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风有些大,余磊内心的波澜。
说实话,他还挺羡慕同学孔勇的,至少有了北京户口,通州的房子,虽然贷款有压力。
余磊动心了,他也想试试,“砰砰”运气,人生嘛,重在参与。
不过,回了北海,他神清气爽了许多,因为北京对于“外地人”,压力山大。
傍晚,沙滩散步,听海浪拍岸,看夕阳西下,生活也可以简单而平静。
前提是一个人。
毕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莫清零还在一旁钓鱼,他打定主意不结婚了,自然烦恼就没了。
财务一起来的另一个研究生林琴约着吃饭,最近饭局特别多,都是离别饭。
学校里拿下的“注会”,这顿饭估计也是最后一顿见面饭,这事林琴之前说过,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财务部四个人,走了三个,就剩了一个光杆司令,财务经理,很讽刺的。
余磊跟林琴关系一直不赖,主要是同一批来的研究生,代沟啥的都不存在。
林琴聪明、独立、有主见,是那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女性——她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太不惧说出自己的想法。
上岛咖啡。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当时多了一个邢菲菲。
“为什么选择北京?”
“没有为什么,想出去看看世界。”
“家里不是更好?”
“国华的项目都离家很远。”
林琴决定选择借调到北京工作,她家在湖南,这次借调对她来说,是一次机会:
积累经验,获得一手讯息,湖南有机谷也能回去。
最重要的是,她在北海也没赚到钱,因为财务岗级是最低的,所以,在北京有合适的机会。
可以跳槽。
总部就是“镀金”,有了这层皮,你换个央企总部或许概率更好。
“你考虑来吗?”她放下钗子,突然问。
余磊愣了一下,苦笑:“我报了,但第一次分流人满了,没轮上。”
林琴看着他,很惋惜。
其实,两人心里都清楚,北京没要他,至于原因很复杂,借调不属于调动,就是抽调牛马。
本质上,你还是北海的人。
但是,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原因很简单“机会”。
余磊低头扒着饭,没说话。
闯荡北京,在电视剧里。
京漂,两个词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像是“和一群有梦想的人一起拼命”的感觉。
适合吗?
适合。
两个人都属于没背景,没关系,老实巴交,不会来事,厌烦人情世故,小镇做题家,同时又爱面子,追求自身的社会阶层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体面人”。
“这样说我?”林琴撅着樱桃小嘴,很不开心,“哼”。
“哈哈。”余磊笑的很畅快,因为这是事实,毫无疑问的。
北京就是给这样的人准备的,它给大量不擅长人际交往,不会来事,只会做题的做题家们提供了把自己的做题能力价值最大化变现的机会。
从而让这些本来注定会被社会淘汰的人,靠着做题能力,或许能够实现阶层跨越。
这些不通人情世故,厌恶人际往来的做题家离开北这个环境,他们的做题能力会大打折扣,甚至变成负担,被那些会来事的社会人们狠狠的毒打。
只有在北京,他们才能够靠着做题能力成为体面人。
没错,比如你我。
“切。”林琴没反驳,因为仔细一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其实,她就是想有个更好的“机会”。
恰恰,余磊也是这么想的。
这就是北京,它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好。
但是只有在这里,你可以仅仅靠做题能力就实现阶层跨越,当上体面人。
这就够了。
会做题,不会来事,想当体面人,三项都符合,那就来北京吧,这里最适合你。
“你忘了一件事?”
“什么事?”
“你老了,这里很便利。”
“你的意思是说?”
“教育,医疗。”
“哦,”对于这两点,余磊不否认,北京有国内最多的985,211,考试难度也是最低的,至于医疗条件,懂的都懂,北京治不好,别个地方不用再多说了。
除非,你本身“命不该绝”。
林琴点的牛排套餐。
沙拉,牛排,意大利面,煎蛋,果汁。
余磊选择可乐。
跟姑娘吃饭的好处就是不用“喝酒”,不过,八下规定下来以后,大家喝酒确实减少了。
甚至外面吃饭都改到食堂了。
社会风气,改善了一些。
但是,风向明显转变了。
林琴说的话很直白,没有拐弯抹角,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余磊现在最讨厌这种了,真是无比的“讨厌”,“厌恶”。
多年前,她家里的长辈摔了一跤,把髋关节摔碎了,在本地医院做了两次手术,越治越差,两年下不了地,长辈痛苦不堪,一度想要轻生。
她姑姑联系了积水潭医院的专家,把长辈接来北京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一次手术搞定,长辈至今依然能正常行走。
这就是北京。
给了你希望。
十一月,咸阳。
张斌给余磊通了电话。
人走了,不到两个月。
感情还不算短。
但是余磊的朋友圈“炸锅”了,因为张斌再婚了,就是这么快。
这个曾经在他们圈子中“最不靠谱”的人,竟然在老家大摆宴席,照片里他穿着西装,抱着新娘,笑容灿烂得像个孩子。
张斌这次的婚姻对象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娃,据说两人是在老家相亲认识的,感情稳定,经济独立。
婚礼在咸阳办得风风光光,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果然,如他所说,他的婚姻开启了“二次元”。
但余磊知道,朋友圈都是给外人看的,自己的苦自己知道,“报喜不报忧”,中国人的老传统了。
张斌的工作地点,余磊猜中了,“是宁东电厂”,一个位于西北宁夏的老厂子,有三千多人,离他老家有六百公里。
这意味着他以后要频繁往返,每次开车都要十几个小时。
老厂长人际关系复杂,收入嘛,一般来说这么多人的肯定不太高。
“两周回去一次?一个月见一次?”余磊摇头,“这婚姻,能撑多久?”
林琴也看到了这条消息,她觉得:“这已经不是在找爱情了,而是在找一种体面的告别。”
余磊沉默了许久。
或许,有时候,婚姻真的不是爱情的归宿,而是生活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