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8章 扶苏:“顶不住…真的顶不住…”

作者:圆圆滚滚土豆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秦,始皇三十四年。


    距离始皇陛下得仙人召唤,离开大秦已经有三天之久。


    始皇陛下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召唤出了天门,飞升上界。


    当时,章台殿内。


    一众文武百官都看的呆滞了。


    陛下说飞升就飞升,偌大的大秦怎么办?


    他们怎么办?


    他们也想跟着陛下一同去天界啊!!!


    文官当中,丞相李斯的脸色涨得通红,他师从荀子,集法家之大成者,投奔秦国,做了吕不韦的门客。


    后来得吕不韦举荐,入了秦王嬴政的眼。


    一路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与诸多大秦能臣武将一同,辅佐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


    后世之人谈论始皇帝嬴政,必定绕不开他丞相李斯。


    李斯可以说的上已经名留史册了。


    原本李斯不觉得这世间还有什么能打动他的,长生不老药这种说法,他李斯嗤之以鼻。


    若是真的有这等宝物存在的话,为何古之三皇五帝没有一人得以长生?


    可是如今他看到了什么?


    陛下竟然说他得了仙缘???


    丞相李斯原本只以为陛下是想炼丹长生陷入了魔怔。


    可是后面陛下当着他们这些文武百官的面儿,反手直接召唤出了天门!!!


    虽然这个天门与李斯想象中的光芒万丈的那种不同。


    可是陛下他可是当着章台殿内一众官员的面儿,走进了天门,消失不见的啊!!!


    这一幕给李斯与百官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都别慌!!!”


    “没听见陛下临走时的话么?”


    “陛下只是去了天界,不日便会回来。”


    “尔等只管做好本职工作,斯不希望陛下回来的时候,大秦乱成一团,惹陛下发怒。”


    丞相李斯作为文官之首,威严甚重。


    在朝堂中,说话很有分量。


    再加上始皇帝嬴政临走的时候确实说过,不日便回的话。


    章台殿内的一众官员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很快便冷静了下来。


    “陛下如今去往天界,朝中事务当由扶苏公子监国理政。”


    武将中,一个体壮如牛的中年汉子开口说道,此人正是王翦之子,通武侯王贲。


    其身后站着的一位英武不凡的年轻小将,正是通武侯王贲的儿子,武成侯王离。


    老武成侯王翦年事已高,常年征战下,身体已经千疮百孔,这些年基本都是卧榻在床,鲜露人前。


    在当时的大秦,并不是所有爵位都是世袭制的。


    其中大部分爵位在世袭后都会降爵,而且不是一级一级的降,是三级降。


    而王家的武成侯爵位却不在此列。


    王翦战功赫赫,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始皇帝嬴政念其辛劳,特许王家武成侯可世袭爵位,永世不降。


    而王贲的通武侯一爵是他自己亲手打回来的。


    王氏一门双爵并列。


    在军中,可谓是代表性人物。


    而大将蒙恬此时正率领三十万秦军将士驻守上郡,防御匈奴,朝中武将以通武侯王贲为主。


    “臣附议。”


    “臣附议。”


    虽说之前公子扶苏因为陛下焚书坑儒,上谏,惹怒了陛下。


    可是后来陛下也只是口头上训斥了扶苏公子几句,并让公子扶苏抄写治国理念而已。


    如今陛下不在,公子扶苏作为陛下的长子,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公子扶苏都应该站出来,坐镇朝纲。


    最后公子扶苏一脸懵逼的被百官推上了监国之位。


    而为了避免发生动乱,章台殿内百官统一了口径,陛下偶感风寒,朝政由公子扶苏代为处理。


    武成侯王离更是带着军中精锐,全天城内巡逻,特殊时期,全城戒严,皇宫内的消息也被封锁,走漏消息之人,夷三族。


    在这外松内紧的办法下,始皇帝嬴政消失不见的消息并没有扩散出去。


    隐藏在各地暗处的六国遗族仍然在积蓄力量,准备搞事。


    始皇帝嬴政消失的这些日子里,别人怎么样,不好说。


    但是公子扶苏的日子有些难过了。


    大秦疆域如此之广,至始皇三十四年,足足设置了四十余郡。各郡最高长官为郡守。


    郡守掌管一郡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大权,并定期向皇宫进行汇报工作


    -而郡辖区内的属吏,诸如郡丞、郡尉之类的官员,由郡守一言决之。


    但郡守的副手一般由咸阳指派。


    在郡之下设立县市,县内的人口在万户以上的,该县之首官称之为令。


    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首官称之为长。


    与郡相同,县首管理一县的民政、税收、司法、治安等,并负责执行由咸阳下达至郡,郡再往县下发的政策与命令。


    为辅佐县首执政,县下又设县丞、县尉等属官。


    现在问题来了,虽然说各郡县的事务虽基本都由郡守与县首处理的差不多了。


    可是还是有一些定期向咸阳汇报的工作需要始皇帝嬴政批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这个时期的大秦,虽然说也有在绢布上书写的习惯。


    可是消耗甚大,哪怕是始皇帝嬴政也经不起这般消耗。


    因此,那些臣子们上奏的谏书用的都是竹简书写。


    明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有的臣子上奏的时候都先引经据典,顾左言他,在竹简的最后面才表明自己的意思。


    看的扶苏是眼花缭乱,最后看到臣子的谏言只占据竹简的五分之一时,气的他一阵肝疼。


    而且臣子们竹简中,大多都是对始皇帝嬴政的问候,就这些内容便占据了谏书的一小半。


    当然,无事发生便算是好事了。


    而有些地方因为地方山贼祸乱百姓,郡守上书,希望咸阳能够派兵过去镇压。


    再有的就是某某郡某某县发生天灾,需要国库拨款救灾。


    边关那边还好,因为有蒙恬和三十万大军坐镇上郡,匈奴不敢轻举妄动。


    天色已经转暗,章台殿内,灯火通明,扶苏正伏在案上批阅谏书。


    而一旁的御案上,竹简仍然堆积如山。


    扶苏已经连续看了三个时辰的竹简,只觉得眼前都有些发黑,可是御案上的竹简还剩一大半。


    短短几天下来,扶苏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个时候,他深刻体会到了自家父皇的不容易,以他的速度,每天最少花费六个时辰才能批阅完那些谏书,扶苏表示自己真的顶不住啊!!!


    “父皇…您快回来吧…”


    “儿臣…儿臣顶不住啊!!!”


    喜欢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请大家收藏:()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