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二章悬壶济世,“霍骠姚”

作者:金州拉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一片不看好的声音下。


    秦川没有犹豫,当即打开了系统!


    【系统,消耗1000点声望,兑换了“传世针灸术”】


    不多时。


    脑海中瞬间一套医术印在了脑海中!


    荀绲的生死秦川自然是不能置之不理的,现在正是自己攻略颍川的关键时刻,如果这老家伙此时撒手人寰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来看都是极其不利的!


    秦川让荀彧取来银针,依据系统灌输的知识,精准地取穴内关、水沟、百会、十宣等,行针如飞,手法娴熟老道,同时口述一剂“参附汤”加减方,令仆役速去煎药。


    片刻之后。


    在荀彧紧张无比的注视下,荀绲苍白的脸上竟渐渐恢复了一丝血色,喉咙中发出一声轻响,缓缓睁开了眼睛!


    “父亲!”


    荀彧扑到床边,喜极而泣。


    “真的救活了!”


    “将军真乃当时名医呀!!”


    一旁等着看笑话的名医瞬间就惊呆了!


    随后一名名医上前把脉,发现真的是好了,当即拱了拱手对着秦川:“都尉医术高明,我等佩服!!”


    当即几人一阵议论的退了下去!


    此时!


    荀彧对着秦川欲行大礼:“都尉救命之恩,彧,没齿难忘!”


    秦川连忙扶住他:“文若兄不必如此,荀公乃国之栋梁,川既遇之,岂能坐视?此乃天佑善人。”


    荀彧看着秦川,眼神极其复杂。


    勇武、韬略、见识、气度,如今竟还有这起死回生的岐黄圣手之能!


    此人究竟还有多少深藏不露的本事?


    他心中的震撼与好感,已然达到了顶峰...


    ....


    颍川。


    荀绲病危被秦君候救活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在颍川各种圈子里流传开来。


    “听说了吗?荀慈明公急症昏厥,群医束手,竟被那秦君候以一手神乎其技的针灸之术救回来了!”


    “竟有此事?此子不是以武勇著称吗?五百破万,阵斩郭太,怎还精通岐黄圣术?”


    “岂止精通?听闻其手法如神,所用针砭药石,皆闻所未闻,真乃扁鹊再世,荀文若侍立榻前,感激涕零!”


    这则消息太过离奇,迅速从颍川传向周边郡国。


    郭嘉和戏志才,自然也听到了风声。


    戏志才放下酒盏,咳嗽两声,眼中满是惊异:“奉孝,此事……当真匪夷所思。”


    “五百破万,可谓万人敌;起死回生,可谓活圣人。”


    “勇略、仁心、奇术,竟集于一人之身?此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郭嘉目光灼灼,玩味地转动着酒杯:“有趣,当真有趣!志才兄,勇将易得,国士难求。”


    “若此人真如传言般文武兼资,乃至通达医道,其志恐非一郡一池。”


    “他日若有机会,嘉倒真想与他手谈一局,看看其谋略是否如其医术般,能洞悉症结,直指要害。”


    神医之名,让秦川在谋士们心中的形象,从一员悍将,陡然变得神秘而深不可测起来。


    与此同时,秦川那日与荀绲在书房中所论的“剿抚三策”择良吏、抑豪强、兴文教,也被荀绲有意无意地透露给了几位至交好友。


    这番见解深刻、直指东汉弊政核心的论述,被士大夫们私下称为“颍川对”。


    “此子之见,深得治国三昧!非寻常武夫所能道也!”


    名士们议论纷纷,既有赞赏,也有惊疑。


    秦川的名字,开始与“王佐之才”、“国士之风”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真正走入了天下顶尖士人的视野。


    ....


    十余日后。


    来自颍川的八百里加急军情捷报与太守赵谦的请功奏章,终于送达洛阳尚书台。


    尚书令不敢怠慢,立刻呈送汉灵帝刘宏。


    刘宏正在西园与张让等宦官嬉戏,闻奏起初不甚在意。


    直到张让在一旁低声提醒:“大家,此乃平定宛城、陛下亲封的那个少年亭侯,又立新功了!”


    刘宏这才来了兴趣,展开奏章一看:


    “臣颍川太守赵谦谨奏:贼酋郭太,聚众万余,复寇郡境。”


    “骑都尉、安乐亭侯秦川,闻警即动,亲率五百铁骑,星夜驰援,直捣贼巢。”


    “川身先士卒,阵斩郭太于万军之中!贼众顷刻溃散...颍川大患已除,郡境渐安....秦都尉勇冠三军,忠勤国事,功莫大焉...”


    “好!好!好!”


    刘宏看得眉飞色舞,连说三个好字,尤其是“五百破万”、“阵斩渠帅”等字眼,极大满足了自己对“传奇战功”的喜好。


    他将奏章掷于案上,对左右兴奋道:


    “此真乃朕之“霍骠姚”霍去病也!速速拟旨,重赏!”


    张让收了好处,自然恭维道:“陛下,是当重赏!!”


    ...


    次日。


    德阳殿常朝。


    太尉邓盛出班,依例奏报颍川大捷,并附上尚书台拟定的封赏意见:


    “陛下圣明,天威所至,王师再捷。骑都尉、安乐亭侯秦川,功勋卓著,宜当重赏。臣等议:擢拜秦川为北军中候,领破贼校尉,仍督颍川军事,增邑三百户。伏惟圣裁。”


    北军中候,秩六百石,却掌管禁军北军五校的实权要职,非皇帝绝对信任者不授。


    此职意在将秦川纳入中央禁军体系,给予名分。


    破贼校尉,秩比二千石,高级武官,有独立统兵权,这是实质性的晋升,使其名正言顺继续统领颍川军队。


    仍督颍川军事,确认其地方兵权。


    增邑三百户,亭侯爵位提升,实利赏赐。


    此方案兼顾中央荣誉与地方实权,赏赐厚重且极有分寸。


    刘宏闻言,却觉得不够痛快,他大手一挥:“准奏,此外,赐金百斤,帛千匹,传谕颍川,让他好好给朕扫清余孽!”


    他环视群臣,得意道:“昔有冠军侯荡平匈奴,今有秦子夜扫灭黄巾,此皆乃朕得天之佑,祖宗庇荫!”


    殿内群臣神色各异。


    何进、袁隗等人面色平静,心中却对这颗骤然崛起的将星多了几分警惕。


    而曹操、袁绍、袁术等青年将领此时眼中都是有着一丝丝的郑重之色!


    这个秦子夜貌似不简单呀!!


    圣旨即刻发出,快马驰往颍川。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