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71章 差异化的海岛求生

作者:姗姗来迟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其他两个方案等会再说。


    荒野求生的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后发现,或许比起常规的综艺节目有一些特殊要求。


    我们需要采购直升飞机,大量的户外装备。


    以及还需要与当地的政府机构与国家公园的管理处进行申请和协商。


    因为我们是商业行为,所以大概率会对当地的地貌、生态或多或少有一些破坏。


    所以可能需要价值不菲的赞助费或者场地租赁费用。”


    原本徐谨言以为荒野求生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没想到莫瑞却提到了更尖锐的问题。


    “直升飞机好办。


    你直接采购就行,以后SNN也会朝着综合性电视台发展。


    直升飞机、直播车、设备什么的,随着总部大楼的入驻,都需要购买。


    包括人员扩张,节目增加,都是计划中的事情。


    至于赞助费或者租赁费用。。。


    你的意思是恐怕未必能轻易谈下来是吧?”


    徐谨言闻弦而知雅意。


    众所周知,米国的环保组织影响力很大。


    但不少人认为那是新世纪之后的事情了。


    其实不然,早在60年代,早就脱离了吃饱肚子阶段的米国人,就已经开始关注环保问题了。


    到了70年代,可谓是环保组织发展的黄金期甚至全盛时期。


    从60到70年间,米国的性环保组织人数从12.3万人增加到82万人。


    80年代中期以后,环保组织继续迅猛发展。


    如全国奥杜邦协会、环境保卫基金会等组织,83年会员人数是175.2万人,到了80年代末,迅速膨胀到了700多万人。


    70年代,环保组织通过游说等方式推动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立法的出台,如洁净空气法修正案、濒危物种法、北美湿地保护法等。


    1970年环保署的成立也与环保组织的推动密切相关。


    在80年代,里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不得不推行反环保政策。


    致使环保组织则积极行动,奥杜邦协会、全国野生动物联盟等猛烈抨击联邦政府倒退的环境政策,直到迫使支持反环保势力的内政部部长瓦特辞职。


    当然,后来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有不少环保组织并不是真的保护环境,而是一门生意。


    “是这样的。


    所以我这里还有一份备用方案。


    可以选择加麻大或者南美的一些国家。”


    莫瑞点点头。


    然后递过来一份文件,上面是关于环保的分析。


    “你自己做决定好了。


    我个人的意见是优先选择米国本土。


    若是这几个国家公园不行,就换成容易的阿拉斯加和加麻大。


    如果实在谈不下来,在考虑其他国家吧。


    其实不必局限于亚马逊,撒哈拉沙漠、冰岛火山、哥斯达黎加雨林、安第斯山脉也都可以。”


    徐谨言大致翻阅了一下,就是他猜测的那样。


    米国的有些环保组织,为了赚钱和某些政治诉求,说你破坏环保就是破坏环保。


    哪怕你说破了嘴皮子,也是破坏环保。


    可只要你有相应的关系或者钱给到位。


    就算你真破坏了,人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到。


    这种烂事,在米国都是日常了。


    徐谨言也并不以为意,这种事情,总不能还让自己出面吧?


    不然,让你莫瑞做这个SNN的总裁的意义何在?


    “嗯。。。


    我的意思是,如果真遇到某些事情。


    老板你是不是可以动用一下影响力?”


    莫瑞却没有get到徐谨言的意思。


    反而以为徐谨言没明白他的意思,更直白的解释了一句。


    “一个节目而已。


    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


    实在不行,你把这个方案整合一下,我拿去卖给ABC。”


    徐谨言怎么可能不明白莫瑞的意思。


    自己的身份其实是很敏感的。


    在普通人或者了解程度不深的人眼里,自己几乎拥有着无限的影响力。


    在1月20号的新任总统就职仪式上,你徐谨言有多风光,不但全美都看到了,甚至全世界都看到了。


    所以不少人都认为自己能够影响州长、参议员、甚至总统。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与其动用自己看起来声势浩大的影响力,却去做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傻子才干。


    所以徐谨言也很干脆利落的把刚看过的文件丢在了桌面上。


    “我知道了,老板。。。”


    莫瑞被吓了一跳。


    自家老板提出的创意,却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做不出,反手被卖给别家电视台。


    这可是非常无能的表现。


    即便徐谨言也是ABC的老板,但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待遇。


    别人了解不多,莫瑞可是最清楚不过的。


    “然后是海岛求生的方案。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紧接着,被敲打过的莫瑞再也不提有的没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快速的把有九成雷同,只是换了个环境的海岛求生方案,讲了一遍。


    因为今天刚敲定了两大一小的三座海岛,所以莫瑞也从提前准备好的备用方案里,结合这三座海岛,做了一个详尽的提案说明。


    “你搞错了一点。


    荒野求生主打的是一个硬核,以及个体的力量。


    是个人对抗极端自然的生存教学、是普通民众对专业技能的崇拜、对极限冒险的好奇。


    而海岛求生做成跟荒野求生一样,就陷入到同质化里面去了。


    所以海岛必须要进行差异化。


    首先是从个人改变成团队,三人团体也好,五人团体也行。


    甚至十个人也可以,主要体现的是多人在封闭海岛的社群协作生存实验。


    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技巧和能力,更不用达到硬核的程度,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加一个当地土着或者资深导师来引领团队。


    另外,你得搞点封闭环境下人性的实验。


    就比如男女合作的噱头、小团队与小团队之间的对抗、合作。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博弈、甚至可以搞成幽默好笑的大型户外电视剧。


    另外,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阶段,对团体发布一些从易到难的任务。


    胜利者有积分可以兑换物资、失败者就得有惩罚甚至被淘汰。


    对人气较高的参赛选手还可以签一份长约。


    总之一句话,不能搞成海岛版的荒野求生。


    观众喜欢看什么,就拍什么,观众想到的要拍,想不到的更要拍。


    就比如蒙面歌手一样,也可以搞一点剧本,增加冲突来吸引观众。


    你甚至可以考虑让荒野求生里的受欢迎的选手与海岛求生这个节目互动,只要观众们爱看。


    明白了吗?”


    实际上莫瑞一开口,徐谨言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就像他说的那样,搞成海岛版的荒野求生和荒野求生除了环境不一样,就没什么区别了。


    这样的节目,观众们第一次看,会觉得新奇、有意思。


    可时间长了,观众们就会觉得这两个节目都一样,收视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收视率低了,那广告费和赞助费就少了。


    虽然徐谨言并不是资本家,也不用靠着SNN拍综艺节目赚钱。


    但还是那句话,他的任务,就是给没吃过的细糠的白皮猪们,来一点降维打击的同时,顺带收割一下这些没见过世面的韭菜们。


    所以,徐谨言直接全盘否定了莫瑞的提案。


    喜欢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请大家收藏:()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