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1章 道之大小

作者:九品戒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市。


    李泰在一群魏王府门客和官员的簇拥下,驻足在西市的酒楼门前。


    “食为先。。。这名字倒是独特。。。是想说,民以食为天吧?”


    等李泰带着人进了酒楼,酒楼里一个个妆容精致的姑娘,又是让人眼前一亮。


    “魏王殿下,诸位大人,楼上请。”


    酒楼里,楼上楼下一个男子都没有,看这意思,跑堂的应该都是这些姑娘,这可算是在长安城中特立独行了!


    “这酒楼倒是别致,满楼红袖飘香脂粉扑鼻,若非知道这里是酒楼,孔某还以为是入了平康坊那等勾栏瓦舍之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声音中满是鄙夷跟嘲讽,“许是孔某多日未曾出来走动,竟不知这长安城中兴起了佳人侍酒,秀色而食的风气。”


    “这倒是省了厨子的一番功夫!”


    所有人都扭头看向说话那人。


    说话的是孔维,大儒孔颖达的侄子。


    李泰皱了皱眉,没说什么。


    孔颖达那是儒学大家,当代儒学的核心领军人物之一,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天下的文人当中,地位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当初李泰召孔维入魏王府,为的也是拉拢孔颖达。


    所以,李泰见开口的人是孔维,只是皱了皱眉,就扭头继续参观起了酒楼。


    “这桌椅的样式可是从胡商处学来的?”李泰摸着身前的太师椅椅背,满脸好奇的打量着,“酒楼里这样的布局倒是新颖的很。”


    杜楚客见李泰想岔开话题,马上会意的说道,“这里的桌椅远比胡桌胡凳精致的多,看做工和雕纹,倒不像是那些蛮夷之人的风格。”


    “确实如此,只看这套桌椅精细的做工,应当也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韦挺也是个聪明人,马上意会的加入了两人的讨论当中。


    可这孔维,见没人理会他,不知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还是觉得众人在场有些下不来脸面,不冷不热的又来了一句。


    “房梁公也算以笔墨传家,文臣的表率,不想其子竟然是个营营苟苟之辈,竟一心钻营商贾之事,真是哗众取宠!”


    孔维自幼便有名师授学,自诩经学大才,腹有良谋,见了李世民他都敢说自己有治世之大才,可他半年前就进了魏王府,一心想得到李泰的重用,而李泰平日里对他倒是客气,但始终没给他过多的权利。


    今日,房俊酒楼开业,李泰竟带着全府的门客与一些朝中官员亲自到场为房俊这商贾之事站台,这怎么能让孔维不心中恼火?


    你魏王不是不愿重用我孔维吗?


    那孔某人便改投他主!


    今日我便要激怒你,让你知道知道孔某人的手段!


    “殿下,恕孔某直言,房俊堂堂梁国公之子,未来的驸马都尉,不思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以报君恩,却一心钻营商贾之事,与市井小民争利,实在令人不齿!”


    李泰这边,脸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


    今天来这里是干啥的?


    是过来给房俊捧场的,不是来砸人家店的!


    你说一句就算了,他李泰都没搭理你,你就老老实实的闭嘴,等着吃饭就得了,这怎么还说起来没完了?


    见李泰转过头,孔维也更来劲了。


    “房俊之才,不过是些奇技淫巧,于家国大事毫无裨益,小道尔!殿下不应与如此之人交往过密,免得殿下名声受其所累,得不偿失。”


    “房俊这酒楼开业,殿下带着这么多人来为其造势,若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怕是会说殿下助长房俊此等歪风邪气!”


    孔维这话一出,气氛一下就变尴尬了。


    不少人都一脸看傻子一样的表情去看孔维。


    前段时间他们那么多人在一起研究的是什么?


    不就是怎么拉拢房俊,怎么把御珍坊里的东西,变成魏王府的吗?


    你自己也在场,你不知道?


    魏王殿下对房俊是个什么态度,那还用拿出来大家探讨一下才能看出来吗?


    而且,今天魏王殿下分明是为了来给房俊站台的,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贬低房俊,还劝魏王不要跟房俊走的太近,干啥?给魏王殿下上眼药?


    到底咋想的啊?


    李泰偏过头,看向孔维,“依孔先生所言,何为大道?”


    “殿下有问,不敢不答。”孔维这下可来了精神,这问题,等于是打他手心儿里了!


    “大道之言,儒家典籍早有明训,大道者,非逐利之术,乃修身以正,济世以仁之根本也,昔年孔子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并非否定‘利’本身,而是辨明‘利’与‘义’的先后本末。”


    “若寻大道,需先修身,当以仁义礼智信为骨,以诗书礼乐为养,明是非、知廉耻,养浩然之气,成君子之德。”


    “如孔门弟子,吾日三省吾身,如曾子,士不可不弘毅,此乃立身之基。。。”


    孔维一阵侃侃而谈,但说的却都是些陈词滥调,引用的也不过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说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别说在场的众人了,只要是读过大学的文人,谁都能说的出这番话。


    “所谓大道,乃治国安邦之道,吾等读书之人,当以圣人之言为指引,以经世济民为己任!”


    最后,孔维也不忘了dis一下房俊。


    “房俊身为国公之子,不思如何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却沉迷于商贾之事,追逐蝇头小利,此非大丈夫所为。”


    李泰嘴角带着一丝冷意,直接开口道,“先生所言的治国安邦之道,可有详解?可有胜过历代先贤治国安邦之策?若先生腹有经天纬地之才,青雀当上书父皇,为先生请功,荐先生入朝,一展胸中所长。”


    孔维被李泰这一连串的追问,问得脸色骤变,之前还侃侃而谈的他,此刻竟一时语塞,额头渐渐渗出冷汗。


    “殿下。。。这治国安邦之道,乃是。。。乃需从长计议,需结合当下时局。。。”


    “当下时局?”李泰讥笑了一声,“诸位都知道,今秋河北道水患,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不少流民甚至进了长安城,本王也受父皇之命,在长安城中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先生既言有治国安邦之道,那便说说,面对水患,要如何赈灾?”


    周围的门客差点有人没忍住笑出声。


    魏王给孔维出的这题,有点超纲了啊。


    这是摆明了不想让孔维下的来台啊。


    孔维要是有办法,当初水患之时就该提出来了,怎么可能等到今日?


    今儿可真是有好戏看了!


    喜欢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请大家收藏:()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