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绿电

作者:我是黑猩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银滩的风带着咸涩的味道,余磊的头发吹得有点散,凌乱。


    “怎么样?”程金珠正打算下班散步。


    “程总,你这是坑我?”


    “这年头谁还不得吃一顿饺子。”程金珠笑了,这早就猜出一二了,“不过,你特殊,一顿都吃不上。咋回来的?”


    “打车,200。”


    叮咚!


    微信到账200元,程总也是客气,瞬间200元转账秒到账。


    “报销,算我的。”程金珠忽然叫住余磊,“等我回来,一会吃夜宵,有事跟你说。”


    “还相亲?”余磊脸庞抽搐两下,“我可不去。”


    “好事。”


    一路无言。


    余磊只觉太阳穴突突地跳,后脑勺被波纹板砸中的地方隐隐作痛,比这更痛的,是心底的无力感。


    现在大村村早已不再断电了,无数像余磊一样的“电力园丁”,成为广西电力的“压舱石”。


    他追寻了半生的光,似乎点亮了大家,唯独将他抛回黑暗。


    万家灯火?


    他点亮了海岛电厂,点亮了铁山港工业园,却始终无法点亮自己那个名为“家”的方寸之地。


    回到那片填海而成的“孤岛”,高耸的烟囱,工业灯火通明,这熟悉的轰隆声、煤渣味和带着海盐气息的空气反而让他有种病态的安全感。


    这里至少没有复杂的人际,没有虚伪的客套,更没有那些将他视为“怪物”或“备胎”的目光。


    一切都有规程,有逻辑,有确定性。


    “磊子。”程总“铛铛”敲了敲门,“走了。”


    “好嘞。”余磊冲了澡,人精神多了,他换了身宽松的休闲衣服,因为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穿着工作服去相亲的。


    好在现在的工作服款式不赖,穿出去也挺潮的。


    “我说你,”程金珠轻摇头,“你可是跟女公务员相亲,你这态度,第一印象就够差的了。”


    “切。”余磊边说边上车,“生理性厌恶,我就是跪舔,这种婚姻能撑过两年?”


    发动机的轰鸣声。


    车子来到了兴港镇夜市,两人找了个摊位,王猛等待已久了。


    “师傅,你…还好吧?”


    “你小子,看戏呢?”


    “有内应,”王猛嘿嘿坏笑,“有我一哥们去了。”


    “内应?内奸吧?”


    余磊没回头,正在笨拙地解着T恤上沾了点沙土的扣子。“能有啥?老光棍了,早该习惯。”


    自嘲说。


    “那…那女的也太……叫…什么林悦儿。”


    王猛替师傅不忿,“咕噜”一口青岛啤酒,“她还配对成了。”


    “你真狗。”


    “八卦一下。”王猛啃了一口烤肉,“这次警察,海关啥的都成了,咱厂里的人,通通灭灯了。”


    “团灭?”程总有些生气,“这场,资金,车辆都我们提供的,给我团灭?来年还搞个求。”


    “人家睡觉,你上班?人家放假,你上班?人家过节,你上班?永远都是昼夜,闲忙颠倒,钱也不多,就一工人,凭啥看上你。”


    王猛说白了,早就猜出结果了,好赖他是学校里谈的对象,否则也加入百人光棍厂了。


    “咱厂里的都是一帮飞蛾,”


    余磊打断他,表态说:“我们搞火电的,要有觉悟,“熊熊圣火、降妖除魔、焚以残躯、还世太平”。”


    人家没做错什么,选择更好的是人之常情。


    电厂人,还是把心思放在灯上。余磊指了指四周灯火通明的镇街道。


    现在村村通电了,不像我小时候。


    “…”


    王猛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默默递过来一份文件。


    “给,师傅。下午送来的,关于碳捕捉技术调研的初步任务书,说让你牵头。”


    “这个我先说一下。”


    程金珠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国家电力未来发展方向,是朝着低碳,零碳排放方向发展。咱们作为广西的火电标杆电厂,由单一能源转向多元一体化的能源基地,是新的目标和课题。”


    “所以,你就先让我相亲耍我一下?”余磊有些生气。


    “也不算是,毕竟你也老大不小了。”程金珠笑了,“如果这次你相亲成了,那这份重任我就得换人喽。不过你还真争气…果然相亲失败了。”


    “哈哈哈…”王猛直接举起啤酒瓶,“一口闷。”


    “滚。”


    余磊口是心非,猛灌了自己一口,毕竟手中的文件,上面每个字都小学学过,但是合在一起却很陌生,冰冷的纸张触感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沉淀。


    文件标题是《北海电厂碳捕捉及综合利用(CCUS)技术应用可行性调研方案》。


    他翻开,那些陌生的专业术语、图表、参数像相亲女人一样涌入眼帘:燃烧后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技术、地质封存潜力评估、高纯度二氧化碳应用……


    这正是树田董事长提出的“科技赋能”、“绿色转型”方向之一。


    程金珠把这份任务交给他,既是信任,也是一种无声的安抚和引导——把无处安放的情绪,投入到值得燃烧的事业中去。


    “树田总批示了,‘尽快启动,务实推进,为传统火电趟出一条新路’。”王猛补充道,语气里也藏着干劲。


    “你小子,挺熟啊?”余磊应了一声。


    “呵呵。”王猛挠着后脑。


    三人聚餐场面突然安静了,很显然,成总说的替代人选就是王猛。


    不过,作为余磊的徒弟,找王猛也无可厚非,年轻干劲足,何况,人家家庭稳定,孩子也五岁了。


    有家庭的电厂人,责任心满满,也想追求上进和提高收入分担一下另一半的重担,余磊很理解。


    “嗯。”余磊应了一声,眼神锐利起来。


    不过,这是他的战场,他的锚点。


    万家灯火,不仅仅是通电,更要可持续地、绿色地亮下去。


    碳捕捉,是压舱石火电在新时代的生命线。


    还记得,父亲余华小时候给他削木刀时候常说的,希望家家都有光,不再忍受漫长的黑夜。


    余磊有些醉意,他红着脸转头看着王猛,一本正经的问:“这活你想接?”


    “嗯。”王猛也很认真的答。


    “想的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