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不就是内忧外患吗根本不带慌的

作者:退休奥特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人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彻来到汉末的这半年多,他也是第一次遇到了这种情况。


    之前的曹操加上之后刘彻自己,两人辛苦经营,好不容易攒下了不小的家业。


    如今却在袁绍、刘备、伏完等人的步步紧逼下,显得极其捉襟见肘。


    前边袁绍七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后方数万州郡守军、百姓又都有响应刘备的可能。


    更难受的是,自己的大本营许都目前也正暗流涌动。


    谁知道那些久居朝堂家大业大的士大夫们,私底下豢养了多少死士,又暗中收买了多少禁军?


    随着各处消息的传来,身在官渡大营的刘彻那真是悲喜交加,表情就像挨了一发“冰火两重天”一样,忽冷忽热。


    “奉孝,你看看,这是人能承受得了的吗?”


    刘彻拿出这几天收到的各路情报,不住地感叹。


    “文烈倒是争气,自己一个人先后灭了四五支袁绍伐木的队伍。


    司马懿也算我没白征辟他那么多次,关键时刻提点了子和、公刘一番。


    文则也没让我失望,跟着文谦两人也算拿下了获嘉城池。”


    顿了顿,刘彻脸上一垮,皱眉道:


    “袁绍从东边运来了足够的木材,现在已经在加紧打造渡船,过不了多久就能大规模渡河作战。


    豫州各地心向刘备的人,已经蠢蠢欲动,李通、赵俨、满宠多次来信请求我增派援军。


    这伏完也跟着凑热闹……”


    放下那一摞战报,刘彻揉着太阳穴,无奈道:


    “本来就没几个兵,现在可倒好,哪哪都需要兵。


    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这时候让我往哪给他们派援军去呢?”


    郭嘉饶是善于谋略,此时也没了办法。


    前几天他也曾去信问过贾诩、程昱两人,希望这俩“老阴比”能给点“损招”应付一下当前局势。


    没成想两人回答出奇的一致,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在绝对实力的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希望主公吉人自有天相……”


    正发愁,忽然刘彻一个机灵,站起身来。


    “不就是内忧外患吗?老子根本不慌!”


    看了看那些战报,刘彻兴奋道:


    “这天下什么最宝贵?”


    “权势?性命?民心?”


    郭嘉不明所以,但还是下意识说出了自己认为的答案。


    “不,是时间!”


    刘彻瞬间找到了破局的方向,连忙把传令兵喊了进来。


    “通知张辽、徐晃,延津、白马一线各抽调一万士兵,分多批混入辎重队伍或者趁夜色悄悄来官渡集结。


    剩下的士兵分成六批,两两一组互相轮换。


    一组坚守岗位,一组多树旌旗佯装主力仍在,另一组夜间离开前线,天亮再大张旗鼓回到前线,做出我向前线增兵的假象。


    让张辽、徐晃两人给我好好守着延津、白马一线!”


    郭嘉听着主公的安排,心中顿时明悟,崇拜地看着主公,不由感叹道:


    “主公这招妙啊!袁绍造好船之前,前线就是安全的,只要唬住袁绍,那就可以腾出兵力先解决其他问题!”


    刘彻拍拍郭嘉肩膀,笑道:


    “这才哪到哪?你且往后看。”


    说着,刘彻又把曹仁、曹洪、朱灵、路招、冯楷、李典等人叫来。


    “目前咱们大营有三万精锐,加上不久后张辽、徐晃送来的两万精兵,这五万精锐我准备分给你们。


    你们几人各领七千精锐,加上本部兵马,分别前往豫州除颍川外的其余六郡。


    切记,偃旗息鼓,不要惊动周边。


    到了地方之后,我需要你们以最快速度控制各郡治所,把不愿追随朝廷的郡守都给我换了。


    之后迅速清剿各县有响应刘备意图的官员和守军。


    最后出榜安民,就说凡是追随朝廷的,减免今年的田赋。


    做好一切之后,我需要你们再以最快的速度把兵给我送回来。”


    曹仁等人还不知道如今的内忧外患,刘彻也是考虑到军心,没有急着告诉他们。


    听了主公的命令,曹仁等人也是一脸茫然。


    “主公,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前线的士兵撤下来?


    还有官渡如此重要,您只留几万没上过战场的新兵,怕是不合适吧?”


    “废话少说,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你们只需要知道,豫州个郡有可能藏着刘备的内应就行了!”


    这几人走后,刘彻又叫来了护军韩浩、王图。


    “目前官渡这没什么战事,你们俩也不用都留在我身边护卫。


    这样吧,王图留下护卫,韩浩你率领八千精锐立刻赶回许都。


    到了颍川之后,分出三千兵交给满宠,告诉他做好他该做的。


    剩余五千由你指挥,到了许都你直接找荀彧,一切行动听他的安排。”


    想了想,刘彻又补充道:


    “若是看见一个叫做甘宁的人,你帮我留意下他和他麾下的八百兄弟成色如何。”


    ……


    建安五年七月,中元节前几天。


    此时官渡大战已经开启一个多月。


    “启奏陛下,三天后就是中元节,按照惯例,您要率领百官祭祖。”


    朝会之上,太常杨彪躬身出列,适时地提醒着刘协。


    刘协看了眼文官前列的荀彧,又看了眼前几天刚回到许都的许褚。


    “此等大事,朕当然是要作为天下表率参与的。


    只不过,如今朝廷有战事,正需要钱粮,这时候祭祀怕是……”


    荀彧听出陛下的顾虑,也知道伏完等人大概率会在中元节的时候搞事情。


    以免打草惊蛇,荀彧只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出列道:


    “启奏陛下,祖制、民俗不可破。


    臣以为祭祖应当按时举行,一来可祈福先祖保我汉室江山永固。


    还能让天下百姓看到陛下的诚意,从而增加您的民望。”


    “哦?荀尚书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刘协本身就因为误会又开始担心曹操篡位,再加上荀彧这人也越发像是曹操的党羽。


    当听到荀彧竟然闭口不提曹操,直接赞同祭祀后,刘协也多少有些惊讶。


    伏完自从被荀彧拒绝后,一直生活在恐慌中。


    生怕哪天荀彧把自己密谋扳倒曹操的事说出来。


    他甚至一度认为,荀彧已经不再是汉室忠臣,而是被曹操迷惑,成了国贼爪牙。


    直到荀彧在朝堂说出这番话后,伏完才意识到,可能荀彧也是为长期潜伏在曹贼身边考虑。


    这才拒绝自己扳倒曹操的提议,同时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这不也是自己希望的吗?


    想通这一切后,伏完只觉得一片天清气朗,赶忙出列道:


    “启奏陛下,荀令君乃忠良之后,又是颍川望族。


    他能说出这番话,自然是在正常不过。


    臣以为,中元祭祖应照常进行!”


    “臣附议……”


    经过伏完这一带头,段煨、司徒赵温、廷尉徐璆、郎中骑将闵贡等皆异口同声附和伏完。


    “既然如此,曹司空那里就请荀尚书代为告知,等大军凯旋,朕另有封赏!”


    说罢,刘协起身环视朝堂众人,威严道:


    “祭祖之事由太常杨彪全权负责,护卫之事由郎中骑将闵贡负责。


    其余大小官员提前焚香沐浴,只待中元节祭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