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8章 金陵居不易,银钱开销大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魏国公府的宴请,


    自是另一番天地。


    朱门高槛,甲士肃立,


    一路进去,廊庑深深,


    仿佛没有尽头。


    宴设在水阁之中,九曲回廊,


    灯火通明,映照着秦淮河水,恍若仙境。


    席间珍馐百味,


    许多连苏惟瑾这超频大脑都叫不出名堂,


    器皿皆是官窑精品,


    甚至有不少前朝古物,随意摆置。


    作陪的除了国公府几位清客相公,


    便是南京守备衙门、


    五军都督府的几位实权人物,


    谈笑间提及的皆是军国大事、


    南北漕运、乃至九边军情。


    苏惟瑾谨言慎行,


    多数时候只听不说,


    偶尔被问及策论中观点,


    便言简意赅答上几句,引经据典,


    逻辑清晰,倒也让几位武勋大佬听得频频点头,


    觉得这小举人不似寻常文人迂腐,颇有见地。


    一场宴席,宾主尽欢。


    魏国公并未多言,


    只勉励了几句“为国储才,


    将来好生效力”的套话,


    但那份无形的重视,


    已让苏惟瑾在金陵的地位又悄然拔高了一截。


    然而,从国公府那云端仙境回到悦来客栈这人间烟火地,


    苏惟瑾还没来得及回味那琉璃盏里的琼浆玉液,


    就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苏惟山捧着账本,


    哭丧着脸杵在门口,


    活像刚被催租的衙役抄了家。


    “瑾哥儿…咱、咱快没钱了…”


    他声音都在发颤。


    苏惟瑾解外袍的手一顿:


    “七叔公不是才捎来五十两?


    怎会如此快?”


    “我的好解元公哟!”


    苏惟山都快哭了,掰着手指头开始算。


    “您如今是举人老爷了,


    这行头能省吗?


    做两身体面襕衫、置办新头巾、


    好一点的靴子,这就去了十五两!


    出门拜会座师、赴各府宴请,


    总不能腿着去吧?


    雇轿子、雇马车,


    这半个月就花了十两!


    还有,那些高门大户的门房、长随,


    递帖子要打赏,人家客气送您回来,


    也得给脚力钱吧?


    这又是五六两!”


    他喘了口气,继续诉苦:


    “客栈房钱、一日三餐(虽多是赴宴,但日常用度也不能太寒酸)、


    笔墨纸砚(您最近写字多,耗得厉害)、


    还有前几日赵老侍郎府上送来几册书,


    您回礼总不能太轻吧?


    又去了五两…七叔公那五十两,


    早就见底了!


    这还是我跟惟虎顿顿啃馒头就咸菜,


    能省则省的结果!”


    苏惟瑾听得头皮发麻。


    他知道金陵消费高,


    却没想到高到如此地步。


    举人的身份带来了荣耀和人脉,


    也带来了与之匹配的、惊人的开销。


    这还只是刚开始!


    春闱在京举行,从金陵到北京,


    千里迢迢,路费、食宿、在京城的打点应酬…


    那才是个无底洞!


    “穷文富武?”


    苏惟瑾内心苦笑。


    “这高阶文人的路,


    比练武烧钱多了!


    没点家底,光是人情往来就能把你榨干!”


    他走到桌边,


    拿起那本简陋的账册,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项支出,


    字字透着苏惟山的焦虑。


    超频大脑瞬间将数据过了一遍,


    结论令人沮丧:


    按照目前这种社交频率和标准,


    他们三个大男人在金陵,


    一个月至少需一百两才能维持体面!


    这还不包括任何意外开销。


    七叔公送来的五十两,


    已是族里咬牙凑出的,


    指望他在金陵“拓展人脉”,


    但这点钱,扔进金陵这销金窟,


    连个像样的水花都溅不起来。


    “瑾哥儿,要不…咱那些宴请,


    能推就推了吧?”


    苏惟山小心翼翼地问。


    “推?”


    苏惟瑾摇头。


    “有些宴请能推,


    有些却是敲门砖,


    推了便是自绝于门外。


    人情似纸张张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此刻缩了,之前积累的那点声望便前功尽弃。”


    他沉吟片刻,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


    “刨去欠客栈的三日房钱…


    还剩…三两七钱银子。”


    苏惟山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哼。


    三两七钱,在沭阳够普通庄户人家过半年,


    在金陵,怕是只够魏国公府门口那石狮子一顿肉糜的开销。


    苏惟瑾踱到窗边,


    看着楼下熙攘繁华的金陵街市,


    车水马龙,商铺林立,


    叫卖声不绝于耳。


    这座城市的繁华,


    此刻在他眼中,


    却透着一种冰冷的现实。


    没钱,寸步难行。


    功名虽好,却不能直接当银子花。


    “惟山哥,”


    他忽然开口,语气已恢复冷静。


    “你去打听一下,


    金陵城里,书铺、文玩店、乃至当铺,


    收不收时文集子?


    尤其是…新科解元注解的时文集子。”


    苏惟山一愣:


    “集子?您要出书?


    那可得找刻坊,耗费时日,


    而且前期还得投钱…”


    “不刻板。”


    苏惟瑾眼中闪烁着超频大脑计算时特有的锐光。


    “我们手抄。”


    “手抄?!”


    苏惟山差点跳起来。


    “那能卖几本?还不够笔墨钱!”


    “物以稀为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