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是很累的,尤其十个小时的车。
张总没有安排活动,全盛总的要求很简单“自己玩”,“玩”这个含义很深,这么累谁会出去玩?
余磊洗了个澡,脱衣服刚躺下,被窝里“好舒服”。
叮铃铃!
电话,“这谁啊”,余磊一接“完犊子了,成经理”,这意思就是“三陪”,陪吃“夜宵”,“陪唱”,“陪酒”,这钱当然大佬“成经理”出。
苦哇。
这天晚上,余磊第一次喝了“Xo”,正版的,“哇”,余磊回家路上都无法有直线。
余磊只能感叹这帮吃了电力“红利”的老人,人生真是享受,他?别说老婆了,房子都搞不定。
同是电力人,差距就是这么大,尤其十八大以后,分房没了,太苦了,正好卡在余磊入职之前,“哎呀”。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从余磊入职就开始一路“猛砍”待遇,前面的吃肉,后面的汤渣都没得。
睡觉,睡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酒店的窗户上,空气中夹杂着霉味,中山这地方也很潮,虽然不怎么靠海。
“出发了。”
昨天路线调整了,“先去三和管桩。”这个不用说,张总给全盛总建议的,考察路线啥的余磊觉得“无所谓”,反正都要去。
其实,不然。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个表现的非常好,它就可能成了“标杆”,作为后面的标准。
三和管桩。作为设计院重点推荐的合作单位,三和管桩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张总将它放在第一位,很显然是他认为拿得出手的。
三和管桩。
1999年首批通过广东省建设委员会标准化认证,2001年获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建立从原料检测到成品追溯的全流程管控,配备国内首个管桩行业AS认证实验室。
真正的强点在于,担任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单位,主导制定GB/T 31039-20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
制定标准,说明它的桩就是权威,标杆。
企业掌握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高强抗腐蚀耐久技术“可使产品在氯盐侵蚀环境下保持120年使用寿命。
产品应用于深厦铁路使用AB600*130管桩,青岛海湾大桥应用抗渗标号P12级产品。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采用AB400*95管桩,中船龙穴基地使用多规格组合桩型。
广州大学城项目集合6种桩型,湛江宝钢基地满足重载厂房需求。
参与东南亚“一带一路“港口建设,产品出口马来西亚、越南等国。
其他实例都无所谓,核心一条,应用于湛江宝钢项目。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两个项目都处于沙田镇北部湾两侧,地质条件极为类似。
车一到门口,门卫就放行了。
三和管桩的厂长,主要领导都一字排开,“列队”,“等候”,“握手”,“问候”。
这肯定不是余磊联系过的样子,因为他打电话的时候,对方态度不咋地,甚至以为是“诈骗”。
还是张总面子大。
张总第一先下车,拉开商务车车门,给三和管桩领导一一介绍,北海厂的领导,余磊弓着个腰最后出来。
一看就是大佬,对方笑了笑,让他们的主管跟余磊握了握手,因为双方领导都进会议室了。
全盛总上楼的时候,瞟了一眼身后,会议上,他开头第一句就是:这次的考察报告,汇总,整理都是小余负责。
对方的领导,赶紧又是倒水,又是赔笑的,会议室开场白,就是自我介绍啥的。
三和获奖的奖杯真是多。
一看就是管桩大佬。
实力雄厚。
“那么,去现场看看?”
“行。”
余磊依旧是走在最后,不同的是,他们留了一个最年轻的领导等候在最后,悄悄跟余磊唠家常,加微信,Qq啥的。
余磊从没来过,管桩生产厂家,但是,这个厂感觉很先进,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这是“工改工””。
“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它的前身是一个造船厂,土地,厂房被我们收购以后,进行的标准化,改造。”
轰!
轰轰!!
银灰色的标准化厂房展现在眼前,全自动生产线上机器在工作。
“这是我们公司斥资打造的全新自动化生产基地,总投资超过5亿元,占地8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逾6万平方米,配备了三条全自动管桩生产线。”
这一看就是实力的体现。
管桩摆放整齐划一、高度自动化,整个车间几乎看人工只进行辅助操作,几乎清一色的机械臂、智能输送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工厂可以啊。”
不仅仅是余磊的赞叹,大家看起来都挺满意的,跟北海基建办公室施工的那帮毛竹,生锈钢管脚手架的“草台班子”,完全“天上地下”的区别。
一根根管桩在流水线上快速成型,简直就是‘智慧工厂’。
看归看,导游要跟上。
对方厂子总工就是讲解员。
总工和老总,很好区分,总工一看就文质彬彬的,专业讲解,一看就是大学生。
老总呢?
手表,衬衣,公文包,而且一身酒气,说话一股“老油条”的油腻味,还有擦的“嘣亮”的皮鞋。
总工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大家观察,跟着路线走。
他指出,三和管桩采用了最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材料的投放、搅拌、浇筑到成品的脱模、养护、检测,整个流程几乎实现了无人化操作。
说是高度自动化,其实,也不然,还是有人等候在旁边,人的数量减少是事实,但是,“无人化”有点吹牛逼了。
在质量检测区,余磊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出炉的管桩进行抗压、抗裂、抗渗等各项指标测试。
总工介绍,三和管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代码”,可以溯源,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哪个桩出问题了。
这算是特色。
因为管桩“标杆”啊。
“管桩除了外观,要注重内在。”张总指着一台X光检测仪说道,“微小缺陷”就靠它。
说实话,管桩生产能做到这个“水平”,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