燕京之地属于汉地十八省。


    新北漂选择一个能够有性价比的蜗居暖巢,东坝再合适不过了。


    上班方便吗?


    对余磊是方便的,晚上,夜市烧烤摊也不少,光棍吃饭不讲究。


    说实话,一天三顿都能公司解决,请人吃喝夜宵啥的,烧烤就够了。


    不了解东坝的人会说这里是朝阳区县城,但对于住在东坝的人来说东坝就是他们的城中度假胜地。


    这里就是温暖的家。


    这里拆迁户多,城中村多,便宜嘛,各方面肯定比不上白领小区,住的人也都是鱼龙混杂的。


    你要非说这里人口素质低,学历差,余磊认,因为他也没北京户口,就当“黑户”吧,本来就是打黑工的。


    啥称呼,无所谓。


    毕竟相比距离更远的温榆河、雁西湖,东坝的公园便足以让朝阳区打工人洗去一些班味。


    至于“789”,“2.5里屯”啥的,无所谓,都是个称呼,比不上填饱肚子,有个住的地方。


    “东柏林”等等的标签,东坝,如今正逐渐成为北漂找到松弛感的新地标。


    因为这里住着都是跟余磊一样的人,他们选择北漂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不变的,就是“缺钱”,大家都梦想在这里搏一搏。


    没准能闯出一个机会呢。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东坝这个地方的名字来源于一条人工运河“坝河”,其一条主要的支流便是北京人自己的“塞纳河”亮马河。


    对于初来乍到的北漂们,东坝就是实打实的“城中村”。


    因为常年处于施工建设状态,东坝县城感十足。


    “不就是刚出五环,怎么感觉像到了廊坊三河?”


    这房子刚租好。


    李玩酷就来“视察”了,说是视察,就是找了个“聚集地”,因为家里实在太烦了,“刘娟娟”这个对于余磊来说是女神的女人,对于李玩酷来说不过是联姻的产物。


    李玩酷什么女人没见过,他早就练就成“万花筒写轮眼”了,刘娟娟提供不了情绪价值,就没啥用。


    生孩子,建立血缘关系可能有点用处,来见兄弟才是正事。毕竟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至少,富人这么认为。


    李玩酷一来就给余磊一个忠告“借调不是长久之计,要考虑未来,有去的地方要赶紧去。”


    “兄弟,别一来就谈工作。”余磊“吧嗒”开了一瓶可乐给他,“没啥喝的,只有这个。”


    “切,我又不介意,大学同学还讲究这个?”


    “是啊,就是感觉聊天自由自在的,很舒坦。”


    两人无话不谈,就感觉回到了研究生时候,好惬意。


    聊着聊着就说到北漂了。


    “你怎么看?”余磊问这位京城大少爷,李玩酷给他一些自己想法。


    对于北漂,“留”,“不留”,“听天由命”,就这三种。


    留就是他有本事留。


    无非家里有钱,工作钱多。


    简称“拼多多”,超级大厂或者顶尖央企,父母伴侣给力,所以生活质量相当可以,这种不比北京本地人差,本身就是地方精英。


    主要就是搞个户口的事。


    “不留”就是“留”的转变,折腾了很久,才发现无能为力。


    薪资尚可,在北京的生活质量也只是生存。


    想留在北京的人,一般靠的都是一股执念,要不然真的挺难熬的。


    家里条件一般,助力有限,找个靠谱的战友一起奋斗,一个保户口,另一个去大厂赚钱,女生居多。


    这些女孩子,工资也就一万出头,但是非常敢花钱,“氪金”,“旅游”,基本年末花呗清空。


    大多家里条件吃穿不愁,但是也没办法支持她们买房子,要么,男朋友供奉,过的很是惬意和小资,但是也不太舒服。


    毕竟,北京租房和极限通勤还是挺累的,你说她们依靠“嫁人”改变命运,身体改变人生都行。


    本质上,就是这样。


    这些姑娘,做事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效率高,因为女人保质期短,她们需要高效,简洁的拿下目标,让自己留下来。


    “哇,好恐怖。”余磊捂着脸,他可是上了两次当了,事不过三。


    “你最好这里别找女朋友。”


    “为啥?”


    “你五保户,找你的人必有所图。”


    “呵呵。”


    “活络活络关系,人脉,攒点荣誉,赶紧找下家。”李玩酷神情严肃,他这是给余磊的忠告,“朋友”般的。


    “呵呵。”余磊不甘心,但是这就是现实,“呵呵”更是回应。


    还有一种,基本是认清形势放弃幻想的人间清醒,我的一个朋友(有个朋友系列….)。


    “呵呵。”这不就是指着余磊说么,两个人还拐弯抹角“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