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3章 正名之战

作者:退休奥特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彻怎么也没想到,就因为曹休的一次千里奔袭,袁绍就放弃了所有希望。


    幽州的消息传出来没几天,袁绍就把所有在外围的大军全部调回了身边。


    大有一种跟自己最后决战一把的意思。


    “奉孝,你说假如袁绍下战书约咱们决战。


    咱们是接还是不予理会呢?”


    “主公,这事显而易见。


    袁绍要投降认输了。


    这一战恐怕是在投降之前的正名之战。”


    郭嘉面露喜色,轻松地说道:


    “直接投降,麾下将士肯定有不服的。


    毕竟在袁绍那边人的眼里,咱们是弱小的一方。


    一切的战果都是靠阴谋诡计得来的。


    正面对决咱们不如他们。”


    刘彻对郭嘉的看法不置可否。


    “所以只要袁绍下战书,我就必须接着。


    不但要接着,还得打赢。


    之后就是顺利的接收袁绍残余势力,剿灭入侵的异族,一举平定河北。”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这件事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


    正面硬钢咱们兵力绝对劣势。


    袁绍正名之战又不可能放水。


    假如咱们没打赢,袁绍的正名之战有可能变成翻身之战。


    这仗怎么打,主公还是得谨慎应对。”


    郭嘉的这个想法,实际上就是田丰在袁绍面前玩的小心思。


    认输肯定认输,服也是真服。


    但包括袁绍在内,所有人心里都是不甘的。


    田丰不想因为这事让袁绍两难。


    所以顺势促成了这次正名之战。


    败就顺理成章让袁绍体面地认输。


    万一要是靠兵多和主场优势取胜了呢?


    到那时,自己再劝说袁绍乘胜追击,反败为胜,是不是就很简单了?


    操作得当的话,弄不好都能扭转局势,让公孙度再次选择中立或是帮助自己这边。


    说不定河北还真就起死回生了。


    这也是田丰为挽回袁绍败局做的最后努力。


    双方阵营里也都有很多人看出来了这一战的猫腻所在。


    但仗打到现在,大家也都倾向于堂堂正正碰一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在这种心思的影响下,大家竟然出奇的一致,没人点破。


    刘彻也只是单独和郭嘉商量了一下怎么应对两种不同结果带来的影响。


    多余的话刘彻也没对麾下任何人说。


    ……


    与此同时,远在江东的孙策也预见到了河北大战将要收场。


    未来能拖住曹操发展脚步的,也只剩并州的鲜卑、南匈奴两股入侵势力。


    对他而言,已经到了必须加紧开疆拓土的地步。


    否则曹操一旦拿下袁绍,最多俩月,异族就得滚蛋。


    到那时,自己要考虑的事可就多了。


    建安七年春末,曹袁在冀州平原调兵遣将,正为最后的大战做准备。


    幽州于禁、公孙度、鲜于辅三人联合进攻被困在境内的乌桓联军。


    并州局势依旧混乱,异族和中原军队还没正经打过遭遇战,更多的是互相抢占城池。


    马腾援军已经进入并州境内,正在寻找和异族交战的机会。


    北方一片混乱之时,孙策也完全积攒够了实力。


    十万大军从扬州出发,顺流而下,增援江夏前线部队。


    对于荆州长沙、桂阳的总攻也正式开始。


    周瑜从柴桑带兵沿水路到赤壁,利用擅长的水战从北向南攻长沙。


    孙策率军从陆路到阳新,而后转修水,从连云山、幕阜山之间穿过,直取临湘。


    鲁肃则是绕道庐陵郡,从高昌穿过武功山向西,截断长沙、桂阳联系。


    荆州刘表方面,暂时放弃了和张辽的对耗,只留少量兵马守住新野一线。


    其余主力大军,包括刘备在内,全部派往东边抵御孙策。


    刘璋当时响应血诏围攻曹军的五千人马,这时候也已经到了荆州和豫州交界处。


    没有赶上任何一战的他们,只能短暂休整后往回走。


    刘表见状连忙给刘璋写封信,并承诺将来会帮着对付马腾。


    算是把这支疲于赶路的刘璋军队暂时留在了自己麾下。


    连兵带将,一起送到了长沙前线。


    天下形势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仿佛一切都是在衬托曹袁终极一战。


    ……


    “报!主公,袁绍先锋大将颜良率军五千,已经在平原以西安营扎寨。


    袁绍亲自率领中军二十万正在赶来。”


    不久后,在北岸大营集结好人马的刘彻,收到了袁绍大军的情报。


    此时除了必要的各项防御力量,刘彻几乎把麾下能用的兵将都聚集了起来。


    看着地图上现在颜良所处的位置,刘彻看向身边的郭嘉,询问道:


    “奉孝,以你来看,咱们的兵力应该怎么部署,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击败袁绍?”


    郭嘉早就想好了最后一站的打法,重点就是“田忌赛马”式的轮番交锋。


    因为是约战,肯定不能随意使用绕后劫粮这种诡计。


    双方拼的就是士气和勇气。


    “主公,咱们目前有士兵八万。


    其中精锐三万,普通士兵四万,还有一万是降卒、老兵混编。


    要确保战胜袁绍,这三万精锐不能随便消耗。


    最好是让他们先打一场优势巨大的歼灭战,把双方士气的差距拉开。


    对耗阶段全部用普通士兵和降卒。


    等两边耗地差不多时,再让精锐一战定胜负。”


    “嗯,这个办法我喜欢!”


    说着,刘彻起身看向麾下众将,下令道:


    “曹仁、徐晃,命你二人率领精锐士兵以及本部兵马,共计两万。


    兵分两路,夹击颜良的先锋军。


    务必趁对方中军未到的时候,全歼颜良先锋军。


    打胜之后,立刻退回来等待我的下一道命令。”


    曹仁、徐晃两个不带迟疑,当即领命。


    “许褚,你带着虎卫营,都督中军。


    用四万普通士兵和那些降卒跟在他们俩身后。


    不用参战,但也必须尽量让士兵们看到他们俩是如何全歼颜良军的。


    他俩撤退之后,你率兵立刻占据颜良大营,在那和袁绍中军对峙。”


    “其余人率领剩下的万余精锐,跟我在后方坐镇,随时准备和袁绍决战!”


    袁绍和刘彻的情况不一样,他使用的战术也不同。


    他的二十万大军,那可都是长期跟随自己在河北四处征战的老兵。


    基本上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锐。


    只是铠甲、武器精良的只有一两万人。


    有甲的正规军占比最大。


    还有一部分是战斗经验丰富,但甲具、兵器都比较次的乡勇级别。


    基于自己的条件,袁绍在田丰、沮授的建议下,把部队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是颜良率领的先锋军。


    五千士兵是甲具精良的精锐部队。


    目的就是利用颜良的勇武和部队的精锐开个好头,震慑敌军。


    其余精锐和正规军,都在袁绍的中军。


    目的就是在颜良震慑之后,一鼓作气碾压敌军。


    而大部分乡勇和老弱病残,则是在最后,是准备在前两批不能取胜的时候,作为最后的预备队来用的。


    随着双方各自安排好了战术,袁绍的正名之战也拉开了序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