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超脑分析,首个小发明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手头有了百两银子,


    腰杆子暂时硬挺了些。


    但苏惟瑾看着账本上预估的后续开销


    ——北上盘缠、京城住宿、春闱期间的打点、


    可能的同年聚会……


    心头那点刚升起的暖意又凉了下去。


    卖文章终究是权宜之计,


    甚至有点跌份儿。


    堂堂解元,


    总不能一直当个高级抄书匠。


    得有个细水长流又体面的进项。


    是夜,悦来客栈的油灯亮至深夜。


    苏惟瑾摒退左右,


    独自坐在窗前,


    窗外金陵城的万家灯火渐次熄灭,


    唯有他房中,


    超频大脑正以前所未有的功率全速运转。


    目标:寻找一种成本低、


    技术门槛不高、见效快、


    利润丰厚且不易被模仿的“小发明”。


    海量的信息流在意识中奔腾。


    现代化学、物理学、


    材料学知识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与他对明代社会、市场、


    物资条件的认知相互碰撞、筛选、评估。


    提纯食盐?


    利润巨大,但涉及民生根本,


    盐铁官营,碰之即死,PASS。


    改良笔墨?


    市场有,但竞争激烈,


    改进空间有限,且文人挑剔,


    难以快速打开局面。


    花露水、香水?


    成本高,工艺复杂(酒精提纯、精油萃取),


    市场受众窄(主要是富贵女眷),见效慢。


    高度烈酒?


    明代饮酒习惯以低度黄酒、米酒为主,


    高度酒市场接受度存疑,


    且酿制周期长,设备要求高。


    一项项方案被提出,


    又被迅速否决。


    超频大脑如同最精密的筛子,


    过滤掉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终,焦点锁定在一个看似平凡却极具潜力的物件上——香皂。


    明代已有洁身之物,


    如澡豆(粉末状,以豆粉为主料添加药材)、


    肥皂团(将皂角捣烂加工成球状),


    富贵人家也用猪胰脏混合豆粉、香料制成的“胰子”。


    但普遍存在去污力一般、使用不便、


    香气驳杂或不持久、造型粗糙等问题。


    “就是它了!”


    苏惟瑾眼中精光一闪。


    超频大脑瞬间调出皂化反应原理(油脂+碱肥皂+甘油),


    并开始疯狂匹配明代易得的原料:


    油脂:猪油!


    量大便宜,金陵城肉铺每日产出巨量。


    也可少量添加菜籽油、茶油调节硬度。


    碱:草木灰水!


    乡下随处可见,过滤后可得碱液。


    或者…天然碱矿?


    大脑瞬间检索地理记忆,山西、内蒙古…太远,暂不考虑。


    草木灰水足矣。


    添加剂:香料!


    桂花、茉莉、薄荷…金陵周边花卉资源丰富,


    可尝试简单蒸馏萃取或油浸法获取香精。


    还可添加少量蜂蜜、牛奶提升肤感。


    模具:找木匠或陶匠定制,


    雕上雅致花纹或“玉洁”、“凝芳”等字样,


    瞬间提升逼格。


    核心优势:


    1.工艺简单,猪油、草木灰、香料混合加热搅拌,


    倒入模具冷却即成,无需复杂设备。


    2.成本极低,主要原料几乎都是废物利用。


    3.效果碾压现有产品,去污力、香气、外观全方位提升。


    4.易于差异化,通过不同香料、模具打造不同档次产品,


    主攻高端市场,利润惊人。


    5.配比和香料处理是核心机密,不易被仿制。


    “完美!”


    苏惟瑾一拍大腿,兴奋地站了起来。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次日,他便开始了“秘密研发”。


    让苏惟山去不同肉铺零散收购最便宜的猪板油,


    又让苏仲坤去城外农家收购了几大袋草木灰,


    美其名曰“试验新的清洁之法”。


    他自己则去了金陵最大的香料铺子和药铺,


    购买了些桂花干、茉莉干、薄荷叶以及一些常见药材,


    又购置了些小陶罐、滤布、简易蒸馏器具(借口炼丹制药)。


    客栈后院一间闲置的柴房被临时征用为“实验室”。


    苏惟瑾以“准备奇巧文章需静心”为由,


    谢绝了一切打扰,


    带着两个一头雾水的族兄开始了捣鼓。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猪油腥臊味难除?


    超脑检索:加入少量生姜、橘皮同煮,过滤。


    草木灰水碱度不够或不纯?


    反复过滤、静置沉淀,


    甚至尝试不同柴火的灰烬。


    皂化反应不完全?


    控制温度,持续搅拌。


    香料添加时机不对,香气挥发?


    冷却至一定温度再加入萃取液。


    模具雕刻不精细?


    亲自画图,找手艺好的老木匠重新制作。


    苏惟山和苏惟虎看着苏惟瑾


    化身老道士炼丹般将那些油乎乎、


    灰扑扑的东西混合、


    加热、搅拌、倒入奇奇怪怪的模具里,


    面面相觑,实在搞不懂这位解元公到底要做什么文章需要这个?


    但出于对苏惟瑾的无条件信任(主要是解元光环太耀眼),


    两人还是老老实实地烧火、过滤、搬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数日后,第一锅成品出炉。


    脱模的那一刻,苏惟山瞪大了眼睛。


    只见那一个个巴掌大小、


    椭圆形的物事,色泽温润微黄,


    触手光滑细腻,


    上面还清晰地印着缠枝莲纹和“玉润”二字,


    散发出淡淡的、持久的桂花香气。


    “瑾哥儿…这、这是啥?点心?”


    苏惟山咽了口口水,


    这玩意儿看着比街上卖的香药果子还精致。


    苏惟瑾拿起一块,笑了笑:


    “不是吃的,是用的。


    洗手洗脸沐浴皆可。”


    他亲自示范,打湿手后,


    用这“香皂”轻轻一搓,


    立刻泛起细腻丰富的泡沫,


    清香扑鼻,用水一冲,


    手上污垢尽去,留下清爽滑腻之感,


    还带着若有似无的桂花香。


    “神了!”


    苏仲坤惊叫道,也抢过一试,


    效果立竿见影,


    比那皂角、胰子好用不知多少倍!


    “这、这东西肯定好卖!”


    苏惟山也反应过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