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26章 好东西不少!

作者:金生水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阳轻轻将瓷瓶拿在手里看着,全器设色绚丽华美,与莹润白皙之胎釉相得益彰,视之毫无俗艳之感,艺术品味之高不在乾隆御瓷隽品之下,当属道光官窑之翘楚。


    陈阳轻轻拂去了瓶身上的灰尘,瓶身釉面光滑,瓶子底部署“慎德堂制”四字矾红楷书款,书法水平甚高,以侧锋书写,笔道稳健而锋芒凌厉,款字结构跌宕多姿,富有变化,可见运笔之人熟知用笔之妙,符合古人所言“正以取劲,侧以取妍”之道,为有清一代堂名款瓷器之少见者。


    据清档记载,慎德堂,为圆明园九州岛岛清晏内的一组建筑。道光十年,道光皇帝择九洲清晏西部之清晖阁旁边,原鱼池之地添建了五间三卷大寝宫,曰:慎德堂,次年落成之后,道光皇帝常年在此园居。


    清宫旧藏《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陈阳想象着如果能找到那幅画轴,或许就能看到这只瓶子在画中的身影,那将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发现!


    旻宁曾专门写一篇《御制慎德堂记》文中,反复强调了修建慎德堂的目地,是为“崇俭去奢,慎修思永。”


    道光十二年始,道光皇帝对慎德堂营建不遗余力,心中默念着慎修思永的祖训,每每想到这座寝宫,将承载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生活品味,内心便涌起一阵深深的使命感。


    每年三度御贡瓷器当中,就有两批被送往慎德堂安放使用,皇帝深知这些精美器物不仅是装饰,更是彰显皇权威严与个人修养的重要载体,心中对每一件瓷器的去向,都有着明确的考量。


    后人对照档案记载与传世实物发现,慎德堂款器皿主要出自这些御贡瓷器当中,这让后世研究者不禁感叹,皇帝对此处居所的特殊偏爱。


    道光一朝御窑厂的烧造制度如前,然而皇帝心中清楚,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必须对瓷器的品质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这种分类制度体现着清朝严密的等级秩序。


    道光朝官窑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类:大运瓷器和御贡瓷器,这种划分在皇帝心中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代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品味。


    大运瓷器是清宫为了满足日常需用、陈设而必备的器皿,皇帝明白这些器物虽然也要精美,但更注重实用性与数量的保证,以维持庞大宫廷的日常运转。


    每年烧造有明确的数量、品类要求,这让皇帝感到一种井然有序的安全感,知道宫中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稳定保障。烧造大运瓷器是御窑厂的主要任务,皇帝深知这是维系整个宫廷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工作,不容有任何疏漏。


    而御贡瓷器,则是由九江关监督在御窑厂精心烧造,专门供道光皇帝御用的器皿,每当想到这些专为自己而制的精品,皇帝心中便涌起一种独特的满足感,这是身为天子的特殊享受。


    其数量少,质量精,纹饰和造型均不同于大运瓷器,皇帝深知这种稀缺性,正是彰显帝王尊贵地位的重要方式,每一件都承载着工匠们的最高技艺。


    一年三贡,分别于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万寿节农历八月、年节农历十二月底这三个节日前进宫,这种时间安排让皇帝感到一种仪式感,每次收到新的御贡瓷器都如同收到珍贵的节日礼品。


    御贡瓷器的特点就是品类少,质量精,数量罕,每一任督陶官烧造的器物甚少重复,这种不重复的特性让皇帝深深着迷,因为这意味着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成为道光御瓷的卓越代表,这些器物不仅是当代的艺术瑰宝,更将成为后世评判自己品味与时代特色的重要见证。


    陈阳看着手里这件道光瓷器,道光朝官窑的精华是御贡瓷器,而慎德堂款器皿又是御贡瓷器的最上乘者。


    这瓷瓶显然属于慎德堂款的御贡瓷器,品格之高再一次证明前述结论。至于每一次御贡瓷器当中哪些器物书写慎德堂款肯定是由道光皇帝所决定,烧造何种式样的慎德堂款瓷器必须经过道光皇帝御览批准后方可,因此慎德堂款瓷器最能体现道光皇帝的审美性格和艺术修养。


    瓷瓶造型之新奇别致,纹饰之独特可观,画工之华美细腻,皆独步一时,堪称道光御瓷之绝代双雄,撷慎德堂之秋色而平分,好玩意!


    与此同时,钱会长在东厢房也有了惊人的发现。


    钱会长踏进东厢房的那一刻,心中便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东厢房似乎是书房兼客厅,布局雅致而富有书卷气息,虽然蒙尘已久,但依然能感受到主人当年的品味不凡。


    靠窗是一张硕大的紫檀木书桌,木质紧密厚重,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桌腿雕着灵芝纹,每一朵灵芝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木头中生长出来,工艺精湛得令人叹为观止。钱会长忍不住用手轻抚桌面,想象着当年主人在此挥毫泼墨的情景。


    桌上还散落着砚台、笔架、笔洗等文房用品,砚台上还残留着干涸的墨迹,笔架上横着一支狼毫,笔洗中盛着早已干涸的清水留下的水痕,仿佛主人刚刚离开,随时会回来继续未完成的诗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让钱会长不禁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墙边立着几个黄花梨顶箱立柜,木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优美,在昏暗的光线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钱会长试着打开其中一个,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里面会藏着什么样的宝物,柜门有些滞涩,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人打开过了,发出“吱扭”一声,这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柜门开启的瞬间,钱会长的眼睛顿时亮了,瞳孔因震惊而微微放大!


    里面竟然是层层叠叠摆放着的瓷器,各种器型应有尽有,就像一个小型的瓷器博物馆!


    钱会长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血液在血管中奔涌,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简直就是一个瓷器的宝库!


    虽然堆放杂乱,积满灰尘,有些甚至被随意地塞在角落里,但一眼望去,青花的深邃、五彩的绚烂、粉彩的柔美、单色釉的纯净……各种品类竟有数十件之多,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钱会长的专业眼光告诉他,这些绝非寻常之物,很可能都是价值连城的古瓷珍品。他强压住激动,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但手还是不由自主地轻微颤抖着,小心地拿起一件豆青釉葫芦瓶,那种温润的触感瞬间从指尖传递到心间,手感沉重,份量十足,说明胎质紧密,釉色莹润如玉,在昏暗的光线中依然泛着内敛的光泽,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字体工整,笔画流畅,这种官窑款识的规范性让他的心跳更加剧烈,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很可能是货真价实的官窑精品!


    当钱会长将眼神移开上层的瓷器时,一个用褪色旧锦缎包袱皮,仔细包裹着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包袱皮上还能依稀看出原本精美的云纹图案,虽然颜色已经暗淡,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华贵,这种特殊的包装方式说明里面的东西必定非同寻常。


    钱会长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预感到这可能是今天最重要的发现。他小心地取出,生怕一个不慎就损坏了里面的珍宝,双手轻颤着层层打开那已经有些脆弱的锦缎,每打开一层,他的心跳就加速一分,当最后一层锦缎被掀开时,里面露出的竟是一对清雍正粉彩三多纹杯!


    此对杯造型优雅至极,杯口边缘微微向外翻展,如花瓣般自然舒张,深弧形的杯腹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弧度流畅而饱满,给人以温润包容之感。矮圈足稳重有力,支撑着整个杯身,比例协调得恰到好处,展现出雍正朝制瓷工艺的登峰造极。


    清雍正 粉彩三多纹杯


    整体造型规整而不呆板,端庄中透着雅致,仿佛是从古代宫廷中走出的贵族,气质非凡。通体所施之釉色莹洁明润,光泽柔和而内敛,如同初雪覆地般纯净无瑕,又似月光洒向大地时的银辉,洁白得令人心生敬畏。


    底部所书的六字双框楷款,字体端正秀美,笔画遒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写款手法直接取自明成化朝的传统技艺,在雍正年间仅用于最为珍贵的佳品之上,足见此对杯的非凡地位。


    外壁以粉彩技法精心绘制蟠桃、石榴、枇杷三组果实图案,这种组合在传统三多纹饰中实属罕见。传统的三多纹饰通常采用蟠桃、石榴、佛手的搭配,而此对杯却别出心裁地以枇杷取代佛手,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工匠的巧思,更显示出雍正朝瓷器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枇杷这种佳果,外形酷似古代乐器琵琶,故得此名,其色泽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调,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寓意着丰盛吉祥、果实累累的美好愿景。石榴作为多子的象征,其饱满的果实内蕴含着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籽粒,代表着多子多孙、子孙兴旺的深层寓意,是古代人们对家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期盼。


    寿桃在神话传说中具有特殊地位,相传为西王母亲手种植,需要汇聚三千年的日月精华才能开花结果,食用后能够延年益寿,因此成为长寿的绝佳象征,这三种果实巧妙组合,承载着“多寿、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绘工技艺之精妙简直达到了神乎其技的境界,每一笔都展现出工匠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笔触细腻入微,能够感受到画师在绘制时的专注神情,用色搭配丰富多彩却又和谐统一,色调整体呈现出淡雅脱俗的美感,给人以清新自然的视觉享受。


    对各种果实的渲染手法极其逼真,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特别是在寿桃的描绘技法上,工匠运用胭脂红颜料巧妙地点染出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的自然斑点,使得桃子表面呈现出由淡绿色逐渐过渡到粉红色的自然渐变效果,这种色彩层次的变化完美地模拟了真实桃子成熟时的色泽变化,从而使整个果实呈现出甘甜欲滴、饱满诱人的真实质感,仿佛随时都会有甘露滴落下来。


    石榴的艺术表现更是独具匠心,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新技法,其整体色泽呈现出粉嫩明润的迷人光泽,在光线照射下散发着温润的光华。


    陈阳和钱会长,各自屋子中,两人如同寻宝猎人,强压下即将喷薄而出的狂喜,竭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唯恐惊扰了这份天赐的惊喜。


    他们的动作轻柔而小心,像是对待易碎的珍宝,又像是梳理着爱人的秀发,不放过老宅的任何一个角落,企图从这堆积如山的岁月尘埃中,发掘出更多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随着搜寻的深入,更多的惊喜浮出水面:造型古朴、线条流畅的明清硬木家具,如太师椅般端庄,茶几般小巧,罗汉榻般舒适,无不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质地温润、光泽内敛的玉质摆件和色彩斑斓、触感细腻的寿山石雕,诉说着主人的品味与格调。


    几尊铜鎏金的小型佛造像,面容慈祥,宝相庄严,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经文;还有那些悬挂在墙上,被岁月的尘埃遮蔽真容的字画,隐约可见笔墨的痕迹,等待着被重新擦拭,再度展现昔日的风采。


    整个老宅,就像一座被尘封的宝库,虽然外表破败不堪,杂乱无章,但内部却蕴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价值,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处细节都隐藏着一个故事,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去解读。


    喜欢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请大家收藏:()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