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步入正轨

作者:逸辰五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恭喜李兄弟大赚!”


    赵振和刘钊相视一眼,同时对李解放道喜。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批货,李解放具体能赚多少,但肯定不是小数目。


    说实话,两人内心都很羡慕,但也仅仅是羡慕,并没有嫉妒的意思。


    李解放虽然年轻,但无论是眼界还是为人处世,都不是他们能比的。


    合该人家能赚到这么多钱。


    当然,他们能有机会跟着李解放赚钱,两人内心很是期待。


    “小钱,不值一提。”


    李解放谦虚的笑道。


    然而他这话,却让赵振和刘钊嘴角止不住的抽动起来。


    这都算是小钱,他们努力了这么多年,算什么?


    注意到两人的神色变化,李解放这才发现自己谦虚的话,竟被两人误会是在凡尔赛了。


    当然,这个年代还没有凡尔赛一说,他再次笑道:“我这也是托了张大哥的关系,赚的都是辛苦钱,等咱们的自行车厂搞起来,那才是赚钱。”


    自行车厂无论是赚钱能力,还是未来的前景,李解放都很看好。


    这也是在合作中,他提出占股百分之六十的原因。


    他和赵振两人交情归交情,但生意是生意,唯有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将来万一出现什么变故或意外,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他,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


    生意场上可以讲感情,但绝不能用感情去维持生意。


    这时李解放用血和命换来的教训,哪怕是在亲近的人,也要留一手。


    老话说商场如战场,可不是笑话,而是真实存在的。


    听到这话,赵振和刘钊都是双眼一阵放光,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自行车厂,能赚到多少钱。


    “李兄弟,再有一周左右,自行车就能投产了,我们是不是也提前多备些货?”


    赵振期待的问道。


    看到李解放的锅炉销量这么火爆,赵振心头就是一阵火热。


    “自行车不同于锅炉,我可没有门路搞到订单。”


    李解放笑着摆手道。


    一看赵振的样子,他就猜到了对方在想什么。


    锅炉的采购方都是企业,通过张振东的关系,可以搞到门路。


    但自行车属于大众消费品,所面对的受众完全不同。


    此话一出,赵振的笑容有些僵硬,不过看李解放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忍不住又问道:


    “李兄弟,你准备怎么搞,说来听听?”


    赵振已经把重心放在了自行车厂上,对于第一批货的销量,格外的关心和重视。


    若不然,他也不会天天往李解放的厂子跑。


    刘钊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思,他开办的修造厂,目前遇到了瓶颈,正面临技术突破或转型的尴尬处境。


    他和李解放三人一起投资的自行车厂,可以说寄托了他很大的希望。


    “自行车现在是供不应求,我们只需要在各地找一些代理商,销路方面大可不用担心。”


    如今自行车依旧需要凭票购买,不少人即便有钱,搞不到票还是买不到。


    既然上面已经默许了民营经济的存在,即便是搞的动静大一些,稍微打点一下,问题不是很大。


    李解放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无非就是依托价格战的策略,快速把红星牌自行车的名气打响。


    没错,李解放给三人合伙开办的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命名为红星牌。


    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土气,但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旋律,对销量的加持还是有作用的。


    三人商议一番后,带横梁的自行车,暂定价格为130元一辆,女士轻便式自行车,暂定价格为每辆一百元。


    接下来两天,在李解放奖金的许诺下,张振东帮他订购的二百台锅炉全部生产出来。


    这个年代的物流很不发达,想要把这些锅炉运送到四九城,需要很多的卡车。


    好在有张建设和刘彪几人帮忙,联系了当地几个厂子,租了几十辆车卡车,忙活了差不多五天,才把所有货物都给发出去。


    一周后,李解放收到了货款,他把从钢厂拿货的货款结清后,账户上多了二十万。


    从他来到这里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三个月。


    比起他在四九城开的百货店,四个月赚了不到十万,足足多了一倍。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订单赚的钱,以张振东的关系,后续还会有订单。


    虽然订单的量都不是很大,但能保证李解放每个月,至少能有二十万上下的纯利润。


    时间来到五月份,第一批红星牌自行车,开始发往四九城和魔都。


    这两个城市的有钱人,相对于其他城市要多。


    自行车现在属于高消费品,放在其他的小城市,也卖不了多少。


    按照李解放的想法,先把品牌在这两个大城市打响了,不需要他们去找代理商,也会有其他城市的代理商主动上门。


    事实上和李解放猜测的一样,第一批发往四九城和魔都两个城市,加起来一千辆自行车,不到一个月就全部销售一空。


    去掉所有费用,一千辆自行车的净利润,达到了六万多。


    别看利润没有锅炉高,但自行车的销量,不是锅炉能比的。


    第一批货算是试点,得到市场的热烈反应后,厂子接下来开足了马力生产。


    赵振和刘钊两人,几乎都住在了厂子里。


    有这两人盯着,李解放倒是乐得清闲了。


    锅炉厂这边基本上也走上了正轨,也不用他每天盯着,但李解放也没直接撒手不管,他把吴刚从赵振身边要了过来,让吴刚负责生产管理。


    安排好这些后,李解放买了回四九城的票。


    过完元宵节他就南下了,这一走差不多三四个月,也不知道徐婉秋和两个妹妹怎么样。


    他这一次回去,也要给两个妹妹安排上学的事。


    按照前世的轨迹,今年十月份,上面就会正式发布恢复高考的文件。


    还有徐婉秋这边,李解放也准备把她一起带过去。


    这才刚结婚,长期分居可不利于培养感情。


    至于百货店怎么办,李解放也想好了,他准备用后世加盟的模式,每年收取一定的费用,让别人来经营。


    百货店每个月可是能给他带来不少的收入,李解放肯定舍不得直接关掉。


    按照百货店每个月的销售业,综合算下来,每个月的净利润差不多在三万左右。


    他每个月收只收一万,相信会有大把的人抢着接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