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停云水阁显锋芒,半句诗破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日后,华灯初上,秦淮河畔流光溢彩,


    丝竹管弦之声随着水波荡漾,


    空气里都浮动着靡丽繁华的气息。


    “停云水阁”并非临河最张扬的那几座画舫楼阁,


    反而隐在一处稍稍僻静的河湾,


    白墙黛瓦,格局清雅,


    乃是江南士林私下高会、不喜俗闹的所在。


    苏惟瑾递上徐明轩给的请柬,


    自有清秀小厮恭敬引他入内。


    一进水阁,暖香夹杂着墨香、茶香扑面而来,


    与外间的浮华恍若两个世界。


    厅内已到了二三十人,


    大多年轻,意气风发,皆是今科南闱脱颖而出的举人,


    前十几乎悉数在场。


    苏惟瑾一眼便看到了温润含笑的徐明轩,


    以及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第三名孙修理、第五名周文斌等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上首几位气度沉凝的中年文士。


    经徐明轩低声引见,苏惟瑾心中微震


    ——竟是理学名家、时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的欧阳德;


    以刚直敢谏、学问渊博著称的崔铣;


    还有心学巨擘王阳明的得意门生邹守益!


    这几位,皆是名动天下的学者、清流标杆,


    能得他们莅临,足见此次文会分量之重。


    最令众人意外且暗觉兴奋的是,


    席间还有两位女子。


    一位身着淡青衣裙,容貌清丽绝俗,


    气质却冷冽如霜,怀抱一张古琴,


    正是近年来声名鹊起、


    以才情和孤高闻名的秦淮清倌人沈香君。


    另一位年纪稍长,


    衣着素雅,眉目温婉中透着书卷气,


    安静地坐在一位气质儒雅、


    目光明亮的年轻士子身旁,


    苏惟瑾认得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阶,


    两人相互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徐明轩低声告知:那是徐阶的夫人沈氏,亦通文墨。


    如此阵容,可谓江南文坛一次小规模的顶尖聚会。


    苏惟瑾这位寒门解元的到来,


    自然也吸引了所有目光,


    好奇、审视、友善、淡漠兼而有之。


    他从容不迫,一一见礼,


    态度不卑不亢,言辞得体,


    倒是让欧阳德等人微微颔首。


    文会伊始,自是饮酒品茗,诗词唱和。


    既有歌颂金陵形胜的雄浑之作,


    也有即景抒怀的婉约之词。


    才子们争相逞才,佳作频出,赢得阵阵喝彩。


    徐明轩一首《秦淮秋夜》


    凉月浸秦淮,


    画舫枕波开。


    灯摇秋浦影,


    风送桂香来。


    清丽空灵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表情】


    孙修理一篇《金陵赋》金陵赋


    钟山峙碧穹,大江走巨龙。


    六朝兴废土,十里控吴峰。


    城垛凝残雪,秦淮漾晚钟。


    古今吞浩气,凭栏望日红。


    磅礴大气,皆显露出深厚功底。


    轮到苏惟瑾,他略一沉吟,


    并未选择宏大题材,


    反而以眼前小巧景致入手,


    吟了一首七律《停云水阁小酌》:


    “曲槛临流碧玉湾,


    停云深处隔尘寰。


    窗含钟阜千峰紫,


    座揽秦淮一桁烟。


    名士清谈挥麈尾,


    美人妙解拂冰弦。


    莫辞酩酊酬良夜,


    如此溪山岂易逢?”


    诗既扣住水阁环境,


    又巧妙赞及在座名士(挥麈尾)与沈香君(拂冰弦),


    尾联更流露出对此雅集难得的珍惜,


    意境、格律、用典无一不精,


    顿时满堂叫好。


    欧阳德抚须微笑,崔铣眼中露出激赏,


    连冷若冰霜的沈香君,拨动琴弦的指尖也微微一顿。


    接着又行“飞花令”,以“月”、“秋”、“江”为题,


    轮流吟诵诗句。


    这更是考校急才与诗词储备。


    举子们你来我往,佳句迭出,气氛热烈。


    苏惟瑾的超频大脑此刻如同高速运转的文库,


    无论多么生僻的诗句,皆能信手拈来,


    应对自如,且每每能在规定字眼上接出意境尤佳的句子,


    引得众人连连惊叹,邹守益更是忍不住击节赞叹:


    “苏解元之才思,真如泉涌,浩荡无涯!”


    文会气氛渐至高潮。


    却总有煞风景之人。


    一名坐在角落、名叫王料的秀才(似是沾了某位举子的光才得以入场),


    见苏惟瑾风头无两,


    心中又是嫉妒又是艳羡,


    眼珠一转,竟生出一条拙劣的计策。


    他早间偶然在巷口听得苏惟瑾与小奇笑谈时,


    似是随口吟了半句“数椽幽居近水开”,


    当时小奇追问下半句,苏惟瑾却笑而不答,似在斟酌。


    王料便记在心里,此刻故意踱到苏惟瑾附近,


    蹙眉捻须,作冥思苦想状,


    口中反复喃喃:


    “数椽幽居近水开…近水开…这下半句,


    该如何是好?总觉得差一口气…”


    他声音不大,却恰好能让周围几人听见,


    目光还时不时瞟向苏惟瑾,


    期盼他下意识接出下半句,


    自己便可立刻“灵光乍现”,占为己有。


    苏惟瑾超频大脑瞬间检索到这段记忆,


    再结合王料那闪烁不定、


    暗含期待的眼神和极不自然的表演,


    立刻洞悉其奸。


    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


    反而端起茶盏,悠然品了一口,


    一副完全没听到的样子。


    王料等了片刻,见苏惟瑾毫无反应,


    心中焦躁,又见旁人目光已被吸引过来,


    骑虎难下,只得把心一横,


    猛地一拍大腿,故作惊喜状:


    “有了!


    ‘数椽幽居近水开,闲看鸥鹭日边来’!


    妙啊!哈哈哈!”


    吟罢,还得意地环顾四周,


    期待收获几句称赞。


    周围安静了一下。


    这下半句看似工整,实则平淡无奇。


    “日边来”与“近水开”意境衔接也显生硬。


    几位名士微微蹙眉。


    就在这时,苏惟瑾放下茶盏,


    轻轻“咦”了一声,


    目光温和地看向王料,


    开口道:


    “这位兄台所续,


    平仄倒是大体相合。


    只是…‘数椽幽居’乃清幽僻静之趣,


    ‘近水’更添灵动,


    然‘日边来’略显浮泛高远,


    与上句隐逸闲适之境稍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