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值夏末初秋时节,正是海蛎湾屯子台风肆虐的时候。
狂风夹裹着暴雨,无情地浸刷着这个穷破落的小渔村。
阴暗的海面上,浪涛翻滚,汹涌地拍击着礁石,溅起几丈高的潮水。
有经验的渔民,早已经将船只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锁死,避免集体财产的损失。
就连家中的窗户都是用木条钉死加固,正常的人都不会在这种天气外出。
李建军不顾狂风暴雨的肆虐,穿着厚重的蓑衣,推着板车,义无反顾地向着海边奔去。
这个年代,海边的人要想吃饱肚子容易,但是,长期以海鲜为主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渔民大多依靠捕捞海产品,用来交换粮食。
可惜这一年的日子有些艰难,因为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别说李建军手中无粮票,就算有,也购买不到粮食。
李建军此时胆大包天地往这危险之地冲,是因为他有上辈子的记忆。
用不了半个小时,台风就会消停,雨势渐歇,村子里的二傻会误打误撞地在一个礁石狭缝里,发现大量被海水冲上来的带鱼。
这玩意儿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算稀缺资源,还是值点钱的。
此时的海上资源,因为过度捕捞的缘故,有些难以维生。
加上技术限制等问题,渔民很难捕猎到深海中的鱼,所以这玩意儿是很畅销的。
这些带鱼当时被渔村里跑得最快的渔民占为己有,然后狠狠挣了一笔不菲收入,一度成为村子里面人人羡慕的对象。
李建军此时要赶在这人面前,将这些带鱼截胡,再换成粮食。
板车在风雨中走得很艰难,有好几次都差点被吹翻了去。
还好,他是成年男子,力气还算大,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来到了事发点。
在马灯的照耀下,银白色的长条物,在黑色的礁石缝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李建军激动地吐了一口浊气,一路的辛苦,此时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收获的喜悦。
这么多鱼,都快能赶上他半年的捕捞总和了。
随着风势的减弱,潮水一退再退,没有再冲击向这一片区域后,他果断地拿出鱼叉冲上去,开始捡鱼。
这些是深海鱼,一旦离开海中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并不需要抓活的,得在太阳出来暴晒之前,将这些鱼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水产公司。
李建军干劲十足,如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将400多斤重的带鱼装上板车。
这是他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此时,那礁石区域里,还有一二百斤的鱼带不走,让他直呼可惜。
说实话,如果有个畜口帮忙一起拉的话,会省力一些,由人力拉到镇上去的话,那个辛苦无法给外人道。
他将厚重的蓑衣覆盖在带鱼上,正准备尝试自己拉板车时,就看到远远的一个黑影向着这里行来。
此人正是村子里的二傻,一个脑子烧坏了,智力只有五六岁孩子的年轻小伙子。
所谓傻人有傻福,此人运气挺好,瞎跑跑的也能撞上这些带鱼。
上辈子那个卖了带鱼的人并没有因此就感恩他,所以,这件事情他啥好处也没捞上,也是个可怜的人。
二傻为人还算讨喜,虽然脑子不清楚,但让干活的时候也会听话,靠着这一点,在村子里倒也混了个肚饱。
李建军想到上辈子的一些事,当机立断的将其招了过来。
“二傻,你帮我推车子,我去镇上给你买糖吃怎么样?”
“啊啊啊……我要吃糖,哧溜~~~”
二傻哈喇子流了一地,欢呼跳跃地表示愿意帮忙。
对方憨胖憨胖的,笨力气比起李建军来不遑多让,有他相助,剩下的带鱼也全部装上车。
然后将二傻身上的油布雨衣也脱下来,浸湿后将鱼盖上,防止发臭。
一路上泥泞难行,二人合作之下,废了很大的力气,这才赶在天亮前,把板车拖到水产公司大门口。
此时,这个地方只有管事的一个人守着门面,就靠着柜台打瞌睡。
雨才停歇,大清早的是不会有人来出售鱼产品的,所以就有些放松。
对于自己被吵醒,这个管事还是有些怨念的,只冷冷地瞥了二人一眼。
“啥东西?赶着投胎啊,就不能晚点送来?”
李建军知道这些吃皇粮的人,态度会有些不好,暂时没和对方杠,只如实相告是带鱼后,这才换得对方硬梆梆的一句话。
“自己搬上秤吧,我可忙着呐。”
然后没好气地嘀咕了一句:“穷批倒灶的渔花子,尽会找事儿,老子尽伺候你们了……呵……”
这人一边拨弄着算盘珠子,一边准备记账,桌子上的茶杯,零碎物件被其弄得咣咣响,看来被迫干活,让其火气挺大。
二傻被吓得退缩一旁,扯着李建军的衣角哼唧道:“建军哥,这人好凶啊,我好怕,我要奶奶~~”
“没事儿,别怕,有我在呢,没人敢欺负你!”
“等下就去买糖,把你的小包包都装满满的啊。”
……
李建军拍了拍二傻的手,安抚住了他,这才没有犯浑闹将起来。
看向这个管事暴躁的身影时,只冷冷一笑,继续咬牙忍了。
先把钱弄到手,此人蹦跶不了多久的。
还好有二傻出力,累死累活的干了半个多小时,这才把一车带鱼过了秤。
大概是628斤,这么重的鱼货,把板车的轮胎都压坏了,甚至,就连板车上的木板片都快压断裂。
还好,辛苦的付出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带鱼,是按照每斤0.35元的价格统一收购,倒也不会让李建军吃亏了去。
只是让李建军没有想到的是,他来得有些不太凑巧,管事的在装现金的抽屉里翻找了一会儿后,竟然来了一句。
“眼下受到暴雨影响,道路不通,管钱的老王大概是耽误了,我这里只有150块,你先拿着,剩下的,只能给你用票据补,你自己选一下,是要布票,还是粮票吧!”
“动作快点啊,别跟我墨迹,还忙着呢!”
这么多钱不少了,抵得上几个月的收入,李建军拿到手里的时候,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不过除掉这些现金,还有价值69.8元的票据需要弄到手。
按照这个小破地方的政策,每人一年有24尺布,相当于12块钱。
他一家人的布票加起来还算可观,但他早先是个自私的浑蛋,那些粮票布票,各种工业票,只要一到手将其转卖掉换成酒肉挥霍一空。
眼下是看到什么票都想要,都是急缺的。
盘算了一下十口人的用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衣裳,至少要预备上两套才够换洗的。
想明白后,李建军赶在管事的耐心用尽之前,花了35块钱兑换了70尺布票,先仅着孩子和媳妇老娘用的,以后再想办法兑换。
又兑换了大额粮票,油票,肉票,糖票,火柴票,棉花票等,生活里但凡需要的,他全都要配置上。
到此还有3块钱的账没有平,这是他故意留下来的。
瞅了一眼周围,他把二傻支开,对这个管事的小声道:“领导同志,实不相瞒,我家中才刚新生了个孩子,急需粮食,但我知道现在供销社里粮食紧缺,实在没路了,还请你帮我想个法子吧。”
“这剩下的钱我就不要了,你看……”
这个管事人品不咋地,但地处高位的人,信息比较流通。
上一世,就有村民靠着扒上这个人的大腿,然后混得风生水起的。
不但度过了粮食危机这一关,以后更是搬到了镇上,再不是个臭打鱼的。
这一世,李建军自然也是希望能借助对方的势,度过断粮这个难关。
这么明晃晃的好处,说实话,能不动心的人,还真找不到几个。
这管事原本很不耐烦的,此时见有好处,也终于有了几分好脸子。
“啧啧……看你也是个困难的,倒也愿意给你指条明路。”
“这粮食不能随意买卖,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弄到,你这样……”
管事的在其耳边小声叮嘱了几句后,倒也听得李建军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