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14、有狍子来了?

作者:一纸虚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果不其然,媳妇第二天就下奶了。


    而且媳妇本身的规模就不小,之前三小只都喝的哇哇的。


    如今两个小崽子更是喝的没有问题。


    程大牛逼也委托沈知川和张小凤带过来了药材,天天给沈知霜熬药补身体。


    二埋汰媳妇也怀孕了,所以沈知霜不怎么让他来。


    但是那大果子和王大拐媳妇几乎天天都来,跟着媳妇和大奶奶,一同帮着伺候。


    丈母娘有时候也带着沈知川家的孩子一同过来帮忙做饭。


    三小只这时候也开始放了寒假,一个个天天看着弟弟妹妹,眼睛都不转动一下。


    老五的小名自然叫小鹤儿了。


    倒是老四的名字,在二虎的强烈要求下,叫成了四熊砸。


    老四长得很大,看起来就憨憨厚厚,叫这个外号,倒也不是不行。


    二虎扭腰晃腚的美着:“大龙二虎三雀四熊五鹤!”


    陈光阳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光阳啊,你老在家也不是个事儿,要不你替我去镇上大棚看看,要不我总惦记是回事儿。”


    媳妇看着陈光阳,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大棚的确是她的心血,自己生孩子,而王大拐那边还得照看一下公社这边,所以的确是有些放心不下。


    陈光阳点了点头:“都生了孩子了,还乱操心,行,我一会儿吃完饭就过去瞅瞅。”


    媳妇这才点了点头。


    为了让媳妇安心,陈光阳吃完了饭,穿上了衣服,就前往了大棚走去。


    出了家门,踩着嘎吱作响的冻土路,陈光阳抄近道往屯子边上的大棚基地走去。


    天是瓦蓝瓦蓝的,太阳明晃晃地挂着。


    可那点暖和气儿就跟没劲儿似的,挡不住刀子似的北风。


    路边的积雪冻得梆硬,踩上去一个白印子。


    离着老远,就瞧见蔬菜大棚那片地方热气腾腾的。


    不是真冒烟,是人气儿旺。


    几座长长的、覆着厚厚积雪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反着光,像趴着的巨兽。


    大棚旁边的空地上更是热闹,停着赵小虎开的是陈光阳赢来的卡车,车屁股正对着大棚的出口。


    赵小虎正从驾驶室里跳下来,嘴里呵着长长的白气。


    一边搓着手一边跟旁边的人嚷嚷:“大家伙抓紧哈,这鬼天气,晚一会儿菜都得冻瓷实喽!”他穿着件油渍麻花的军大衣,棉帽子耳朵撩起来,露出冻得通红的耳朵蛋子。


    几个村民正从大棚旁边临时搭的、四面漏风但好歹能挡点雪花的帆布帐篷里往外抬东西。


    抬出来的是一筐筐码得整整齐齐的柳条筐。


    柳条筐里是啥看不清,因为筐外面都严严实实地裹了一层厚厚的、打满补丁的旧棉被。


    用麻绳捆得结实实,像个臃肿的大包裹。


    “一二!起!”


    一个壮实汉子喊着号子,和另一个村民一起,吭哧吭哧地把一个裹着棉被的筐子抬起来,小心翼翼地往卡车敞开的车厢里送。


    车厢板子上已经垫了厚厚的干草帘子。


    陈光阳走近了些,没急着说话,就站在旁边看。


    只见筐子放进车厢,立刻就有等在车斗里的人接手,不是急着码放,而是又往上蒙东西。


    先是一大块透明的厚塑料布,哗啦一声抖开,严丝合缝地盖在筐上,把整个筐子连同它下面的干草都罩在里面,边角都掖得死死的,一点风不透。


    这还没完,塑料布上面,紧接着又蒙上一层同样厚实的旧棉被!


    最后再用粗麻绳把蒙好的棉被塑料布在筐子身上十字交叉,勒紧捆牢实。


    “对,就这么整!捂严实喽!一层塑料布隔潮气,一层厚棉被保暖,这菜到镇上供销社,指定还是水灵灵的!”


    王大拐拄着拐,一条腿不利索,但嗓门洪亮,在车旁指挥着,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环节。


    这塑料布和棉被可都是循环利用。


    他裹着件老羊皮袄,胡子眉毛上都结了一层白霜。


    “放心吧拐叔,沈队长定的规矩,咱都记死了!差不了!”抬筐的汉子喘着粗气应道,脸上是冻出来的红晕和干活的热气。


    “嫂子这法子好使!给县里送菜,零下二十多度,一路跑过去,菜叶都没蔫巴!”


    旁边负责蒙塑料布、盖棉被的村民也插话,语气里带着佩服。


    陈光阳听着,心里头那点因为媳妇坐月子、自己帮不上大忙的焦躁,不知不觉就松快了不少。


    他看着这热火朝天的装车场面,看着村民们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媳妇定下的保温流程,一股暖流夹杂着自豪感涌了上来。


    媳妇是真行,这大棚从无到有,从种到卖,规矩立得明白,底下的人也真听招呼。


    她人虽然躺炕上了,可这摊子事,照样转得稳稳当当。


    他这才迈步走过去。


    “光阳叔!”赵小虎眼尖,第一个看见他,赶紧招呼。


    陈光阳点点头,走到车斗旁,伸手拍了拍一个刚捆扎好的“大棉被包裹”,入手冰凉但厚实,“整得挺像样。”


    王大拐扭头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哟,咱大功臣来了?家里头小的咋样?”


    他嗓门大,这话一出,周围几个干活儿的村民都嘿嘿乐了起来,眼神里带着善意的打趣。


    陈光阳也笑了,有点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踏实,“费心了拐叔,这儿让你受累了。”


    “累啥!这不都现成的章程?你媳妇本事大,把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这帮人,就出点力气,按规矩来,错不了!”


    王大拐摆摆手,又冲着装车的喊,“都精神点!光阳看着呢,别给咱沈队长丢脸!”这话引来一片哄笑和更麻利的动作。


    “走,进棚里瞅瞅?里面才暖和!”


    王大拐拄着拐,引着陈光阳往最大的那座棚子走。


    掀开厚重的、钉着棉絮的门帘子,一股混合着泥土、蔬菜清香和浓郁湿暖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


    瞬间驱散了外面的严寒。


    陈光阳忍不住舒服地吸了一大口气。


    大棚里面,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暖烘烘的空气包裹着全身,光线透过塑料膜,带着点朦胧的绿意。


    地上垄沟分明,一畦畦的蔬菜长得精神。


    绿油油的菠菜、小白菜叶子肥厚得能滴出水来。


    顶着小黄花的黄瓜藤爬满了架子,翠生生的黄瓜顶着嫩刺儿。


    红彤彤的西红柿像小灯笼似的挂满了秧子,看着就喜人。


    还有那水萝卜,缨子翠绿,半截白生生的萝卜身子拱在土外面……


    十几个村民分散在棚里各处,正忙活着。


    有佝偻着腰用小铲子间苗的,有拿着小喷壶仔细浇水的,有小心翼翼地给西红柿秧子掐尖打杈的,还有拿着小本本在垄沟间穿行、不时在本子上记点什么的,看那样子是记产量或者长势。


    棚顶的塑料膜上凝结的水珠不时滴落下来,砸在泥土或菜叶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光阳来啦!”


    “阳子哥!”


    “家里都好吧?”


    看见他进来,认识的村民都热络地打着招呼,手里的活计没停,脸上都带着笑。


    棚里温度高,好些人只穿着单薄的夹袄,额头都冒了汗。


    “好,都好!大家伙儿辛苦!”陈光阳一边回应着,一边沿着垄沟往里走。


    看着这满棚生机勃勃的绿意,看着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他心里那份欣慰感更浓了。


    媳妇这底子打得是真牢靠!从选种育苗,到温度控制、浇水施肥,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有她琢磨出来的道道。


    如今她人不在,可这些规矩、这些习惯,已经刻在了这帮干活人的手上、心里头。


    难怪王大拐说“按规矩来,错不了”。


    他走到一畦黄瓜架下,看着那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冰凉滑溜,带着旺盛的生命力。


    旁边一个负责摘黄瓜的老婶子笑道:“光阳,给你媳妇摘两根回去?生啃都甜!”


    陈光阳摆摆手:“不用不用,家里有。你们这黄瓜长得真不赖。”


    “可不,按你媳妇教的法子,啥时候该通风,啥时候该捂严实,啥时候追啥肥,一点不敢马虎!你看这瓜纽子,一天一个样!”


    老婶子语气里满是骄傲。


    陈光阳点点头,心里踏实得不行。


    这趟算是白跑了。


    不,没白跑!


    亲眼看见了媳妇的心血在稳稳当当地运转,这比啥都让他高兴。


    他正准备再往里走走,看看西红柿那边,突然……


    大棚那厚厚的棉门帘子“哗啦”一声被猛地掀开!


    一股刺骨的冷风猛地灌了进来,吹得棚顶的塑料布都呼扇了一下,也吹得离门口近的几个村民一哆嗦。


    “哎哟!谁啊?关门关门!热气儿都跑光了!”有人不满地嚷道。


    只见二埋汰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因为跑得太急,差点被门槛绊个跟头。


    他帽子都跑歪了,脸上冻得通红,却丝毫掩盖不住那从眼底冒出来的、几乎要迸发出来的狂喜,两只眼睛瞪得溜圆,活像捡了狗头金!


    他根本顾不上别人抱怨,也顾不上去扶正帽子,喘着粗气,手舞足蹈地,冲着大棚里所有人,尤其是正站在黄瓜架旁的陈光阳和王大拐,用尽全身力气,带着一种近乎尖叫的兴奋大声吼道:


    “哎呦我的妈呀!光阳哥!拐叔!外……外面!快看外面!来了个傻狍子!


    活的!就在咱大棚后面那片雪壳子上站着呢!嘿!那傻玩意儿,瞪着俩大眼珠子,正往咱这边瞅呢!新鲜热乎的啊!”


    陈光阳一咧嘴,他正好想要给媳妇多弄点肉呢。


    如今这狍子来了,岂不是正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